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們都想就算不掉餡餅,一生安穩也可以接受的,但現實往往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想叫人樂觀也樂觀不起來。我們只是平常人,通常發泄渠道就算抱怨,怨天怨地怨自己,心情是爽了,但也明白于事無補。
為了應對這些負面情緒,威爾·鮑溫不止出版了《不抱怨的世界》,還發起的“不抱怨”活動受到了全世界106個國家和地區、1800萬人的熱情參與和呼應。這項挑戰成功地影響和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書中有三招可以讓我們遠離抱怨,正面應對負面情緒。
1、 近朱者赤
當你和一個整天吐槽抱怨的朋友在一起時,不管你提什么建議他們都會有理由來反駁你,會覺得整個世界都浸滿負能量,就像被蒙上一層陰沉沉的灰色紗布,喘不過氣。可能漸漸的自己也變成愛抱怨、愛埋怨的人。
環境的潛移默化是可怕的,想要脫離泥潭,積極向上,如果自己本身改變不了環境,那就換個環境吧。在一個良好氛圍,同心協力的團隊,你會每天都覺得自己像打了雞血一樣,遇到問題不是抱怨而是積極尋求解決方法。和一個開朗樂觀的朋友,你會感覺處處充滿陽光。又或者把自己變成一個快樂的發光體,這樣就能越來越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發光發熱。
人都是向陽的生物,尋找一個近朱者赤的環境,自己更容易擺脫抱怨類負面情緒。
2、 建立不爽日
除了遠離外,又壞情緒也不能憋著,憋著會憋出病的。
如果實在忍不住想抱怨的話,降低抱怨次數也同樣有利于獲得更多幸福感。另外也可以在每天某一時刻或一周某一天設立為【不爽日】,把所有不爽一股腦都在固定時刻發泄出來。不過依照我目前的經驗,通常很不爽的時刻不發飆的話,壓到后面想發飆,情緒會更趨于冷靜,甚至覺得自己沒必要為了點小事而埋怨得沒玩沒了。一旦跳出情緒看問題,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甚至連怨氣也會消失自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3、 轉移注意力
前面兩個多用于自身解決負面情緒,但有時候我們應對的可能是身邊人時不時發出的負面信息,比如吐槽、抱怨、訴苦等,如果想轉變他們的情緒,單單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一些小技巧來應對。
其實不管什么情緒,我們都得先聽對方傾述完,肯定完對方的情緒再進行下一步動作,就是轉移注意力。比如當對方去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不適應,可以多詢問他最近是否有好消息,以積極的的新話題,打開正面積極情緒;應對工作上的事手忙腳亂,吐槽做不來,用積極思維引導他,如果他做的來,他會怎么做,來讓他參與思考,轉移低落情緒,進而來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