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讀亞當·杰佛遜寫的《在火星上退休》,對埃隆·馬斯克這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路人轉粉。 這一次讀《硅谷鋼鐵俠》,對埃隆·馬斯克的傳奇人生也有了更深刻的感觸……
馬斯克工業帝國的背后,是一份憂思人類命運的使命感
起初最震撼我的,或許也是大多數人對于他稍加搜索后就能得到的印象:一個改變游戲規則、不斷顛覆傳統的創業者。
埃隆·馬斯克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常常思考:“這個世界面臨的真正問題是什么?什么會最大程度影響人類的未來?”對于此,他的回答是:“互聯網、可持續能源、移民太空。”而后來,他也依約進入了這三個領域,并依次扔下PayPal、Tesla和SpaceX三個重磅炸彈。
“我喜歡把那些對于未來真正重要和有價值的技術,以某些方式變成現實。”對于馬斯克來說,跌跌撞撞地闖進某個領域和有意為之是有明顯區別的。事實也正讓我們更有理由相信,馬斯克不是癡人說夢,而是一個按著心中規劃圖景、正在一步步將夢想變為現實的人。
1995年,也就是和弟弟金巴爾創辦了Zip2的那一年,他在硅谷目睹了網景公司令人瞠目的成功,也很快意識到,互聯網這列快車時不待我——“我可以看著它發生,或者參與。”正是Zip2,為他掘到了資本市場所帶來的第一桶金。后來從PayPal掙來的錢,馬斯克盡數投向了Tesla、SpaceX和SolarCity。
馬斯克年輕時涉足互聯網,更像是初出茅廬無法抗拒征服互聯網的誘惑;而現在互聯網對于他而言,似乎已成為生命中的過客。在2014年馬斯克的人生愿望清單中,已經看不到互聯網的半點身影:電動車、電動飛機、超級高鐵、可重復使用的火箭……而這些,都是為了最后一條——將8萬人移民火星。“我寧愿死在火星上,當然不是一頭撞死。”
“這些事情失敗的可能性遠遠大于成功的,我之所以去做,不是因為這些事可以成功而僅僅因為我想去做,那是我對未來世界的主張。”
很多企業家更關心賺錢,而馬斯克關心的則是人類的命運。馬斯克的工業帝國,或者說產業布局,是一種對人類未來生存充滿憂慮的未雨綢繆:特斯拉使用電能,太陽城使用太陽能,如果這樣的清潔能源仍不能阻止人類耗盡資源、毀滅地球,那么就用商業火箭把人類送到火星上去。
馬斯克工業帝國的宏偉藍圖,在難以預估的同時又似乎必將發生,只要他擁有足夠的時間去實現它們。
盡管“把人類送上火星”的言論給人愚不可及的感覺,但卻賦予馬斯克的工業帝國一句獨特的戰斗口號。這三家公司的員工都深知這一點,并清楚地知道,他們日復一日地努力,就是為了實現這個看似不可能的目標。所以馬斯克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拼命壓榨員工,并對他們惡語相向,就很好理解了——某種程度上來說,則是火星使命的一部分。有些員工喜歡他這一點。其他人即使討厭他,也因敬佩和認同他的動機和使命而對他忠心耿耿。馬斯克所具備的世界觀,同時也是硅谷許多創業者所缺乏的。
我眼中的埃隆·馬斯克
且不論冷酷無情、獨斷專行、過于暴躁、言辭浮夸、智商歧視這些評價,不得不承認馬斯克的確是個天才,一個擁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而且態度嚴謹的技術革新者。
和馬斯克長期共事過的人都可以證實,他具有出色的學習能力和完美的記憶力,這是他最顯赫并且令人生畏的技能。孩童時代的馬斯克就可以快速學習書本中的知識,而現在,這項技能與童年時期相比毫不遜色。在經營SpaceX幾年后,馬斯克成長為一名航天專家,很少有技術公司的CEO在各自領域的專業程度能達到他那樣的水準。
“10%的花花公子,90%的工程師。”正如馬斯克自稱的那樣,我常常覺得在他身上,工程師的形象遠遠蓋過了企業CEO。
當企業一次次面臨承諾危機時(例如一直被人詬病總是跳票的特斯拉車輛交付),馬斯克不像其他企業領袖一樣,只是簡單地進行所謂“現場督導”,而是真的會24小時待在制造車間指揮調整、凌晨則直接睡在會議室的硬沙發上。這樣的馬斯克很難看出是一個身家數億的富豪,而正是他親力親為、全力以赴的性格,讓即使討厭他的員工,也因敬佩和認同他的動機和使命而對他忠心耿耿。
作為一個企業家,馬斯克曾因投資方的架空以及合伙人的矛盾失去公司控制權,也曾差點資金耗盡離破產僅一步之遙,但他總是毫不猶豫地繼續下去。
創業成功就是一場九死一生的堅持,而馬斯克始終是那個孤注一擲的冒險家。馬斯克對于我們所處的世界帶來一個很刺激的影響就是——“夢想可以再瘋狂一些,再瘋狂一些,再瘋狂一些……只要你是認認真真的。”
“當扎克伯格希望幫助你分享寶寶照片的時候,馬斯克則希望將人類從自我毀滅和意外災難中拯救出來。”
不可否認,是埃隆·馬斯克引領著的這些企業,正在掀起新的實業革命浪潮:推動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迫使故步自封的航天業在商業化進程中進行更多嘗試,促進人類重拾星際夢想、更快地征服太陽系……作為一個科幻迷,因為馬斯克,或許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科幻作品中那些令人憧憬的美麗幻想變成現實。
小懶書評
這是一本稱得上優秀的傳記。我注意到作者在敘述時,會將真正的創意推行者擺在首位,不會像諸多媒體報道給人留下是馬斯克一手完成了一切的不實印象。公平客觀的視角,也是好傳記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
對比之前讀過的另一部傳記,《在火星上退休》更像是馬斯克崇拜者津津樂道的編年史,更適合知之甚少的讀者。而《硅谷鋼鐵俠》一書明顯更具有深度,憑借作者阿什利·萬斯多年報道硅谷和科技產業新聞的豐富經歷,以及對馬斯克和其家人、朋友、同事等上百人長達4年的采訪積累,通過多方位的聲音展現出一個鮮活真實的、有人愛有人恨有人又愛又恨的商業冒險家,在掙扎沉浮中堅定不移地一路走來。
附錄:傳奇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