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品管圈活動進入尾聲時,醫院正式通知大家要整修舊門診樓,下月門診各科室按通知時間搬入住院1號樓。
安南縣醫院目前有4棟樓,一棟門診,二棟住院,一棟附屬樓。
其中住院2號樓是去年峻工的新住院部大樓,門診和2號樓都是舊樓。
近年來門診各科室紛紛抱怨地方小,想開展的業績開展不了,急診科也不例外,所以院方決定重新修繕下門診樓,在有限的財力條件下,盡量完善門診布局。
雖說林洋早就參加過門診要修繕,科內要搬家的會議,但是正式接到通知時,心里是一半歡喜一半愁。
歡喜的是工作環境終于會有所改善,愁的是搬到2號樓的四樓,地方比較偏僻,時間又至少要一年左右,就診人次也許會下降,同志們能不能適應臨時的工作場地等等。
時間可不管林洋這種糾結矛盾的心理,它踩著點準時到達,5日一大早,總務后勤就到了急診,科內的同志們也到達了科室,搬家正式開始。
總務科汪主任調了一輛小三輪,還叫了二名工人,將大型的辦公設施、儀器設備、病床等等都一一搬走。林洋則指揮同事們,將早已分區打包好的紙箱一一搬到住院2號樓4樓。
畢竟是一個科室,搬家不是一件小事,要做到有條不紊,避免辦了個家,東西都找不到,或者病人就診無人接待,更要命的是,120調度室要一起搬,不能因搬家導致電話出現故障。
按照林洋的安排,實行分區定組搬家,搶救室、治療室、輸液室、觀察室、護士站、倉庫、調度室、值班室、醫護辦公室分別定人,實行一人負責老急診科物資,一人一人負責老急診科,一人負責搬遷地東西的放置安排。物品有點運單,雙方簽字確認。每組搬運物資整理結束后由該組負責后面搬遷的人員與林洋核對清點,確保搬運物資完好無缺。120調度先轉至座機,專人接聽,系統連接好后再改由調度軟件調度。
另外林洋還安排了茶水供應、午餐聯系安排的人員,讓大家都有水喝,有工作餐可以吃。
總務科汪主任不僅贊嘆林洋的安排:“林護士長,你這樣安排真是節約了人力,我們也省心?。 辈粫腥苏铱倓諉栁镔Y在哪,有人交接呢!
陶主任也松了口氣,原先她擔心搬家整的亂哄哄的,病也看不成,出診也受影響,這下不用擔心了,照這個安排,一一點到了人,分組定人負責,不用擔心沒人看病、無人出診、搬家一團糟。
即使這樣,急診科的醫護們,仍然忙到了晚上6點多。
林洋讓同事們先走了,她和聯系好的收廢品的師傅整理廢品,最后查看各分區物資的擺放,對照點運單清點物資有無遺漏。
每次搬家,都會有大量的廢品產生,紙盒、廢紙、不用的物品都會冒出來,今夜必須整理好。
晚上11點,病房走廊里,林洋和廢品師傅商量一個舊衣柜如何處理,方杰從三樓上到四樓,看到的就是這一幕。
醫生診室里,病人在就診;護士站里,護士在加藥;注射臺前,護士在打針;看上去,工作已經安排好了。
病房走廊里,卻滿地堆放的是整理出來的垃圾,林洋正和一個工人模樣的人在清理廢品。
終于清理得差不多了,把舊衣柜抬出去就可以結束工作了,林洋送了口氣。疲倦的她抬起頭,卻望見方杰從護士站里走過來。她一愣,方杰怎么還沒有休息呢?
“方院長,您好,您有什么指示嗎?”林洋習慣性地以為領導要提指示。
“今天門診搬家,我看看情況怎么樣,你們辛苦了,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嗎?”方杰微笑著說。
要說幫忙,真的有需要幫忙的,這個柜子太沉了,科室其他同志又在忙著處理病人,僅僅林洋和師傅兩個人抬不動,可是人家是領導,怎么好意思開口呢?林洋暗想。
方杰似乎看出了林洋的猶豫,他招呼一邊站著的師傅:“師傅,這是預備抬到哪啊?”一邊的師傅不知道他的身份,只覺得這個中年男子似乎很好說話的樣子,自然而然地接口道:“抬到樓梯出口,那個垃圾箱處就行了?!?br>
“那好,咱倆一起來抬,應該沒問題吧?”
"當然沒問題,剛才護士長要抬,我不敢抬,這柜子挺沉的,一個女人哪行呢?!睅煾狄贿吂緡佉贿吅头浇芴鹆斯褡?。
還沒等林洋說些什么,這兩人抬起柜子就已經出了病房走廊,林洋呆了一會,才反應過來迅速跟上去了。
護士站的護士看見了方杰抬柜子,也不禁瞪大了眼睛,再望向后面急急跟上的林洋,心想護士站這下搞大了,居然敢讓院長抬柜子,人家可是省里的專家下派來指導業務工作的,怎么成了下苦力的。
跟在后面的林洋,當然看見了護士探究的眼光,心里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柜子,可惡的柜子,怎么你能讓院長親自抬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