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可以是一個人的事,還可以是一群人的事。
本周共讀書目:《非暴力溝通》
本周學習委員:大象
本書薦語
暴力?我們現在離暴力很遠了吧,暴力是戰爭、打架、破口大罵……那么是不是就這些呢? 如果是,咱們遵紀守法的普通人可謂非常幸運,如果你不主動惹事,你幾乎碰不到什么暴力。但是且慢,再聽聽以下這些: 老公對老婆:“就你事多,你到底能不能快點啊!” 老婆對老公:“喝,喝,就知道喝,你喝死算了!” 老師對學生:“你笨死了,我怎么才能教會你呢!” 上級對下級:“你一天到晚遲到,是不是要我送你一個鬧鐘?” 怎么樣,哪個聽者不難受?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但這些內容我們陌生嗎?指責、嘲諷、否定、說教、隨意評價,貼標簽、任意打斷,無處不有,事實上我們就生存在這樣一個痛苦的暴力世界中。
?作者簡介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卡爾·羅杰斯,1984年,他成立了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實現高效溝通,還幫助解決了許多世界范圍內的爭端和沖突。由于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榮獲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
?? 本書目錄
一、讓愛融入生活
二、是什么蒙蔽了愛?
三、區分觀察和評論
四、體會和表達感受
五、感受的根源
六、請求幫助
七、用全身心傾聽
八、傾聽的力量
九、愛自己
十、充分表達憤怒
十一、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
十二、重獲生活的熱情
十三、表達感激
書友們的讀書筆記與心得分享
??? 》》》學習委員大象
?》》》書友魏權華
此書是《關鍵對話》的升級版!
日常生活中,生氣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手段而且會隨著我們的憤怒
而越來越糟糕!遇事要冷靜,講出我們此刻最真實的感受。
怎樣進行非辦理溝通:
1、尋找需求而不是暴力溝通,
2、說出感受,
3、為什么
4、清晰明確的具體的要求(站在對方的立場)
暴力溝通的來源:
1、道德評判
2、比較
3、回避責任(比如說我不得不)
把不得不改成選擇,比如我選擇承擔責任!
快樂地做家務,快樂地工作,我們可以選擇做事情的態度,
怎么用非暴力溝通來解決日常問題呢?
1、觀察,看事實
2、體會和表達感受(我希望一周能有幾天一起吃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成為情感的奴隸,不要推卸責任,成為生活的主人樂于互助注意,這不是忍辱負重,而是不會隨意去傷害別人)
3、關注對方或者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生氣肯定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4、請求幫助(你真的想要怎么做,請說出來,我要什么!!)
5、全身心的傾聽,(千萬不要打斷對方,比較,說教,回憶,否定同情,辯證,辯解,糾正這些都無助于你體會對方的感受。。。應該準確的說出對方的感受!理解對方,這叫做反應情感!)
6、表達感激(表揚他并且說為什么!)
?? 》》》書友胡華林
《非暴力溝通》讀后
曾經,一提到暴力,想到的更多是人與人之間,或團隊與團隊之間的武力沖突,看了《非暴力溝通》后,意識到在生活中更常見的其實是語言暴力。
文中給出了很多消除暴力溝通的方式,最核心的四要素為觀察、感受、需要、以及請求(如下圖)
以其中“觀察”為例,作者提倡不要用帶有主觀色彩的詞語去評判,這樣很容易讓人反感,而是用“觀察”的角度陳述事實、就事論事的進行溝通。回想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等常常以“都是為你好”的心態,卻無意中用了評判的表達方式來進行溝通,往往引起反感,最終沒能達到溝通的效果。
看完本書,讓人心理多了一份平靜來看待日常的溝通。期待大家多使用非暴力溝通,或許不僅可以減少語言暴力,更可以減少因為溝通不暢導致的肢體沖突類暴力吧。
?? 》》》書友阿茂
今天實實戰戰地運用了非暴力溝通的談話方式,效果非常顯著!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真的很有幫助,不僅知曉了雙方最真實的想法與感受,最重要的是,得到了一個最好的解決結果!
?? 每一次看《非暴力溝通》都有不同的收獲,從一開始的隨便聽聽到認真記錄,最后加以利用。真的是能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矛盾在減少,問題得到解決!
??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確很容易去給事物下定義,進行道德評判,如果能夠經常運用以講事實的良好開始,進行BIC模型,再去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從而進行傾聽他人的感受并幫助他表達自己的需要,這無疑會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 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將在讀書會學到的知識,真真切切地運用在我們的生活工作吧,這是我們讀書會每一位書友,共同的目標!大家一起加油!
》》》 書友瘋瘋
1.????暴力溝通和非暴力溝通?
“嘴巴快過腦子“的條件反射式,引發自己與他人的痛苦的對話稱之為暴力的溝通;通過有意識觀察、表達感受、需求、提出請求的溝通稱之為非暴力溝通。
2.????怎么進行非暴力溝通?
比如:
剛從外面回來的小狗身上有泥點——陳述觀察的事實;
我有點不開心——表達真實感受;
因為我剛打掃了衛生,我希望保持干凈——提出愿景;
最后我對遛狗回來的妹妹說:你可以把小狗抱到衛生間打理一下嗎?——提出具體請求。
3.????什么造成了暴力溝通?
“他真討厭!“——評判他人;
”那個長頭發女生比你瘦欸~”——進行比較;
“我不得不加班。“、“是老板叫我做的”——回避責任
“如果你不來的話我們就絕交!“——強人所難
4.????有關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
?“你遲到30分鐘了”不等于“你遲到了,真沒時間觀念。”——觀察是說出既定事實,不等于評論。
“我覺得我字寫的不好。”——表達的是想法,“我的字寫得不工整,我有點苦惱。”表達的是感受。
直接說出需求,提出具體的請求,越具體越好。
5.????傾聽與非暴力溝通
在對方講述時,單純的用全身心去傾聽,放下即將脫口而出的安慰、建議、判斷以及一切想法;
聽了他人表達了他的觀察、感受、需求以及請求后,一步一步用疑問句方式表達我們對此的理解,給予反饋,注意語氣;
傾聽他人的拒絕、沉默所反映的感受與需求,傾聽能夠使談話生動有趣。
6.????培養對自己的愛
丟掉“我應該”,列出一張“不得不做”的清單,把“不得不”改為“我選擇”,然后寫上理由。比如:“我不得不吃藥”改成“我選擇吃藥,因為我病了,我想要健康。”
7.????憤怒的時候就表達出來
也許我們都聽夠了“別生氣“、”沒辦法,都這樣了“這些類似教訓的安慰,憤怒的時候停下來,深呼吸,什么也別做,思考憤怒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后提出需求。
8.????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
防衛性的強制力是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避免傷害;而懲罰性的強制力是帶來傷害,是自己與他人感受痛苦。
9.????重獲生活的熱情
用心了解我們的感受與需求,讓自己的心態逐漸平和,直至發現我們內心深處的愿望并采取積極行動,我們將重獲生活的熱情。
10.? 表達感激
真誠表達感激之情,從他人幫助我們所做的具體事情、我們得到的滿足以及心情三方面具體表述我們的感激,效果比一個微笑或者“謝謝”更加有力。
》》》書友方紅
》》》書友劉濤
一、造成暴力溝通的因素
1、道德評判
如:你總是不尊重我、你沒修養、你總是不關心我、你總是欺負我
2、比較
如:你看別人是怎么做的,你看你自己怎么做的?你為什么不如誰誰誰?
越用比較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越容易叛逆
3、回避責任:
如:我不得不做飯、我不得不加班
把“我不得不”改成“我選擇”
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
4、強人所難:威脅
如:你要是不聽我的,那我立刻怎么樣
??? 寶貝,你這次成績考得這么差,媽媽真的很難過!
二、非暴力溝通的方法
1、觀察:區分事實與觀點
事實——觀察
觀點——評論
如:小張,你最近經常遲到(觀點)
??? 小張,我看了考勤記錄,你這周有三次遲到記錄(事實)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
2、要體會和表達感受
表達感受的詞語:如傷心,難過,痛苦,開心,孤獨。。。。。。
*不要壓抑自己和孩子的情緒
如:我認為他在欺負我(評論)
我很憤怒(感受)
?? 當我們面對不中聽的話或者一次傷害的時候,會有四種方法
A.責怪自己,內疚
B.責怪他人
C.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D.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一個人成長的三個階段
A.情感的奴隸
B.面目可憎:過而不及
C.生活的主人:中庸之道
3、感受的根源來自于需求
*一個人只要生氣一定是因為他有某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4、請求幫助:把“要什么”提出來,越具體越好
》》》書友劉坤伶
一.什么是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
用愛的語言代替指責、嘲諷、否定說教,隨意評論等暴力言語
二. 造成暴力溝通因素
1.道德評判
我們通過自己的主觀思維去評判一個行為與我們不符的人,往往我們就會認定這種人是不道德的。生活中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例如:一個愛喝酒的人,我們就會認定他不學無術或者是紈绔子弟。我們習慣性的去定義一個人的行為準則,通過我們的三觀與評判他人。
個人心得體會:
在信息時代爆炸的現代社會,我們無法花大量的時間去考證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物的本質。我們常常隨波逐流,斷章取義。或許我們是為了得到大家的認同,所以把自己獨到的見解屏蔽掉,或許我們遵從少數服從多數人的意愿。但是個人覺得所有的客觀評價跟自身的閱歷和經歷有關,可能有些人要吃了虧才會有所頓悟。
2.進行比較
在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的去比較,跟閨蜜比較老公來教唆老公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跟朋友比較孩子來提醒孩子要好好學習......
3.回避責任
“我不得不”改成“我選擇”,我們不能改變事實但是可以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態度
4.強人所難
我們對別人的要求往往暗藏著威脅,這意味著如果不配合,他們就會受到懲罰,例如家長威脅孩子不聽話就不要他了。
三.非暴力溝通要素
第一步:區分觀察和評論
我們往往沒有了解到事物的本質或者沒有去觀察事物的真實性,就急于做出評論。往往這些評論都帶有主觀感情色彩,讓對方出現消極情緒并且放大情緒,嚴重影響到彼此之間的感情。所以我們應當先觀察杜絕絕對性的語言,要基于特定的時間和環境中觀察。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最高形式”----克里希那穆
第二步:體會和表達感受
要善于體會和表達感受,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我們可以以更清楚地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同時要注意區分感受和想法。我們往往在溝通當中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沒有真正的講出自己的感受,很多時候的溝通都是無效溝通,也沒有讓自己情緒得到很好的緩解
第三步:找到感受根源--需要
感受根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這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我們的感受,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有四種選擇:
1.責備自己
2.責怪他人
3.體會自己感受和需要
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個人觀點看法:
指責和評判往往暗藏著期待,我們在與人交流的時候應該去深挖背后隱藏的需要,看看對方到底需要什么,我們需要什么,把自己的需要表達出來。滿足對方的需要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溝通狀態。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個人成長會經歷三個階段:其一“情感奴隸”---我們認為自己義務使他快樂;其二“面目可憎”---此時,我們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其三“生活的主人”---我們意識到,雖然我們對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但無法對他人負責。與此同時,我們還認識到,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
第四步:請求幫助
學會表達自己需求,做生活的主人。要清楚的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怎么做,避免使用抽象的詞語對話,比如:妻子對老公說,我希望你晚上不要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但實際這并不是她的需要,她應該直接表達出她自己需求:我希望你每周至少三天晚上在家里面吃飯。我們在進行溝通的時候也要詢問對方是否清楚,因為很多時候是我們以為對方明白了,實際上對方完全誤解了我們的意思
一個人生氣一定是某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四、傾聽的力量
1.用全身心傾聽
當對方向我們傾述時,我們不應該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進行安慰,我們應該先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全心全意的去體會對方。傾聽他人有助于對他人的理解和接納,也可以客觀的提出建議解決問題。
2、傾聽時給予他人反饋
在傾聽他人的觀察、感受和需要后,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的理解,如果我們已經準確的領會到對方意思,我們反饋也會幫助對方意識到這一點。在兩個人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建立互動,避免詞不對意的情況出現。降低了溝通效率。
3、傾聽能夠預防潛在的暴力
當有人向你傾訴時,我們要學會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找到對方的需求點。當我們痛苦的無法傾聽的時候,我需要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聲提出要求;換一個環境
五、培養對自己的愛
我們應該主動根據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生活,多運用積極詞匯。正面鼓勵自己,將“不得不做”改成“我選擇做”,在做事情的時候想想做此事背后的價值,告訴自己做此事目的是什么。這樣也會給自己很多正向能量來完成此事。
六、憤怒與感激
1.充分表達憤怒
我們憤怒的原因往往是沒有滿足到自己的需求,當我們憤怒時不要去壓抑這種情緒,而應該去發現自己憤怒點在哪里,自己的需求在哪里,滿足了自己的需求了。情緒就會得到有效的緩解
2、運用強制力避免
在有些情形中我們沒有機會和他人交流,這時我們需要使用強制力來保護自己和他人。
3、重獲生活的熱情
當我們情緒低落的時候,要學會運用非暴力溝通,不要試圖分析他人或者他人有什么毛病,我們應該發現內心真正需求是什么,并采用積極的行動去滿足,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4、表達感激
通過非暴力溝通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
①對方做了什么讓我們生活得到改善
②我們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③我們心情怎么樣
》》》書友周余
聽了這本書后,給我的感觸挺多,溝通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但是為什么我們很容易就使用暴力溝通的方式來進行交流呢?在這里我想到了樊登老師講的另外一本書里的內容,選擇的權利,我認為是我們在進行暴力溝通時,就是放棄了選擇的權利。
在我們進行非暴力溝通時,需要通過大腦來組織語言邏輯,并且用大腦來控制各個器官來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思,想要表達準確,或者達到目的表達,是非常需要技巧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相對而言不那么輕松的事情。而我們平時說話,經常是不經過大腦,隨口就能說出來,這就是相對而言非常輕松的事情。
人都是懶惰的,都想做輕松的事情,因為動腦子確實比不動腦子更累人,當我們在情緒激動時就選擇了原始人的方式來溝通,不動腦子,例如:別人罵你是豬,被罵者的第一反應就是“你才是豬”,因為這就是條件反射式的溝通,根本不需要動腦子,而且反擊的速度夠快,使我們心里會更爽。此時,我們就放棄了我們作為文明人(動腦子)的人的權利,而以原始人的方式,暴力的方式來進行溝通。在我看來,原始人的暴力定義有兩個層面:第一就是指的思想上的暴力,第二就是行為上的暴力,也就是說,現在的社會中還生活中很多原始人,并且很多文明人偶爾也會成為原始人。
》》》書友秦陽
這是一本家庭里父母與孩子、職場里上級與下級、生活里男人和女人,或者是說可以有對話的生物都應該知曉的書。陳道明說:你所說的話讓別人接受的程度,就是你思想意識水平的高度。我一直相信,同樣的觀點,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受眾的接受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當然,書里所說的非暴力溝通,闡述的是我們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要表達自己所說的,又要關心到他人的感受,而不是說凡事我們自己都忍侮負重,用不真實來呈現。
非常認同的一句話:“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對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人下定義,把評判和觀點帶進去然后發表言論,極具個人主義色彩和暴力。
怎樣才可以避免暴力溝通?我收獲到的是:一是觀察:了解事件(找對方需求的點);二是講感受(學會運用表達感受的詞匯:難過、憂傷、開心、愉悅等來形容當下情感):三是講需要求(明確說明具體條件或者指標);四是請求幫助。
下面以文中一首詩來形象展示我們日常生活的不經意暴力:
我從未見過懶惰的人,我見過一個人,有時在下午睡覺,下雨天不出門,請在說他懶惰前想一想,他是一個懶惰的人,還是他的行為被我們稱之為懶惰的人。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我見過一個孩子,他有時做的事我不理解,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但他不是個愚蠢的孩子,請在你說他是個愚蠢的孩子前思考,是否是他懂的事情與你的不一樣。
》》》書友唐霞
本書結語
我們不是生而就是圣人,在生氣時我們天然地就會埋怨、批評、指責、挖苦、嘲笑他人,有時候甚至將這個作為勇敢的標簽,但你會發現如果這樣,你就會把自己的生活給搞砸了。但每個人如果都能夠記住這個公式“我觀察到……我感覺……是因為……我請求……”,自覺地在每個關鍵時刻都深吸一口氣,然后套用這個公式,真誠地傾聽、反饋,相信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境界豁然開朗,這個看起來似乎并非高大上的工具,如果你能堅持“學而時習之”,就能達到孟子所言:“人皆可以為堯舜”!
每周共讀一本書,一起跟眾書友們用文字、用思維導圖輸出所學的知識,讓學習更有效。樊登讀書會成都高新分會,一周一書,深入學習,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