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一下索尼的DVD播放機和飛利浦、三星、松下的類似性能機器,你會僅僅因為一臺DVD播放機貼著索尼的商標而支付更高的價格嗎?可能性應該不大——至少絕大多數人不會這樣做,在購買電子產品的時候,性能和價格比品牌更重要”。
多年前帕特·多爾西談到電子產品時如是說到。
真理就是真理,即使經過歲月的磨礪,依然在發揮著作用。
今天的電子產品市場,消費者選擇產品的標準也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OPPO、VIVO都主打中高端市場,作為買單的人,同樣功能的一款手機,你會因為OPPO的品牌而溢價支付嗎?同樣的,華為手機能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是因為它提供了競爭對手提供不了的服務、功能。
不過,在手機領域出現了iPhone這一bug。消費者愿意接受蘋果的高價。蘋果極簡的理念也極深的表現在手機的方方面面,外觀設計、用戶界面、軟件運行……這些都使得蘋果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代表。這對于年輕人來說接受蘋果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另一方面蘋果手機能夠很好滿足消費者的家庭需求、辦公需求。
更好的拍攝體驗,幫助我們記錄生活的精彩瞬間;更好的使用體驗,Siri等幫助我們更快的找到信息,解決問題;更好的云服務,幫助我們節省信息轉化的時間,準確高效;更高效的軟件庫,幫助我們更高效的完成工作……它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每個可能的地方來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
蘋果憑借著無與倫比的產品及背后的理念,貼近消費者,引領著更高效的工作生活方式,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優勢,擁有極高的用戶粘性,將對手遠遠的甩在身后。
沒有無緣無故的品牌溢價,只有時刻的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