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人.黃帝與黃帝王朝1:黃人的演變:黃人、黃帝和黃夷
文|黃飲冰
1、黃人
黃氏之“黃”,在用于對人的稱謂時,是指“佩玉之人”。
佩玉之人,即為“黃”,即黃人。
中國最早的玉器,發現于距今8000年前的興隆洼遺址(年代約為公元前6000~前5000年)。
興隆洼遺址是內蒙古及東北地區時代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總面積3.5萬平方米,遺址周圍有人工圍溝,圍溝內有成排平行排列的房屋,房址最大的140平方米。出土陶器均為夾砂陶,深筒直腹罐和缽為其典型器物,并有玉玦、玉斧、玉錛等玉器出土。
興隆洼遺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北、燕山西北的西拉木倫河南岸和遼寧省遼西地區。居民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石制工具多是打制的,石器種類包括有肩鋤、斧、錛、磨盤、磨棒等。陶器較厚重,燒制火候較低,陶質疏松,以裝飾壓印的網格紋和“之”字形紋為特征,多罐、缽類陶器。住房為半地穴式的方形或長方形建筑,排列有序。在興隆洼發現聚落遺跡,有十多排房屋,每排10座左右,屋內有圓形灶坑,環繞聚落有一條防御用的溝壕。從該文化中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玉器之一:一座墓葬中死者兩耳處各有一件精美的玉玦。還有的墓用兩頭整豬隨葬。
拉木侖”是蒙古語,意思是“黃色的河流”。蒙古人為什么稱西拉木倫河為“黃色的河流”呢?因為拉木侖河在中國的典籍中就叫“黃水”,后為了避免和黃河混淆,改成“潢水”,所以在蒙古人占領黃水流域后,就依據漢語的命名,稱黃水為“拉木侖”,也是黃水的意思。
為什么西拉木倫河要稱黃水呢?因為西拉木倫河,正是遠古時期黃人的原始住地。黃人是一個獨特的族群,她生活過的地方,她喜愛的東西,都被命名為“黃”,很多帶黃的地名,都是黃人最早生活過的地方。黃人的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如湖北的黃安、黃梅縣,都是最早是黃氏開發的地方。東北的黃水(西拉木侖河),是黃人最早的生活地,被黃人命名為黃水。黃水,是黃人的發源地。
黃人的名稱,來自這個族群是最早的佩玉之人,他們以佩玉唯美,玉器相撞之音,就是“ang”,玉最早的名稱是“璜”,所以這個佩玉的族群,就自稱為“黃”。
西拉木倫河,即黃河(黃水),是黃人的的原始住地。后因中原地區的黃河興起,故改成“潢河”,在蒙古人生活于黃水時,稱“拉木倫”。《熱河志》卷七十一潢河:“《新唐書》始作潢字,遼金史因之。《清一統志》原本謂別于西黃河,故曰潢。”,就是證據。
遠古時代,在燕山南面拉木侖河一帶,棲息著各種鳥類,其中有一種被黃人稱為黃鸝、黃鶯的黃鳥。這種黃鳥,不僅小巧精靈,色澤艷麗,而且叫聲清脆,婉轉悅耳。《詩周南葛覃》的第一節這樣描寫:“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這小巧活潑的小黃鳥,它們成群地在空中林間飛騰、跳躍、鳴叫,給黃人帶來天籟般的諧趣和原始愉悅。他們對黃鳥的喜愛之情,轉而變為尊敬,后來發展至頂禮膜拜,黃人就把它當作自己氏族的守護神和標志。
黃鳥的命名,也來自黃人對玉的喜愛,以玉名喜愛的鳥。
黃人有把自己喜愛的事物命名為“黃”的習慣。
2、黃帝——黃人之帝
黃人的首領,被稱作黃帝。
由于黃人是佩玉之人,所以,黃人之帝,也被稱作玉帝。黃帝和玉帝,是一個意思。在黃人建立了天神系統之后,天帝被稱作玉帝,人帝就是黃帝。玉帝演化成了玉皇大帝。
黃帝有天黿氏、有熊氏和軒轅氏三個世系。
黃人在黃水流域(西拉木倫河)生活了成千上萬年,形成了黃能崇拜。以黃鳥和黃蛇為基本崇拜。
在距今5600年到5300年,由于氣候變冷,黃人向河北遷移,經河北東遷到山東,跟兩昊族群混居,因黃人不容于少昊,黃人西遷至豫東魯西交界處的壽丘。此時黃帝可能是天黿氏。
天黿黃帝于距今4700年左右成為黃帝。黃人西進后,在豫東以黃名物,如黃河、黃土、內黃、外黃的命名應運而生。在黃人南下的過程中,黿甲戰士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主要的作戰任務由黿甲戰士完成,如此就化生出了天黿氏。黃人對東部山東方向的作戰,始自天黿氏,也就是說從天黿氏黃帝開始,黃人就展開了對東部鳳姓太昊和少昊的戰爭,爭奪領地,極力壓縮兩昊的生活空間,逐漸統一東部諸氏族。天黿黃帝以曲阜為中心建立統治。
在距今4600年前后,黃人的統治中心西遷到河南新鄭。此時黃帝可能是有熊氏。
黃人在河南建立有熊國時期,黃人之少典氏族崛起,少典通過與女媧氏聯姻,通過“奉祀伏羲”認伏羲為祖,成為了伏羲女媧后裔神農族群一員。
軒轅氏為黃人之少典氏族之子。
軒轅氏在天黿、有熊氏的基礎上,實力更加增加,首戰對準了山東的太昊、少昊氏,殺太昊少昊,完全統一東部地區,黃帝由黃人之軒轅擔任。軒轅黃帝封自己的兒子玄囂青陽為少昊,統領原少昊族群,即少昊青陽氏,此少昊和彼少昊是不同的兩個少昊——鳳夷少昊和黃帝少昊。
軒轅興起的時候,“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 諸侯咸來賓從”,唯獨“蚩尤最為暴,莫能伐”。軒轅利用中原地區諸侯相攻伐的混亂時機,打著“尊神農氏為天下共主”的旗號,尊神農氏為上族,進行征伐,除蚩尤集體外,其他諸侯后重新接受了神農的統治,實際上是服從于軒轅氏的武力。
在軒轅還沒有解決神農集體內部之蚩尤的問題的時候,北部的炎帝集體“欺凌諸侯”,諸侯都團結到軒轅的旗幟下。軒轅進行了對炎帝的征戰。在阪泉進行了多次戰爭,終于戰勝炎帝,把炎帝集體納入麾下。
此時蚩尤集體繼續“不用帝命”,即不服從神農氏的號令,軒轅帥諸侯聯合軍與蚩尤戰于涿鹿,擊殺蚩尤。??
在距今4500年前后,在巨大的武力威逼下,“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黃人勢力增長到極致后,其領導人軒轅按照黃人的傳統亦被稱為“黃帝”。
因為神農氏是崇黑的,在軒轅尊神農氏為上族時,神農的黑色,即為上色,為天之本色;自己的黃色,即為下色,即本色,為地色,古人理念中的“天玄地黃”,就是這樣來的。
?3、黃夷
黃人演變成黃夷,是在夏代。
據史籍《古本竹書紀年》,這九夷是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鳳夷、陽夷。其中就有黃夷。
今山東黃縣東南有古黃城,掖縣南有黃山,興博縣有黃山,黃阜、濟南西南60里也有黃山。這一帶就是遠古黃夷棲息活動的地區。【2013年5月19日發于黃飲冰的網易博客chutianguke的博客。】
4、黃人來自江漢地區
? ? 對于黃人北遷的歷史,我在多篇文章敘述過,但沒有專門講。今天做一個補充敘述。
? ? 黃人同樣是發源于西南及中南的古華尼人的一個支系。在冰后期,黃人與其他的華尼人一起,遷移到兩湖地區,黃人處于江漢流域。我曾經推測過,在我們孝感的方言中,把“漢口”是發音為hangkou的。但并不是說在孝感方言中漢都發音為hang,只是在說“漢口”這個地名的時候“漢”發音為“hang”。所以我以前推測說,漢江的上古稱謂是“沆江”,這個“沆江”的地名是古黃人命名的,因為“黃”的古音也許就是“hang”,這同有些方言把“黃”發音為“fang”是一樣的。
? ? 漢江與湘江都是南北向的河流,不同的是湘江水從南向北流,漢江的水從北向南流,上古兩者都是流入古云夢澤的(上古一個時期,洞庭湖與云夢澤是融合成一個巨大的古湖的)。湘江和漢江,在上古時期是南北族群南北遷移的通道。所以湘江和漢江對于上古族群來講,就是南北遷移的“航向”,起到的是“導航”的作用。湘江之“湘”,本身就有“指引方向”的含義,但漢江之“漢”,卻沒有這個含義,所以漢江的上古名稱可能是“沆江”,這個名稱到正好與湘江呈對應。漢江稱為“漢”,與后來在漢江流域興起了“難”文化有關。當然,“沆”的語音來自古黃人的“黃”,前面說了“黃”的古音可能是“hang”。
? ? 這樣理解,“hang”演變成“huang”,也是順理成章,因為在華尼人黃支系到來前,兩湖地區住居的是古胡人,古華語與古胡語相互影響下,“hang”自然就演變成了“huang”。我在解釋華(ha)在兩湖地區轉化成華(hua),也是這個思路。
? ? 在江漢地區,上古也存在一個黃國,很早就滅亡了。
距今9000年前,黃人就離開漢水流域,遷移到淮水上游的賈湖地區,距今7800年,賈湖居民的一部北遷到燕山北的古黃水(潢水,西拉木倫河),與這里的原居民玄鳥氏一起,形成玄黃聯合體,創造了紅山文化。
?距今5600年到5300年,因為降溫,玄黃聯合體(古黃人)離開燕山北的潢水流域,南遷。以后的歷史,在《黃人、黃帝與黃帝王朝》中有詳細的解碼。
【黃飲冰2018年9月2日星期日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