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從小愛看魯迅先生的文章,大學學了醫,在效仿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之后,我棄醫從互聯網。我和先生最后選擇的道路看似不同,其實我們都在換一種方式拯救、改變我們所理解的世界。這個世界在別人眼中叫命運。
我始終相信命運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為了改變命運,上大學以來我一直離經叛道。我的大學,no zuo no die。
大一,由于高考志愿滑檔,我陰差陽錯學了護理。這個職業發展有很大瓶頸:護士發展到最后也只是個護士長,護士是青春飯,大多數護士人到中年都轉行了。為避免成為中年油膩大媽,于是我準備轉專業。
大二,我轉專業去康復,因為聽說這個職業很有發展前景。而實際上根據往屆學長學姐的就業去向來看,大多數回了老家的縣城醫院,能留在城市三甲醫院的極少,能進去三甲醫院大多是關系戶。在縣醫院拿著三千塊的工資,一眼就看到了未來,這絕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大三,我爭取了去廣州交換學習一年的機會。只有在大城市,我的夢想才可以生根發芽。通過不斷投簡歷,我進入了夢寐以求的互聯網公司實習,但很可惜夢想就像泡沫,一觸就破。
大四,我被逼返校,不得不從公司辭職。掙脫不了制度的束縛,在臨床實習了十個月,無法跑宣講會,也因此秋招屢屢敗北。網申簡歷石沉大海,hr只需要點擊篩選按鈕,選中985、211,你的簡歷再優秀也不會被看到。
-2-
上帝為你關上了門,也會給你開一扇窗。在醫院被限制著人身自由,不能跑校招,遂想起考研。
這個時候離考研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白天在醫院呆10個小時,下班后才是我真正可以學習的時間。所剩時日不多,所以我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不管睡多晚一定要完成,一般凌晨兩三點睡,早上七點起來去醫院搬磚。
準備考研的每一天,從來不喝咖啡的我,逼著自己每天喝三包特濃咖啡,中午一包,晚上兩包。頭懸梁錐刺股,頭發脫落更嚴重了,寢室下鋪的老王說:你的發際線越來越高。摸一摸頭皮,還真有點涼,一首《涼涼》送給自己。
離考研還有一個月的時候,我輪轉到神經內科,在和老師說明我要考研的情況下,仍然被安排值著24小時班,忙到飛起,走路帶著風,晚上十點下班,睡在醫院,早上六點起來給病人測血糖,真正可以學習的時間又減少了。
直到考前一個禮拜,向學校申請了一個禮拜考研假。累計所有學習時間,只有一個月。
在12月23日考完,安心過了個平安夜,回醫院繼續搬磚。最后總分比分數線高二十多分,在前幾日寄出擬錄取協議書,華科變我科。
-3-
其實考研最重要的是要有很強的自控力。如何提高自控力,克服拖延,快速開始自己的學習并且能夠長久堅持?
下面這些方法,是我自己適用并且覺得有效的。
第一,細化目標。
先看往年錄取的最低分數,明確自己總分達到多少才能夠穩上。然后把總分細化分配到每個科目上,根據自己的優劣勢,看看政治、英語、專業課需要各考多少,比如我英語好而政治差,就把英語目標分制定高一點,同時保證政治不能拖后腿。
第二,一定要找到實現目標的明確途徑。
并不是有了目標就有動力,好好學習跟考上985高校研究生之間的聯系不夠強。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細化目標,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把實現目標的途徑給找出來,清楚每一個行動的作用。
如果有人告訴我,只要你背下來這十本書,就能考上清華,只要你能把這一百張卷子上的題吃透,你就能考上北大,我就很有動力去學習。
第三,如果能及時看到行動的反饋,堅持起來就會更容易。
這個方法是從《游戲改變世界》這本書學到的,玩家之所以能把幾乎每一款游戲都越玩越好,是因為他們能夠得到持續的反饋。這種瞬時的積極反饋讓玩家更加努力,更成功地完成艱巨的挑戰。
把學習當成游戲,你會越學越快樂。我曾用一個背單詞軟件背考研英語單詞,每天背200個,打卡的那一秒特有成就感,堅持打卡一定時間就會獲得勛章,這種成就感讓我一直堅持背單詞到考研前一天。
第四,學會讓自己保持積極的情緒。
我喜歡學習開始前有儀式感,我會把桌子整理的干凈整潔,只放幾本當時要看的書、一個水杯,還有一瓶自己插的花,干凈簡潔讓我心情愉悅。我不會像其他考研同學一樣,桌子上堆放比自己人頭還高的書,這樣會讓我很有壓力。
-4-
考研的幾點感悟:
1.明確考研的目的,是想去更大平臺還是為了學術研究。
2.一定要制定有目標的學習計劃,并嚴格執行,具體怎么做見上文。成年人了連這點自控力都沒有,談何掃屋治國安天下。
3.學校比專業重要,除去專業性很強的工作,用人單位篩選的是學校不是專業。
4.考研不僅是智力的比拼,也是擁有的信息資源的比拼,學會聯系已經考上研究生的學長學姐,拿到第一手有用的信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