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酷愛讀書,雖然她才四年級,但是讀書的時間、讀書的數(shù)量比我四十年來讀過的都多。
從幼兒園起,女兒就愛聽故事,相同的一個故事她百聽不厭。比如就“三只小豬”這個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适聛碚f,我給她講的我都不耐煩了。
有一次她又讓我給她講這個故事,我說:“寶貝,你聽了這么多次,你給媽媽講一次吧。”女兒說:“好啊。”
她一板一眼的給我講起她的“三只小豬”,幾乎將我給她講的一模一樣的復述下來。我好驚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女兒沒有白聽。后來,我有意的講上一半故事,后面的故事假裝不記得了,讓女兒給我講,有時候她忘記了原來的故事,就自己編故事給我講。
女兒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識字量也在迅猛的增加,直到有一天她可以自主閱讀,我才從故事世界中解放出來。
我現(xiàn)在的任務是讓女兒給我分享她看過的書,當然還有一個任務是給女兒買書,滿足她越來越大的閱讀“胃口”。
女兒書讀的多,也讀的快。我總懷疑她有沒有記住書里的內容。有一次女兒回到家給我說起她在語文課上的表現(xiàn)。
她說:“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問了一個問題。”我問女兒:“什么問題?”女兒說:“老師問世界上最小的鳥叫什么名字?”她說老師問完后教師里靜悄悄的,沒有人舉手回答。這與平時同學積極回答問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后老師又問了一遍,女兒舉起她的小手。老師點她的名字,她站起來回答說:“是蜂鳥。”老師微笑著說:“非常正確。”
當老師說完后,大家都對女兒投來詫異的目光,女兒心里甭提多高興了。原來女兒看了我給她買的少兒百科全書,那里面有各個方面的知識,女兒很喜歡看,看完一遍會再看一遍,所以書里的知識都記住了,真是書到用時不嫌少。
有一次,學校組織童謠比賽,那時女兒二年級。我和女兒說了這個比賽,女兒明白了題目的要求。
快到交稿的日期了,我問女兒有沒有想好自己的童謠啊。那時女兒剛好從小區(qū)的小廣場玩回來。女兒說還在構思。我啟發(fā)她,你不是剛從小廣場回來么,可以寫寫小廣場上的情景啊。
女兒說那個有什么好寫的,不就是很多人在廣場上玩,跳啊,跑啊什么的。我說:“對啊,你把觀察到的編成順口溜,就成為童謠了。”女兒想了想:“小廣場,真熱鬧……”,她一邊想,我一邊啟發(fā)、引導,不一會就想出了一首童謠,后來這首童謠獲得區(qū)里比賽的三等獎。
現(xiàn)在女兒四年級了,每天放學都會帶從班里的圖書角帶一本書回來讀,等到下午上學的時候,基本讀完一遍了。
通過大量的閱讀,女兒還獲得了學校的“閱讀之星”。這個獎勵全校才六個。
作為媽媽,我唯一自豪的是培養(yǎng)了女兒愛閱讀的好習慣。現(xiàn)在女兒每天不管多晚睡覺,都要在睡前先看會書。時光不會辜負一個愛讀書的孩子的,那個愛讀書的孩子會越來越進步,越來越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