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刷完了日劇《東京女子圖鑒》,這部劇講述了出身秋田縣的女主角綾從17歲到40歲的成長經歷和對生活與幸福的理解,發人深思。
幸福就是被別人羨慕
17歲,懵懵懂懂得認為:幸福就是被別人羨慕。大學畢業后,綾來到了夢寐以求的東京。東京是一個發光的城市,高聳入云的六本木之丘大廈里,住著的都是名媛,連走在路上的普通人,不管是誰,看起來都很有錢。
綾的第一個男朋友,同樣來自秋田,住在三茶,一樣喜歡美食,一起在街邊吃章魚燒,擠在小小的出租屋里煮火鍋、看電視——平常的瑣碎的細小的幸福。有時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抬頭看見天上的一彎明月,甚至會為這樣的幸福感而落淚。
但是,如果只是這樣的幸福,在秋田縣隨處可見,何必費那么大力氣跑到東京來呢?在某個早晨醒來,看到內褲上起的毛球,忽然就覺得不甘心。
于是,她輕易得放棄了。
30歲前能去米其林約會就是好女人
這一次,她找了一位一流大學畢業的商業公司精英,富二代。
米其林三星法餐廳,前輩們稱之為“30歲前能去那里約會就是好女人”的地方,很多女孩都想要在那里過生日,綾也不例外。然而,在她的生日約會那天晚上,富二代男友放了她鴿子,從此消失在人海。從他人口中得知,男友其實是去跟門當戶對的“讀者模特女”結婚了。
此時的綾已經晉升為品牌經理,努力工作,并且找到了工作的樂趣和成就感。出身低微的都市女子可以失去愛情,但不可以失去工作。前者不是投入就有產出,但是后者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成為了“備受羨慕”的那種人
30歲,穿著打扮和舉止與這城市的女人毫無二致。她開始奢侈地享受最頂尖的事物,衣櫥里的衣服全面升級,出入高檔餐廳,她終于過上了17歲夢想的雜志上的生活,甚至親自登上了雜志,成為了“備受羨慕”的那種人。但是這一切光鮮背后的代價是,作為和服店老板的情人。
在一次閨蜜聊天中發現,同齡人各個結婚生子,一起約會聊天的內容已經變成寶寶秀,在一群人中,她忽然就失去了共同話題,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急迫感,飛快地結束了不倫的戀情,開始加入了相親的隊伍。
1+1永遠等于1
現實生活里會有像童話里說的“他們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這樣的結局么,你想太多了。
綾最終還是結婚了,結婚對象是典型的經濟適用男,出身中等家庭,其貌不揚,事業有成。
她住進了六本木之丘,這里是中產階級聚居的地方。從秋田到東京,從三茶到六本木之丘,鬼知道她走到這一步,都經歷了什么。
在六本木之丘的公寓里,住在低層的人會謊稱自己恐高而選擇低層的房子,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自卑與虛榮。但是住在高層的綾也有自己的煩惱,她的婚姻1+1永遠等于1。這段婚姻最終因為老公出軌而已離婚結束。
成為自己羨慕的人才是真的厲害
劇中女子綾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讓人羨慕的人??伤娴男腋幔?/p>
幸福究竟是什么?究竟什么才是女性想要的?是職場上的呼風喚雨?是家庭里的家長里短的小日子?是物質上的極大豐盛?享受各種標簽的包裹?是別人羨慕的眼光?我覺得這個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因為每個人所處的狀況太不一致了。任何一個狀況的背后,都有另一面的存在。
你既喜歡玫瑰嬌艷,又討厭玫瑰多刺。你既享受事業帶給你的成就,又羨慕別人家庭溫馨和睦,孩子乖巧懂事。世上沒有這種空手套人生的事,注意力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你我俗人,無分身乏術,你只能做自己最想做的。
女孩子從小被教育,要好好讀書,長大了要結婚,要有自己的孩子,可是,社會主流設定的標準里,永遠不會有“做自己”這一條。于是,在走上人生巔峰的過程中,無論成功失敗,很多人漸漸迷失,變成面目相似的人。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有自己思考方式的人,不一定要隨波逐流。如果看不見自我,就永遠不會知道,你的隨波逐流,會在哪一刻擱淺。成為“別人羨慕的人”沒什么了不起的,成為自己羨慕的人才是真的厲害。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除了自己,沒有人能綁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