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很少買東西,但最近幾次購物總是遭遇快遞變慢遞。
年前靜默之前訂的兩本書,算算應該是11月底12月初,快遞也看到發貨,就是不見進程,結果,艱難孕育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終于在2月1日姍姍來遲。這快遞,可不成了慢遞?
年后買了一頂帽子,是從河北白溝出發,到北京,到濟南,眼看著就到聊城,到東阿,不料,再一看,帽子居然去了臨沂,然后又從臨沂回到濟南,然后又走到聊城。
我不明白了,原本可以走捷徑的,為啥還要繞道臨沂?
轉悠轉悠,是為了遍觀風景、捎帶旅游觀光嗎?
為什么要兩次來到濟南?泉城,旅游打卡圣地嗎?
后來看了一個從河南宿遷發過來的件兒,再次發現類似情況,從宿遷到濟南,濟南運到了聊城,也是顯示“預計明天送達”,心里沾沾自喜,這次不是慢遞了。
不料,再看時,從聊城又發往了臨沂,安慰的說“包裹離您越來越近了”,按它預計的該到達的這一天,根本沒到,反而是越來越遠但它安慰道“越來越近了”,我不明白的是,是距離收件地址近了,還是距離發件地地近了?
或許,快遞有快遞的線路,是我們所不好理解的。
從這兩個件兒來看,大概凡到山東的件兒,第一站都是濟南,然后再看市區,估計聊城市是在臨沂市中轉站之下的,所以走到濟南大站,然后再去臨沂站,再到聊城站。
唉,快遞走這么一個圈子,最后又回到濟南,兜兜轉轉都是錢呢,分揀員還要過把手,人力、物力、財力都是浪費,看看怎么能避免這種現象呢?能不能就近派件兒?看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專業畢業的同學還需要好好研究一下子。
最蒙圈的快遞是浙江義烏發貨的,經金華,過江蘇,到濟南,“預計明天到達”,喜訊在望。
快件在濟南“沉思”兩天,未見動靜,莫非沒帶衛星信號,就像公共汽車,公號看不到車輛位置,但車穩穩當當開過來了?
兩天后,快件到達昌吉。
是昌吉,昌吉學院的昌吉,在新疆烏魯木齊西部。我是戴上老花鏡仔仔細細看的。
我驚掉了下巴!除非有旅游使命,一般不會野這么遠的。
上面一行很明確,“由昌吉發往烏魯木齊”。
快件是如何到昌吉的?沒說,但綠色的路線顯示,從濟南過河北,經山西過陜西,過寧夏,到新疆……
烏魯木齊短暫停留,“由烏魯木齊發往西安”,這是要回濟南的節奏。
已經四天了,我的耐心到了臨界點,我詢問平臺客服時,他第一句話就說:“僅退款”吧,第一次看到不解釋就拆臺的說法。我點擊了,又撤銷了,不是東西不好,只是時間久,等等吧。
24小時后,西安還沒到,我再次申請售后,退款。
這次從新疆回來是走的南路,從甘肅蘭州到陜西西安,又經河南,到山東濟南。
一個小快件兒,在夜里的悶罐車里,千里迢迢走新疆,圖的是啥?
要說西部環線的風景吧,也不錯,只是這料峭初春,美麗的景致還沒有出現,新疆最美味的瓜果或許還沒有種上呢。
猜想,一個發往山東的快件,本來到了省會,怎么又跨越七八個省,用四五天時間,從中國東部出發,直挺挺沖向最西邊,兜了一圈,又回到山東濟南?
莫非,到山東的貨物,都要“援疆”一趟,作為魯疆的友好表現?
這著實很浪費財力,這個不應該走新疆的快件,若被分揀員“挑選”到昌吉,那意味著它必須有一個去新疆的位置,它上車了,是不是意味著有一個件兒就不能上車?這一趟車票,價錢不少吧?畢竟去邊疆,路遠呀。
七八天的時間,快件到了聊城東阿,因為退款快件被攔截,所以,根本沒打電話,快件又朝著金華方向挺進。
走了半個中國的快件,又回到了最初出發的地方,這一路奔波,真夠受的。
快遞亂象,行業內幕,外行人是不知道的。
平臺客服,不回答問題,直接建議退款,沒想到,感覺都應該是促成,不能拆臺。
沒好意思投訴快遞,知道生存都不容易。
只是很困惑,如果由浙江去山東,都要繞新疆走一圈,那,圖的是啥?
若是分揀錯了,還可以理解。
莫非聊城東阿,和新疆昌吉周邊的什么地名類似嗎?
查了半天,昌吉有個“米東區”,莫非分揀員看成了“東阿縣”?
或許就是簡單的出錯,也沒啥理由。總之,快遞線路,讓人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