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感是由美國積極心理學家、哈佛醫學博士丹尼爾.西格爾經過多年臨床實踐及研究發現的。
第七感是每個人天生具備的一種能力。這個能力來自大腦。
無論第七感生來是強還是弱,都可以通過具體的方法,像練習肌肉那樣,對大腦進行強化鍛煉。
? ? ? ? ? ? ? ? ? ? 一、什么是第七感
感官與生俱來的五種感覺幫助我們認識世界、觸摸世界、感知世界,這五種感覺分別是味覺、觸覺、視覺、嗅覺、聽覺。
人體與生俱來的第六感,能幫助我們感知身體器官的狀態,比如饑餓時胃部的不舒適,擔心時內心的七上八下,跑步后心臟的快速跳動……
大腦與生俱來的第七感,則能幫助我們感知自己的心理狀態,感知他人的心理狀態。當然,第七感發揮作用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做到。
? ? ? ? ? ? ? ? ? 二、如何培養第七感
培養第七感的3個基本原理:
1、第七感可以按照一定的步驟來培養。
培養第七感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人際之間的互動以及身體的狀況都會發生改變。當我們能把心理、人際以及大腦這三個方面整合在一起時,幸福感會油然而生。這充分說明幸福感是可以通過特定的步驟習得的。
2、大腦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
研究表明,大腦中的很多神經回路一生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
當我們發展第七感技能時,大腦的組織結構會發生改變。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內心狀態后,通過具體有效的方法/體驗,來刺激大腦生長出重要的新聯結,產生新的神經回路。當新的神經回路增多后,你會發現自己像換了個人(換了個活法兒),整個人的狀態就不同啦。
換句話說,如果想改變現在的狀態,必須做一些你之前不常做的,但對你又非常有利的事情。
這麼做地目的——是刺激大腦中有利身心健康的新神經元放電,產生新的神經回路。(想象一下,假設你常走的路經常會遇到狼群,你必須開拓一條安全的新路,才能確保你的安全。)
腦神經科學20年的科研成果表明:集中注意力能塑造大腦的結構。
反思能激活復原力和幸福感的神經回路。而這兩個神經回路是產生共情和同情的基礎。反思即每天開始時,把頭一天發生的事兒自己敘述/回想一遍——寫日記是非常不錯的反思方式。反思的目的是看見自己/調整自己。看看哪些是可以調整的?哪些是可以保持的?)
3、當人與人之間發生聯結時,我們既要保持獨立個性,又要理解彼此之間的差異,讓自己保持開放、接納的心態,不斷通過整合,讓自己變的更加豁達、平靜。
整合,就是通過反思,重新調整自己看待事物或者與人相處的方式。這個調整的過程,很像重新布線(重新調整線路)。調整的過程,會產生新的經驗/體驗。這個新的經驗/體驗,會刺激大腦的新神經放電,形成新的神經回路,逐漸完善你的行事風格。
? ? ? ? ? ? ? ? 三、第七感的注意事項
第七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當我們不會對想法或情緒不知所措時,我們就能更清醒的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更容易開放的接納他人的內心世界。
只有當我們帶著好奇和尊重,而不是懼怕或逃避的看待自己內在的心理狀態時,才會出現蛻變。
? ? ? ? ? ? ? ? ? 四、第七感的好處
第七感是幫助我們獲得幸福的新方法。
第七感是大腦的一種能力。發展這種能力,需要對大腦中與第七感相關的神經回路進行刺激,也就說通過一些特定的鍛煉方式,刺激神經元放電。
只要付出時間,努力練習,人人都可以獲得。
雖然早期的人際關系互動,尤其是親子之間的互動關系會影響大腦中第七感神經回路的基礎。比如,親子關系中,父母如果能第一時間感知并反映出孩子的內心狀態,那么孩子也更容易理解自己的心理變化。如果父母漠視孩子的內心狀態,那么孩子就無法理解自己的心理變化。
但無論如何,通過本書第六章一個92歲老人的改變后,你會發現,即便是童年沒有形成牢固的第七感神經回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來重新塑造大腦的神經回路。
一個現代神經科學中令人振奮的發現:大腦永遠不會停止生長,它會根據個人經歷的不同而不斷發展。
接下來,讓我們跟隨西格爾博士,一起潛入內心的深海,探索心理的狀態。
本次探索共分為3個部分:
第一部分:如果缺少第七感的關鍵技能,生活會是什么狀態?作者通過故事說明認識心理、改變心理的具體可操作的方法。并會通過一些現象說明腦科學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通過幾個作者實踐中經歷的真實故事,告訴我們發展第七感的具體步驟。通過具體的知識和實用技能,理解如何塑造自己的健康心理。
第三部分:如何拓展自我,創造意義感和幸福感。這部分內容旨在提升第七感,有助于人們獲得持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