2016年12月6日:【今日精華】今天的“超級個體”里講了“加減乘除4種高效能策略”。加指的是“增進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價值”,列出執行意圖(如果、那么的模式),充分利用碎片時間;減指的是減少切換成本,全神貫注地投入做事情時避免被打擾,合并同類項把零碎的事情整合一起做;乘指的是“多線程疊加效率”,隔一段時間可以換一種工作的內容,抽象與具象分開來做,思考之后畫畫腦圖、寫寫白板,工作與生活勞逸結合,互補互為休息的策略,如農業的間作套種,多維度、多樣化;除是“主動把任務碎片化”,比如把事情分為兩部分“思考與執行”。常常思考、不時記錄,拆分任務、細分小目標。
圖片來源:得到“超級個體”專欄
【我要分享】今天的高效能策略我理解的就是:1 列出具體的執行意圖,幫助自己合理利用比如3分、5分或者15分鐘等碎片化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要珍惜、有效利用好自己的時間;2 減少被打擾呢,可以理解為“合理利用注意力”,用大塊的時間投入工作或刻意練習,更有效率,培養集中精力、全神貫注投入學習與工作的能力;3 多線程疊加就是“多維度發展和多樣化生活”,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我曾問過北京301醫院一位給領導人做膳食營養搭配服務的營養師,對于“健康飲食”有何建議?她的回答就是“食品的多樣化”,想想也是,如同“多維度發展”和“生命之花”,提倡的都是立體化、多維度的工作與生活方式。4 除就是拆分任務、細分目標,Think big, do small. 碎片化思考指的是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持續投入工作時一定要集中注意力用大塊兒時間高效執行工作。
【今日精進】看完今天的4個策略,給自己設計一個高效能的計劃:WOOP目標:健身運動、專欄學習、練習使用英語、練習寫作。
1 如果霧霾天氣,我就在環境比較好的室內場所走路5公里或1小時;2 如果我走路1小時或5公里時(室外可戴口罩),我就在安全的地帶運動,戴著耳機聽英語、練習跟讀;3 如果早上打車上班,我就利用路上的20分-30分的時間聽得到專欄;4 如果我學習了得到專欄,我就用工作間隙的碎片化時間思考所學內容和“每日精進”的問題;5 如果我的留言被精選或自己覺得寫的比較有意義,我就寫成“簡書”里的文章并與相關群的伙伴們分享;6 如果在地鐵上有45-50分鐘左右的時間,我就輕聲朗讀自己準備好的英語內容;7 如果有兩三分鐘的等候地鐵的時間,我就做做腰椎、頸部運動或眼保健操;8 如果有10分鐘左右的間隙時間,我就給媽媽打個問候電話;9 如果我有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去上speaking center的電腦英語聽力、跟讀、閱讀等課程;10 如果我學習1小時左右,就站起來活動一下,眺望一下窗外的遠方;11 如果我讀了一本書的一個章節,就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把核心概念與內容總結成可以用2分鐘語音表達的文字(大概500-600字);12 如果我要準備演講內容,就先把自己想表達的寫下來,反復刪減、提煉,確保信息有價值,然后熟讀多遍,甚至背下來,練習像說話的一樣放松去表達;13 如果我想練好寫作,我要多閱讀好書,勤于思考、提煉,用自己的方式復述表達,每天寫點東西,循序漸進去積累;14 如果我倦怠了,就看看自選的演講視頻,那精美的演講詞、好聽的發音與流程的表達都會作為驅動力增加我對練習英語表達的渴望;15 如果我有時間看書、看電影,那么我就多選擇看英文原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