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優勢計劃“溝通、交往、包容”三類主題的書單閱讀后的讀書筆記。
坦白講思維導圖有些做膩了,而且漸漸發現并非每本書適合制作思維導圖。所以本章節還是采較為常規的方式來做讀書筆記,重點記錄印象深刻的觀點/內容;對于沒啥感覺的書,我決定簡單“旁白”一下帶過。
第12-13周《中毒的愛》 [美]蘇珊·福沃德
我們常常認為,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既然“愛”是讓人輕松愉悅,讓人感到溫暖和舒適的,為什么我們在家庭里卻總是感到憤怒、難過、焦慮和悲傷?
本書另辟蹊徑,重新回望和剖析童年和過去,不去含糊地用“幸福”來概括,讓我們指導并且承認,我們的父母并不是完美的父母,許多父母是不稱職的、有控制欲的、甚至有過各種虐待行為的普通人。
健康的家庭和中毒的家庭體系之間最顯著的區別就在于家長對于子女的心理分離有多大的容忍度和接受度,即家庭成員在表達自己的個性方面有多大的自由度。
健康的家庭鼓勵個性、個人的責任心和獨立性,父母鼓勵孩子培養能力與自尊。在健康的家庭里,父母是經得起變化所造成的一部分焦躁情緒,他們會容忍孩子身上展露的多樣性,能夠理解并且承認“這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
但是對于中毒的父母來說,當孩子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開始對中毒的父母這種長期的負面行為模式不滿,父母對孩子童年時那種上傳下達的交流方式不再有效時,他們更傾向于把孩子的反叛和個性當作對自己的攻擊和權威的挑戰,他們通過強化孩子的無助感和依賴性來維護自己的權威地位。
書中也介紹了具體的技巧和行為策略,為了自己痛苦的過去和艱難的現在,經過深思熟慮勇敢地面對父母,改變中毒的父母對自己造成的負面影響。也許曾經因為還未成年沒有機會去回應父母所做的一切,但正視過去,與不完美的父母和解,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與過去和解,才能解開心頭的枷鎖,才能大步向前,真正自信地做出自己的選擇。
第14周 《談話的力量》 [美]艾倫·加納
本書介紹了多種交流技巧,包括如何開始梯段談話以及如何克服交流中的負面情緒等,并附上了許多案例,便于理解和操作。其實“如何講話”類的書籍大同小異,讀過一兩本也就差不多了,重點還是去實踐這些方法。
具體書中的內容,附一個網友繪制的思維導圖供參考: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5252774/
第15周 《領導梯隊:全力打造領導力驅動型公司》 ★推薦閱讀★
這本被稱為“領導力開發圣經”的管理學經典之作,確有強烈的相見恨晚的感覺。三位作者通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企業實操,提出了幫助個人和企業成功的領導梯隊模型,是經過多家世界一流企業卓有成效驗證的理論成果。
雖然這是一本系統闡述如何構建企業領導力體系的管理類書籍,但是其實對于職場任何階段的人都很有幫助。如下兩張梳理的PPT就是最好的證明。
關于此書,簡書上有位“路邊的風”寫了細致又條理清晰的讀書筆記,推薦可以一讀:
http://www.lxweimin.com/p/1258e518d5a2
第16周《魔鬼搭訕學》
據說作者是常年游蕩在大街的魔鬼咨詢師,每個星期都是搭訕+約會,直到成立魔鬼搭訕班,每周的工作也便成了搭訕+約會+教人搭訕,通過總結親身實踐和教人搭訕的經歷,終成此書。
作為一個自認為被搭訕經歷不豐富但也能分清好壞的女青年,雖然我知道書中的“搭訕”是寬泛且中性的詞匯,但是有些措辭總是覺得哪里怪怪的。總體而言,我只能說這本書并不怎么有趣。
第17周《如何在愛中修行》 ★推薦閱讀★
這本書旨在引導我們如何通過學習愛來成為更好的人。這就是一本百科式愛情指南,包括營造愛情、解決沖突、性愛的秘密、將愛情進行到底四個部分,針對成年人兩性情感問題提出了許多理性而又實用的建議。
-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并未坦誠交流完整真實的情感,而只是下意識地坦白了一部分。
- 情侶之間的爭吵,很多時候都不是真的為了爭吵的那個問題,而是我們感覺不到對方的愛、支持和理解。
- 不要因為單身而將美滿生活向后推遲。
- 千萬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改變自己,也永遠不要要求伴侶為你做出違心的改變。
書中提到愛情的“七E要素”我覺得總結得很好:
① 充滿活力 Energy;②飽含熱情 Enthusiasm;③對未來充滿好奇心和樂觀 Excitement and optimism for the future;④自重和自信 Esteem and self-confidence;⑤富有愛心Emotional Generosity;⑥永遠做自己 Ease in being yourself;⑦身心放松 Emotional Relaxation。
在一段真正健康的愛情中,則七大要素會不斷發展,但愛情需要一定的土壤條件才能茁壯成長,為此,你必須有意識地創造出這份環境,來讓愛情不斷成長乃至永駐。好的愛情是需要經營和培育的,它不應該只是表面上的假裝,而應該是走心的坦誠與呵護。
第18周《安全感》
簡單說一下本書的內容組成,并沒有印象太深刻的觀點或結論:
首先是對安全感的量化和對安全感不同定義的解讀;第二部分開始討論安全感的來源,到底什么情況下會滋生出不安全感;第三部分主要告訴大家缺乏安全感對生活會有什么影響;最后一部分是介紹修復安全感的方法。
雖然做安全感量表測試的結果顯示“有不安全感”,但自我感覺畢竟是個普通人,有渴望也有焦慮,實屬正常,對大部分事情可以理性面對,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