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看金庸《笑傲江湖》,對于《葵花寶典》的描述始終不解。
《葵花寶典》的第一頁注明“欲練神功,引刀自宮?!币馑际切蘧毲氨仨毾雀畹糇约旱男《《?,否則會“欲火如焚,登時走火入魔,僵癱而死?!?/p>
金大俠到底想表達什么意思?
還有,《西游記》中唐僧、悟空四人取經(jīng)歸途,再過通天河,老龜發(fā)怒,經(jīng)書濕了,第二天晾曬時,不小心經(jīng)書破損,唐僧懊惱不已,悟空勸道:“天地本不全,經(jīng)卷殘缺也應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為也”。
后來漸漸明白,這世上沒有什么東西是完美的!天地本不全,萬物皆有缺,何況人乎!若要事事周全,就如水中花,鏡中月。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取經(jīng)團隊。這就是“智慧化生存”。
根據(jù)王東岳先生《物演通論》的觀點,當一個人的存在度不足以維持生存時,就不得不進化出“智慧化生存”,尋找更多的支持因素,用以彌補“存在度”不足的缺陷。組建團隊,就是一種必選。
怎樣組建團隊呢?
醫(yī)學上有一種說法:生理是病理的自體系化過程。
一個病理,如果和另外的病理如果能夠互相支撐,形成體系,就會形成生理。比如原始的腔腸動物把自己卷成管,吸收周邊的營養(yǎng),然后出現(xiàn)肝臟、胰臟、消化系統(tǒng),形成復雜的消化體系。
團隊成員之間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把自己殘化,負責自己最擅長的事物,再相互支撐、媾合,于是團隊成功出現(xiàn)了:
唐僧負責價值觀,一心西去;大師兄孫悟空負責化緣、降妖除魔、做公關(guān);二師兄豬八戒輔助降妖,牽馬、吃飯、打小報告;沙僧負責貼身侍奉唐僧,挑擔,等有意外時,大喊一聲“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
所有這一切的起點,必然是“揮刀自宮”,額(⊙o⊙)…,自廢武功。
萬物一系演化,從奇點到原子、分子、單細胞、多細胞…….哺乳動物、人,再到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基本是單個組織的分化0殘化再媾合的過程,越往后整個結(jié)構(gòu)越不穩(wěn)定,存在度越低。隨著分化殘化越厲害,整體對單個組織的依賴越高,任何一個組織的崩潰都有可能造成系統(tǒng)的崩潰。
因此,關(guān)注營銷大團隊中,每一個成員的生存狀態(tài)就成了首要工作。
我們能從生物界觀察到很有趣的現(xiàn)象:
河馬每天夜里上岸,天亮回到水里,鲃魚本來吃不到岸上的食物,但因為與河馬共生,解決了食物的問題。
龍春林教授在《一席.花木間的神明》演講時說:可以獨木成林的龐大的榕樹,與一種2-3毫米的小動物榕小蜂,也是這種相依為命的關(guān)系;哈尼梯田的水,為什么能保持在高山上?哈尼族發(fā)現(xiàn)了“水冬瓜”(學名:青木樹)的特性,只要把這種速生又長壽的樹木種到山上,林間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清泉。
有種植物叫“塔黃”,分布于中國西藏喜馬拉雅山麓及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4000-4800米高山石灘及濕草地。在乍暖還寒的春天,塔黃把半透明的葉片圍攏成溫室,保護自己的花蕊,同時,這也是小蜜蜂最愛的“塔黃旅館”,防風、防雨、防寒,管吃(花蜜)管住(旅館)。這種特性使得“塔黃”成為當?shù)刂参镏械耐跽?,獲得了極大的生存優(yōu)勢。
多么神奇的大自然,龍春林教授說,這在生物學上叫“協(xié)同進化”。
在酒行業(yè),也是如此。
有種模式可以叫“朝批模式”,據(jù)說,巨型的國際連鎖商超系統(tǒng)也難以欺壓朝批,不得不給予平等甚至是優(yōu)惠待遇。原因很簡單,朝批是很多一線品牌的代理商,商超與其終止合作,意味著貨架至少要空三分之一以上,誰能承受?
那么,朝批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實,各個城市里都有采用這種模式的公司,它們的共同點就是:主動放棄了精細化運作,甚至放棄了部分市場開拓能力,將渠道和資金的作用放到了極致,盡可能降低對業(yè)務(wù)人員素質(zhì)的要求,積極尋求每一個成熟或半成熟品牌的代理機會,每增加一個“自帶動銷光環(huán)”的品牌,它的勢能就強大一分。也算是對自己“殘化”到了極點,通過放棄,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世界。
品牌運營商,是另一類對自己“下手極狠、自廢武功”的公司。它會放棄絕大多數(shù)的品牌代理機會,最多精心選擇3-5個品牌,基本就達到了極限。它會不斷強化業(yè)務(wù)人員的素質(zhì),提高對市場的感知能力,時刻關(guān)注市場的變化,推、拉、切、滲、圍、驚、頂、等,諸般手法變化不斷。不能偏離上游的戰(zhàn)略思想,還要帶著一批渠道商不斷收割、入倉,平衡各方意志的短期沖突,打完共同的長期愿景,最終形成一個和諧、高效的協(xié)作組織。
有個經(jīng)銷商說,有段時間,我們區(qū)域的終端店老板家里有事,某總代會來參加宴席,“大哥”來了,大家肯定會要名片,沒想到他還真給,氣氛很尷尬,區(qū)域經(jīng)銷商對此敏感到擔心的程度,直接影響到成交額。沒辦法,接著“自廢武功”!以后這種場合不參加了。
官家講究“不與民爭利”,是有道理的。因此,那些與區(qū)域經(jīng)銷商爭利的,更是“見光死”,早早就被大家拋棄了。
《舌尖上的中國.自然的饋贈》中講述了云南香格里拉上山采松茸的村民,遵守著山林的規(guī)矩——采完松茸,掩蓋菌坑,以保證菌絲不被破壞。還講述了浙江農(nóng)民挖冬筍,“輕刨輕取,不傷根”,像是面對名貴的青花瓷。尤其是吉林查干湖區(qū)的漁民,他們用寬大的魚網(wǎng),只捕5年以上的大魚,每年還按時播撒5魚苗。正是這種暫時的舍棄和按時的播撒,換來了查干湖千百年來的勃勃生機。湖畔的各民族幾百年來奉行了一個原則,那就是心口相傳的鐵的古訓——“獵殺不絕”。
很多商人都堅持古老的經(jīng)營理念:“不吃全魚”,只掙屬于自己的這一段錢。道理很簡單,如果天下的錢都讓你賺走了,別人都沒錢了,你還賺誰的錢?
未來的酒行業(yè)競爭,絕不再是兩個商貿(mào)公司之間的競爭;未來的競爭是群團化的競爭;是產(chǎn)業(yè)鏈條和產(chǎn)業(yè)鏈條之間的競爭。
這一切都會從分化、殘化、再媾合開始,從組建跨公司、跨區(qū)域的營銷大團隊開始,而最終,也只有誠信、坦誠的人可以走到最后,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