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是一門職場必修課。寫到這里你一定會問:為什么你認為情緒管理是一門職場必修課呢?我會寫成系列文章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今天的導入篇,我想跟大家兩個方面:一是從我的故事看情緒管理。二是:從反脆弱的角度看待情緒管理。
從我的職場故事看情緒管理
幾年前,我因為職業(yè)發(fā)展考量,開始轉型,從傳統(tǒng)的人力資源管理轉行做HRBP,加入了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集團公司。新的公司,團隊氛圍,工作方法,較之前有很大的不同,最初兩個月,我覺得自己適應的還行,甚至還有些沾沾自喜,事實證明,我還是高興早了,隨著各種項目嘗試的開始,團隊伙伴的不斷加入,加之,新的公司工作路徑也在不斷的摸索當中,我和上級工作思路的分歧也不開始不斷的出現(xiàn),兩個人有不同的想法,這很正常,但是那時候的我,一聽到不同的意見,心里就騰的一下,冒出無名火,總會強壓怒火,試圖用邏輯、專業(yè)去證明自己的正確。在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工作環(huán)境下,感覺自己就像一只時刻豎起羽毛的大公雞,為維護自己的立場,隨時準備開戰(zhàn)。 這種感覺并不好,及時說服上級,我也被其他情緒困擾著......
而這其中:
有對自己的失望:原來我并不是個情緒穩(wěn)定的人。
有對自己的憤怒:為什么上級一定要一些問題上扣的這么緊?為什么不能在多給我一點授權呢?
有對自己的困惑:除了一點分歧以外,大家在大方向的判斷還是一致,可為什么在小事上我這么刺頭,一點就爆呢?
甚至有一種逃離的沖動,既然這樣,還不如換一個環(huán)境。還好這個時候接觸到了一些情緒管理的課程,這些讓我覺察到自己的不對勁,于是我給了自己一些空間,對自己進行了一些探索:
為什么我會有這些情緒?
我的情緒背后有哪些需求與期待?
我的情緒背后是不是有一些不合理的想法?
如果站在我老板的視角,會有什么樣的發(fā)現(xiàn)?
在這些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我漸漸找到了答案。
在加入這家公司之前,我已經(jīng)是一個工作幾年的HR從業(yè)者了,在過往的工作經(jīng)驗中,我有被證明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經(jīng)驗。我太渴望在這個新環(huán)境中,把這些方法都用起來,然后被認可。為此我付出很多,所以當聽到不同意見時,就會感覺到自己的努力不被看到,所以一點就炸。另外超出之前的工作強度以及各種不確定的狀況,本來就出在高壓之下,雖然我自認為自己可以應對這些壓力,但其實我已經(jīng)滿負荷運轉了,這時候我一旦聽到不一樣的聲音,來不及思考,就把這些翻譯成對我專業(yè)的質疑,于是就會表現(xiàn)出超出正常水平的自我防衛(wèi)。
很多時候,問題的解決,就在深度的自我覺察,當我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來源于自己內心的渴望時,當我意識到,專業(yè)不等于事實正確,實時正確時,當我不在緊張的維護自己的完美時,我也就漸漸調整到更好的狀態(tài)了。這個過程看起來,好像看起來也不是很難,那是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旁觀者的視角了。但是,在哪個時候,當我被情緒卡主的時候,這個捅破窗戶紙的過程,其實并不是那么容易。
我想類似的情緒波動或是情緒低谷,在我們每個人的職場生涯中,都一定遇到過,或是將來一定會遇到:
也許是初入職場找不到方向的困惑與迷茫?
也許是職場發(fā)展遭遇瓶頸時的焦慮與不干?
也許是得不到認可時的自我懷疑與失落?
也許是職場老司機轉型期的恐懼與糾結?
.......
這個時候,我們似乎是被情緒卡住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呢?得到app的主講梁寧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機,人的情緒是底層的操作系統(tǒng),他的能力只是上面一個個的app。 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在我的故事里,假如我不能夠找到那些應對情緒的方法,那我的操作系統(tǒng)就宕機了,那我?guī)啄甑膶I(yè)和經(jīng)驗也就無從發(fā)揮了。當我嘗試走出自己的情緒時,也就相當于給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打了一個補丁,升了個級,下次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更大的波動和不確定時,我也會更從容一些。
假如我們從來都未給系統(tǒng)升過級這個操作系統(tǒng),那會怎樣?答案是,在我們與情緒相處時,會走入兩個誤區(qū):
1、讓情緒坐上“主駕駛位”。
這種情況是我們被自己的情緒裹挾,被自己的憤怒、焦慮等情緒裹挾,被指責,感受到威脅時,就逃離,感受到無助就放棄,在這些時候,我們就相當于把主位交給了情緒,這當然不是我們想要的情況。
2、把情緒藏在后備箱里。
這種情況就是壓抑自己的情緒。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這樣的強者,或者我們也是其中一員,我們覺得自己足夠強大,可以完全用理性控制住情緒,很少表現(xiàn)自己的脆弱,短期看來,似乎沒有什么,但是長遠來看,這些情緒并不會消失,可能將來會以更難堪的形式爆發(fā),帶來更嚴重的后果,所以這顯然也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到底該如何和情緒相處呢?繼續(xù)沿用開車是例子,我們可以讓理性坐上主駕駛位,情緒坐上副駕駛位。副駕駛位可以幫助司機注意路況,發(fā)現(xiàn)潛在的風險,情緒的作用也是如此。情緒并不是洪水猛獸,同樣他也是信息和資源,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時,試著去覺察它,接納他,理解他,感知它帶給我們的提示,用理性做出最終的判斷。
所以,接下來的情緒管理系列文章,就是要幫助大家升級情緒這個操作系統(tǒng),讓你的理性和情緒高效配合,共同發(fā)揮作用,找到并走出那個卡主你的點。
分享完我的故事,我們在換一個角度看情緒管理,從反脆弱的角度看待情緒管理。
在風險領域有一位知名學者塔勒布,他寫了一本書《反脆弱》,在這本書當中,他提到,世間萬物的特性都可以用希臘神話中的三樣事物來概括:
一是:達摩克里斯之劍。這把劍是用一根馬毛栓著掛在房梁之上,而達摩克里斯正坐在下面,馬毛隨時會折斷,而折斷必然會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這把劍代表的就是事物的脆弱性。
二是:鳳凰,當鳳凰被火焚燼時,會在灰燼中重生,恢復到新生的狀態(tài)。所以鳳凰代表的是事物的復原性。
三是:九頭怪。九頭怪有九個頭,每當有一個頭被砍斷時,就會重新長出兩個頭,反而比原來更強大。所以九頭怪代表的是事物的反脆弱性,反脆弱性可以讓我們壓力狀態(tài)下逆勢成長,生生不息。
寫到這里,雖然想到了去年年初爆發(fā)的疫情,疫情打亂了很多公司和個人的步伐,在這場巨大的波動中,身邊很多小伙伴遭遇到了職場的危機,也有不少人被不安焦慮的心態(tài)困擾,但我們也可以看到,也有很多人,在這場不確定中,堅定自己的長期目標,日拱一卒,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和行動力,讓后者具備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反脆弱性。
我們常說,這是一個VUCA的時代,多變、不確定、復雜、模糊的環(huán)境,無論是對于組織,還是對于個人而言,反脆弱性都是一種必須修煉的能力,那么反脆弱性對于個人能力又體現(xiàn)在哪里?在我看來,又以下三點:
1、在壓力和逆境中保持樂觀和情緒穩(wěn)定。
2、能夠從痛苦或挫敗中反思并獲益。
3、愿意接受變化與挑戰(zhàn),能夠在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中保持行動力。
以上種種,概括起來,都是我們和情緒(特別是消極情緒)相處的能力。
那說到“逆境”和“壓力”你可能一下子會想到創(chuàng)業(yè)失敗或者“失業(yè)”等大事,但這里的“逆境”和“壓力”可能更接地氣,它可能是換了一個老板,溝通不暢,或者是一次晉升述職失敗,或者是一個call了很久的客戶跑了單,甚至可以更接地氣,你想象這樣一個場景:
小伙伴們可能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一種反應是無所謂:這種小伙伴,他的復原能力就很好,他沒有因老板的不滿而受傷害,但一樣,他可能無法從這次壓力中獲益。
一種反應是忐忑不安:哎呀,老板會不會對我有什么看法啊。
一種反應是氣氛和不服:我已經(jīng)很努力了,又不是我的責任,你憑什么要責怪我?
還有一種反應是難過甚至失去自信:哎,我怎么這么笨,老是達不到老板的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很好的應對這些情緒,就會對工作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我們可以把剛剛的這些反應理解成,脆弱應。
還有一些小伙伴可能是另外一種反應,他們可能會一些遺憾和沮喪,但是他們會想,事情已經(jīng)這樣,我還是抓緊復盤一下,看一下哪些可以在改進一下,下次一定要做的更好。你看他就一定可以從這次壓力情景中獲得成長,而這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反脆弱性。這里我想邀請大家思考一下:
剛剛的幾種小伙伴,誰會在職場中走的更快,更遠?答案不言而喻,最后一類小伙伴他是天生就這樣看待逆境,這樣思考問題的的嗎?不一定吧,其實這也是一種可以通過刻意練習而獲得的能力。那我們如何才能變成最后一類職場人呢?甚至于在更大的壓力面前,保持這種心態(tài)呢,答案就在我接下來的系列文章中。
在接下來的系列文章中,你將會收獲:
1、幫助你深度自我覺察走出被情緒直接驅使“自動駕駛”模式
2、幫助你改變思維模式,發(fā)展心智獲得在挫折與逆境中成長的能力,也就是反脆弱的能力。
接下來的系列文章會分為三個模塊:
模塊一:了解情緒與情緒管理
模塊二:情緒管理五步走
模塊三:典型場景下的情緒應對
希望接下來系列文章,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讓我們一起在這個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下,修煉自己的反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