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間看到一句蕭伯納的名言:“生活不是尋找自我,而是創造自我。”恍然間如醍醐灌頂。一直想要活得通透,這么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還是得需要別人的提醒。
什么是真實的自我呢?那個曾經年少,笑起來沒心沒肺的是真實的自我。如今看起來經歷過人情冷暖、生離死別、沉默安靜的也是真實的自我。當狀態到達低谷的時候,心中常常有一個聲音提醒自己,這個并不是真實的自己,要想重新獲得快樂,你必須去找回丟失的自我。
去哪兒找?怎么找?
“找回”自我,原來一直把我們引入一個錯誤的心理模式。兜兜轉轉,到底哪個狀態下才是我們標榜的丟失的自我呢?就像走迷宮一樣,你看到的每一條路都像是通往出口的路,但是每條路都走不出來。
初中的時候,正盛行李陽的《瘋狂英語》,于是也跟風買來一本讀,直到現在我還深刻的記得其中的一段英文,那是寫海倫凱勒的,翻譯成中文如下:
?“海倫凱勒怎樣看待自己?失去視力和聽力的悲劇發生后她是怎么想的?她少女時期這樣寫道:
有時,寂寞感像寒冷的薄霧籠罩著我。我獨自坐著,在生命關閉之門旁等待著。門外是光明、音樂和甜蜜的友誼,但是不讓我融于其中。寂靜沉重的壓在我的心頭。
后來希望微笑著像我走來,輕柔地說:“忘掉自我,便是快樂。”于是,我就竭力把別人可以看到的光明化作我的太陽,把別人可以聽到的音樂化作我的交響曲。。。把別人唇邊的微笑化作我的喜悅。”
這段話是我一直覺得很溫暖,很美好的一段話。讓我記得最清晰的就是這句“There is joy in forgetting one"s self .——忘記自我,便是快樂。”
當時那個年紀,讀到這句話是疑惑的。“自我”難道不是一個人最珍貴的東西嗎?怎么忘記自我,便是快樂呢?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終于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凱倫凱勒沒有讓雙目失明、雙耳失聰這一真實存在的自我束縛住自己,而是用一顆博愛之心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自我,這個自我能看到別人眼中的陽光,能聽到別人耳中的音樂,甚至能感受到別人嘴角的笑容。這個自我,不僅點亮了她的世界,也點亮了我們健全人的世界。
所以,忘記那個困擾你、束縛你的舊的自我,快樂之門才能向你打開。“忘記自我,便是快樂”,多么珍貴的感悟!
尋找,是帶有得失之心的一種回望。創造,才是一種最有效的執行力。所以,不要去尋找自我了,忘掉那個傷痕累累的自我,去創造一個全新的自我,這個全新的自我一定比你尋找的那個更加真實,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