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紫苑學校片內生的有本校的小學畢業生,三陵中心校所有小學畢業生和叢中中心校的部分小學畢業生。這些學生居住地距離市區大多比較近,有經濟基礎的或者重視孩子教育的家庭,孩子在小學階段就被送到市區學校去了。成績好一點農村小學畢業生,小升初后也多選擇到市內中學。
進入紫苑學校的初中生,整體上表現為: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較差;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書寫能力較差,課堂上參與討論積極性差;沒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方法,課前不主動或不能做到預習,課后更不主動或不能及時復習,對自己的學習要求很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厭學情緒,上語文課提不起精神,語文作業不能保質保量完成。
究其原因,不外乎社會因素的誘惑。家庭因素中愛和教育的缺失。學校因素中老師在改革的浪潮里理念更新跟不上,在教學中無所適從;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導致對成績差的孩子的忽視甚至輕視;還有學校的現代信息技術設備落后,很多時候設備不能正常使用,學生的學習主要還是靠老師的粉筆和黑板。學生個人因素中有其智力因素的影響,也有其心理因素的影響。
面對此種情況,目前我們需要做的是:
第一,我們要給孩子以充分的尊重與關愛,培養他們自尊心,建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從心里感受到自己是需要被尊重的生命個體,不應因自己的成績差而受到歧視,或產生自卑心理,更不應該自暴自棄。我們應該去發現、支持、成就具有學習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特質的孩子,讓他們嘗試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第二,這些孩子大多對學習不感興趣,也難以靜下心來學習,更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我認為,先引導孩子們靜下心來讀書比強迫他們做試題更重要。諸葛亮說“靜以修身”“寧靜致遠”,《大學》里也說“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而讀書和練書法最能修養身心。
語文課本里每冊都有兩本名著推薦,我一般是利用每周的自習時間跟學生在課堂上集體閱讀。集體閱讀的最大好處是提供了靜靜地讀書的氛圍,哪怕是被迫閱讀的孩子,也能在這樣安靜的環境中慢慢地讀進去。經過初中一學年的閱讀,我自認為效果還是很明顯的。今年的初一語文老師也開始了在課堂上與學生的共讀之旅。
從初一后半學期開始,我要求學生人手一本《司馬彥字帖》,每天練一張字。經過一學期的督促,很多學生的字寫得越來越好,從而也帶動了更多的學生主動練字。部分書寫沒跟上來的學生,需要老師繼續督促。
第三,加大課外詩詞文的背誦量,并結合課內詩詞文舉行詩歌朗誦比賽。加大課外詩詞文的背誦是為了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濡染,使他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而詩歌朗誦比賽也是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上兩屆,曾讓學生學習并背誦過整本的《論語》《大學》,效果很好。這屆學生底子差一點,不準備讓他們背誦儒家經典,準備自己找一些簡單易懂又有趣的詩詞文讓學生背誦。)
第四,我們老師要用心研讀教材,認真對待每一堂課,每一篇文章。帶領著學生徜徉在語文課堂的魅力中,徜徉在語言文字的魅力中。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在用心對待每一節課,對待每一篇文字;讓學生感受到老師課堂的魅力,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告訴孩子們語文是寫給生活的情詩,生活處處是語文。爭取讓更多的孩子喜歡上語文。這樣,我們教給孩子們學習方法,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同時,再結合基礎知識的練習鞏固,讓學生的成績逐步提升。
第五,學校或語文組還要多多舉辦與語文相關的活動(這方面的活動我們舉辦的比較少,不多的幾次活動,學生的積極性確實很強),比如演講賽、講故事比賽、課本劇表演等,爭取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并從中得到參與的快樂和享受成功的喜悅,進而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
第六,調整課堂結構。平常因為學生理解能力差、基本技能差,老師講得多,學生練的少,布置下去的作業很多學生做不上來只好抄襲。今后應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改為老師少講學生多練的課堂教學結構,爭取讓學生學一點會一點,打好基礎,慢慢積累。
第七,精心設計練習。學生雖然整體上基礎差,但層次也不盡相同。無論作業還是練習,我們的設置也應該層次不同,考慮到整體情況。基礎好一點的多做一些,難度可以適當加大,以期他們向更好的方面發展;基礎差的可以少做一些,難度適當放低,以免被難題嚇到而打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第八,建立合作競爭小組。競爭是孩子的天性,在每個班級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初步分成八個小組。同組異質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有利于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提高。異組同質是考慮到各組之間的均衡,有利于組際間的交流和競爭。
第九,改革評價方式。改往日的筆試、書面評價為多元化評價方式。可以從學生的課堂表達、課堂創意回答、主動回答問題次數,以及課下向老師主動背誦或提問的次數進行統計,都可以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當然,我們教師的課堂評價語也要靈活,從表情上語言上多對學生鼓勵。
第十,建立成長小檔案。提倡每個學生自己與自己比,每一次的小測驗成績,教師階段性的對每個學生從多方面考評的統計,都登錄在冊,隔段時間公布一次,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在成長,看到自己的希望,以樹立自信心。
語文成績的提高不會一蹴而就,只有孩子們喜歡上學校,喜歡上語文,愿意學習語文,態度轉變后,有了行動上的改變,再加上課堂內外的師生共同努力,慢慢積累,成績才會慢慢提升。
這個過程也許比較長,但我們相信,只要努力,總會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