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的實用類或者商業類書籍就像是一件好的食材,它或提供方法,或提供工具,或者提供新的認知;你可以用它做出不同的美味,然后提供給別人享用。
這也是知識服務的基礎:信息對稱,也就是你比別人先知道,先理解,先實踐,先分享。
今天的話題,我們聊聊如何把一本書做成不同的服務,把買書錢100倍賺回來的方法。
1. 寫一條朋友圈推薦
《人人都在曬,為什么有人能成功?》里告訴我們,你朋友曬的內容要是一直對別人有幫助而不只是你的自嗨,你就很容易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其實曬自己的閱讀了什么就是一個很有用的自我營銷方式。
那在什么時候可以用這一招呢?
一本書在你第一遍讀完的時候,你就可以嘗試用簡單的語句來推薦這本書了。
在哪些地方發呢?微博和公眾號是最快的傳播途徑。
在用戶體驗和感受方面,為了方便大家用手機一屏就讀完,你可以嘗試用錘子便簽做成圖文結合的圖片,然后發布。
那寫什么文字來推薦比較有吸引力?
這里小六推薦你用銷售場景里面經常用的FAB(特征,優點,收益)來介紹:
這本書是哪位大神的,它有什么優點,以及它能解答了什么問題,對我們有什么幫助。
當然,你還可以把閱讀的時間告訴大家,按照五星評分打分,再介紹一下適合什么人群。
這樣的推薦不會給你帶來直接的收益,但是可以幫助你慢慢積累你的“閱讀模范力”:
你看小六每天都在分享自己的閱讀狀態,他在閱讀訓練方面好專業啊。
2.領讀
領讀就是把一本書拆解成7-10篇文章,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做簡單的核心觀點介紹和難點解讀。
這種方式有點像陪讀,因為一本書需要陪讀一周或者10天,所以讀者可以跟著你的進度一章一章慢慢跟讀。
這種方式在書單、十點讀書和悅讀等公眾號里面有類似的好書領讀專欄,你可以參考。
領讀有兩個好處。
第一你會為了分享而反復讀書的每一個章節,這種放慢速度,反復咀嚼的閱讀方式會讓你對這本書有新的理解。
另一個好處是,可以獲得不錯的酬勞。
半年前很多公號的領讀專欄就已經是100塊錢一篇了。雖然看上去不多,但是一個月如果你持續能輸出領讀,一本書1000塊,還是挺不錯的零花錢收入。
不要問我上哪里可以找公眾號來做領讀,你可以先在簡書發,然后有平臺編輯自然會勾搭你的。
只要你的內容能提供價值,你不用擔心收入。
3. 導讀
導讀做得做好的時候[得到],他們會把很多書做成導讀版,也就是將一本10幾萬字的書變成2-3W字的導讀精華版。
好的導讀可以讓讀者在閱讀一本深度書籍的時候,有一個前期的認知預習。我在讀《未來簡史》的時候,讀的就是萬維剛的導讀版。
好的導讀還可以幫助你建立一個基本的認知框架,你可以理解為你去一個陌生的大都市旅行的前,有一個熟知當地情況的人給你做了一輪講解一樣。
既然導讀有它的價值,那我們可以做嗎?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自己讀過的一些好書里面,挑選一些來做導讀(唯一要注意的是版權)。
但是如果你能一直堅持做公益分享,就像給羅輯思維每一期視頻節目畫視覺筆記的那位@摩西腦圖 一樣,也許有一天就會被收編,變成出版社或者得到的導讀正規軍呢?
4. 線上分享課
一本好書實際上就是作者花1-2兩個小時給你講的課。
結構清晰,案例豐富的商業書,你可以闡釋用分析閱讀獲取其中的核心觀點和分支結構。
作者的主題就是你的分享主題;
作者有哪些觀點,這些觀點都有事例論證嗎?它們都正確嗎?還是部分正確?
這些分支觀點里面,你有鐘意哪些?覺得那些對自己有幫助?
將一本書拆解為一節微課其實很好玩,但你也需要一些學習一些課程設計的基本方法。
比如:
- 行動學習
- 教練技術
- 五星教學法
5. 線下分享課
而且很多方法和工具類書籍的緣起就是一個主題的分享或者一個技能課。
這類書有兩個明顯的特征:
有大量的練習在書中需要你去動筆;
有多媒體(視頻,音樂)等支持。
比如:
《李海峰DISC》,這本書就是海峰老師在商學院上課的實錄;
《視覺思維》,這位韓國圖解力老師把自己的分享課變成了書;
《設計你的人生》,這本書的緣起就是一個設計師的靈感分享,他們先做了工作坊,然后才將工作坊玩得步驟變成了這本書;
《涂鴉筆記》,這本書告訴我們,來一二三四,拿起筆,我們一起畫··· ···
將一本書變成一個線下分享難度有點大,你可以嘗試通過進行主題閱讀來對這個主題的其他書籍一并進行閱讀,這樣你的線下課程就會在理論和實踐上都豐滿些。
更重要的是,你要自己花很多時間練習書中的每一個環節。
教是最好的學習,線下的這種小型分享課會幫助你鍛煉自己的控場能力和課程設計能力。
我在學習手繪的時候,就是看到簡書有一篇文章寫的是她在美國參加《涂鴉筆記》作者的工作坊的流程,我就把這個流程+這本書的內容設計成了一個線下課程。
為了準備那次線下課,我把整本書的所有內容全部練習了好幾遍,還買了很多書來進行參考。
最后那個系列的手繪課成為我下班后掙錢過程中一個非常大的經濟來源。
6. 一篇書評
如果上面幾個步驟你都嘗試過幾個,那一本書你已經相當的了解了。
《設計你的人生》這本書中,將學習的過程分解為“解構-觀點-重構”。
- 解構是對這本書進行了拆解,知道了它所有的細節構成:ABCD.
- 觀點,就是用自己的經驗和認知,認可吸收或者判斷替換了一些內容,比如,覺得B不對,就忽略掉,留下ACD;
- 重構,就是結合自己現有的知識,重建了這本書的主題,比如從ACD+E,E是自己從別的地方學到的。
一篇書評就是一篇對這本書的評價文章。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在分析閱讀的部分,作者告訴我們,在對這本書的作者的觀點和論點沒有足夠清楚的情況下,不要對一本書妄加評論。
書評就是你表達觀點的過程,也就是“解構-觀點-重構”的觀點過程。
書評可以發豆瓣,可以發簡書,也可以發微博和朋友圈。
它比便簽型的推薦更專業,容易得到出版社和作者的關注。
去哪里學習寫書評呢?
當然是豆瓣讀書啦!
在豆瓣學習書評的時候,可以挑選正反兩種觀點的書評文章一起看,這樣會讓你學會從不同的視角看待這本書。
7. 幾篇文章
書評是以書為主角的,但是一本書中有一些觀點,你可以進行發揮。
圍繞其中某一個點來寫文章。
拆書幫有一個很有用的閱讀方法叫:RIA便簽讀書法。
如果一本書有一兩個點讓你很有感觸,你可以嘗試用RIA便簽讀書法的方式寫出文章來。
R:在文章開頭引出片段
I:用自己的話講述一遍
A1:這段文章和你有什么關系,或者讓你想到了誰,什么經歷
A2:你今后準備怎么做,有行動計劃嗎?
以書中的一個點出發,寫出一篇讓讀者共鳴的文章吧。
“哇,我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呢,我怎么沒有想到呢。”讀者有了這樣的感受,想不打賞都難吧?
8. 一次“慢鏡頭”視頻直播
閱讀一本書往往是我們調用自己已經有的認知去和這本書里的觀點進行碰撞。
那問題就來了,如果這本書里的核心觀點你沒有GET到,這本書可能你會覺得索然無味或者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時候,用視頻直播的方式進行解讀就很好玩了。
我嘗試過用花椒直播進行過速讀直播,也就是把我如何閱讀一本書的過程再演示一遍。
這時候你要放慢你的速度,刻意將自己每一個關鍵步驟都講解一遍。
最重要的時候,遇到關鍵的步驟,你要慢下來,先告訴大家這樣做會有什么好的結果,然后一二三四拆解步驟,最后告訴大家這個步驟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需要注意哪些事情,用到什么工具。
9. 早讀
我第一次認識到早讀的收益,是和小帥帥老師在東京旅行的時候。每天早上他都會4點半起床,然后運動之后,準備早讀直播。
3塊錢一天,半年一交,幾千人報名!
如果你能早起,你可以嘗試將導讀變成視頻或者語音直播早讀。
這種帶領,不是單純的內容輸出,還有榜樣的力量,同行小伙伴的激勵。
插個小廣告,我現在也開始來在“簡書的朋友們”的私密群中進行早讀了。每天早上6點,每周一本書,和幾百位小伙伴一起死磕自己,有興趣可以點擊:《彭小六私密群招募公告:跟隨“簡書一哥”的腳步》查看更多詳情參與。
10. 分答接受提問
上面有些方法,是只有人來看你,聽你,讀你,但是沒有機會付錢給你的。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你可以嘗試在你的文章或者視頻中插入你的在行或者分答二維碼,如果對于這本書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付費提問的方式來問你呀。
分答的好處是,可以讓提問者和你共贏。
一個好的問題可以帶來很多的付費偷聽,一塊錢偷聽,你和提問者各自得到5毛錢。
我閑的時候,會把分答價格調整到2塊錢,提問的不多,但是因為提問者會把自己的問題和我的答案分享出去,這樣,一個晚上只回答幾個問題也有100多的收益呢。
小結:
我們帶著問題去讀書,但是因為閱讀的困難,我們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完整地看完一本書。
成甲老師在《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進階指南》中說,他從來不會去追求一本書有沒有看完,他追求的是,這本書有沒有解決他的問題。
知識管理中講到的:從數據-信息-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你需要知道:閱讀只是是數據變成信息的過程;找到能解決問題的知識,然后嘗試去做,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現在我們在起步的時候就卡殼了——大部分人只能尋求服務。
今天介紹的10個方法,就是告訴你一本書從知識變成服務的過程。
最后,我想說,今天雖然講的是靠讀書掙錢的方法,但是我倒希望這些方法有一天會失效。
因為在外面吃館子再怎么美味,也不如自己親自動手做菜的更加主動和自由。
畢竟掌握自主權,才是真正的自由,希望你早日實現學習自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