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妹:征兇,無攸利。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兇,位不當也。無攸利,柔乘剛也。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上震下兌,歸妹。歸為嫁,兌為妹。震為雷為長男,兌為澤為少女,長兄嫁妹,故卦名歸妹。泰之三、四爻互換而成歸妹,但泰之九三上升到四爻,陽居陰位為失位,泰之六四下到九三為陰居陽位,亦失位,故謂“征兇”。老子說:“男女媾精,萬物化生”,故歸妹是“天地之大義”“人之終始”,“說以動”,說同悅,為兌,動為震,因悅而動,乃戀愛婚姻之基礎。位不當,指三、四爻位不當,婚姻中位不當,即非正妻而為妾媵,故“征兇”。
孔穎達曰:古者諸侯一取九女,嫡夫人及左右媵皆以姪娣從。蓋以圣人制禮,令姪娣從其姑娣而充妾媵者,所以廣其繼嗣,以象天地以少陰少陽,長陰長陽之氣共相交接,所以蕃興萬物也。
古禮諸侯婚姻,有妻有媵,前卦《漸》,歸女以漸,故多為吉,此卦《歸妹》,歸妹以速,故多不如意,不能為妻而為妾媵。
《河洛真數》云:雷震澤上,則澤氣自下升上,乃陰感于陽而從之,歸妹之象也。兌為少女謂之姊,今從長男,故謂永終知敝之戒。大凡少女配少男,長男配長女,年德相若,與之偕老,勢所必至,當不待言。今以少女歸求長男,如其終而無敝,實人情之所難也。處之以大義,閑之以禮法,則其敝可免,而其終可保矣。少女之敝不一,而有家者懵然不知大計利害,無他,昏于欲而溺于情也,天寶之亂是也。
《河洛真數》以天寶之亂為例,說明少女配長男,當有永終之虞,難以共偕白頭。
朱熹曰:雷動澤隨,歸妹之象。君子觀其合之不正,知其終之有敝也,推之事物,莫不皆然。
其合不正,指非夫妻,而為妾媵,故終有弊。
愚案:澤上有雷,兌以動,水氣隨之而生,陰始而陽終,陰陽相交天地之大義。歸妹,嫁妹也,男女相配,人之生息相繼之道也。天下之事,知敝能永終,慎其始以正其終,往而不害,兇可免矣。
婚姻是人生息繁衍之大道,尤須慎其始,方可正其終。其始不正,其終必弊。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象曰:歸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娣,妾媵。歸妹為娣非正妻,如人雖跛一足,但尚能行。初九居卦之初,上無正應。但以剛居陽為正位,故雖賤而為娣,動變為陰,則有九四之正應,故“征吉”,征即動也。
虞翻曰:震為兄,故嫁妹,謂三也。初在三下,動而應四,故稱娣。履,禮也,初九應變成坎,坎為曳,故跛而履。應在震為征,初為娣,變為陰,故征吉也。陽得正,故以恒,恒動初承二,故吉相承也。
震為長男為兄,妹指六三,初九在六三之下,動變為陰而應九四。初九動變則兌變為坎,坎為險為曳,曳則難行,如跛足而履。初九以陽居剛,得位為正。虞翻的解釋,還是能看懂。
胡瑗曰:跛者,足以偏也。姪娣非正配,而能盡其道,以配君子,猶足之雖偏,而能履地而行,不至于廢也。
姪娣指陪嫁之妾媵,雖非正配,如足雖跛,猶能履地而行,強于殘廢。
愚案:歸妹之初,以娣之配,猶跛能履,非正而不失常道,征行乃吉也。
初九位卑,故難為正配而為娣,雖非正,但以恒不失常道,故能征吉。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幽人,指六五之君,雖以柔居剛失位不正,但居中以柔,足以守常。如人雖眇一目,而能視。故“利幽人之貞”。九二以剛居柔,雖失位,但以陽居中,上應六五,故只需靜守不變,不失其常,則有利。
《河洛真數》云:九二應六五則隔于九四,六五下應九二則隔于六三,各當執中而自守于靜可也。要知眇者之能視,視之最審,又如幽人之貞,未變其恒,則為利也。
九二、六五皆失位但互為正應,各居中自守于靜,則如幽人之貞正。
邵雍曰:九二陽剛,得中女之賢,上有正應,而反陰柔不正,女賢而配不良,不能大成內助之功,故為眇能視之象,而其占則利幽人之貞也。得之者,是非倒置,目疾宜防,處事過于義氣,琴瑟間有始終,如人之婦強夫弱,能為謙遜以就婦道,而其貞潔之德可想見矣。
九二陽剛,為中女之賢,上應六五,六五陰柔不正,是女賢而夫不良,如眇而能視之象。
李光地曰:凡足以兩而行,目以兩而明,夫婦以兩而成,跛者一正而一偏也,眇者一昏而一明也。娣雖屈于偏側,而猶能佐理,故曰能履。幽人雖失所仰望,而其志炯然,故曰能視。
李光地的解釋清晰明了,幽人,指六五,六五雖居君位,但陰柔不正,故失仰望。
愚案:眇目而不昏其視明,處幽而不失其貞正,陰陽相會乃不息之常道也。
九二、六五,一陰一陽互為正應,雖有九四、六三之阻隔,終將相會。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六三以陰居陽,其位不當而無應,居兌之上,為悅之主,女不正,人不娶,故當歸而須,須,等待,終以娣之身份出嫁。
王弼曰:室主猶存,而求進焉。進未值時,故有須也。不可以進,故反歸待時,以娣乃行也。
王弼認為,“須”的原因是室主(即夫人)還在,進不逢時,故反歸待時,終以娣位得出。
《河洛真數》云:六三陰爻為下卦之主,欲歸而須待,反以娣歸之,豈人倫之正也哉。蓋處位未當故也。
六三陰居陽位,處位不當,非人倫之正,故只能以娣歸之。
程頤曰:六居三不當位,德不正也。柔而尚剛,行不順也。為說之主,以說求歸,動非禮也。上無應,無受之者也。無所適,故須也。
六三以陰居陽德不正,以柔居剛行不順,為兌之主,因悅而求歸,是動而非禮。其上無應而無所適,故須
愚案:須,待也。歸妹之時,宜待時而行,反之以娣歸之,位未當而失其道也。
位不當而失道,更宜待時而行。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九四以陽居陰,陽剛之質而無應,是賢者不輕從人,故以歸妹愆期為象,喻抱才而處,待時以歸。
王弼曰:夫以不正無應而適人也,必須彼道窮盡,無所與交,然后乃可以往,故愆期遲歸,以待時也。
王弼認為,己不正無應之時,須待彼亦窮盡時去歸,方可匹配,故愆期是己方主動待時而行的結果。
孔穎達曰:嫁宜及時,今乃過期而遲歸者,此嫁者之志,正欲有所待而后乃行也。
孔穎達亦認為愆期遲歸是己方主動采取的行動。
邵雍曰:九四以陽居上體,而無正應,賢女不輕從人,而愆期以待所歸之象也。得之者,懷才而行,抱義而處,財無茍取,非特婚配愆期,子息亦須晚得。
邵雍認為,占得此爻,是晚婚晚育之象。
愚案:歸妹之時,愆期未嫁,以適時宜人待歸也。
九四陽居上卦,下無正應,是君子不輕從人,待時而歸之象。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六五柔居尊位,故以帝姬為象,下應九二,故稱帝乙歸妹。袂,衣袖。帝姬下嫁,以貴而行,無需良飾,故其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象女主,六五居尊位,女德之盛莫過于斯,故稱月幾望,望,每月十五月圓稱望,月盈則虧,故月幾望,月將盈而未盈之時,極陰之盛,以斯配偶,自當大吉。
邵雍曰:六五柔中居尊,下應九二,尚德而不貴飾,故為帝女下嫁,而服不盛之象。然女德之盛,無以加此,故又為月幾望之象,而占者如之則吉也。得之者,無驕矜之失,有進人之喜,謙和悅懌,無妒忌之心,招賢妻,納美妾,而百喜之必集也。
邵雍認為,此爻大吉。
胡煦曰:坎月離日,震東兌西相望,故曰望。由震趨兌,是自朔而至于上弦,將與望近,故曰幾望。月象女主,帝乙故象月,月本應日生明。
坎,指六五、九四、六三,三爻成坎,坎為水為月。離,指九四、六三、九二,三爻成離,離為火為日。歸妹上卦震,下卦兌,震為東方木,兌為西方金。九四為震、兌交界,由震下兌之爻。月為陰為女,日為陽為男。
愚案:良,美也。帝乙之歸妹,謙卑以其娣袂為美,如月生其明,陰陽相合,乃歸妹之道,故吉也。
帝乙歸妹,貴以德行,故其衣飾不如陪嫁之妾媵美。
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
象曰:上六無實,承虛筐也。
上六以陰居歸妹之極,在下無應。古時祭祀,女奉筐米,男宰羊見血。今女奉虛筐,男刺羊無血,無以成祭禮,故無攸利。上六無實,指其下無應,如女承虛筐。
虞翻曰:女謂應三兌也。自下受上稱承,震為筐,以陰應陰,三四復位,坤為虛,故無實,象曰承虛筐也。
虞翻認為,女指六三,以下托上為承,震卦其象如筐,六三承筐應上六,是以陰應陰,陰為虛,三、四復位,則上卦震變為坤,坤三爻皆虛,即無實。
俞琰曰:古者娶婦三月而廟見,士必以血祭,女必蘋蘩之屬實于筐筐。今有筐而無實,是虛筐也,有羊而無血是死羊也,廟見之禮宜如是乎?不敬甚矣,何所利哉?不言歸妹以其不成歸妹之禮也。
俞琰的解釋很清晰,上六不言歸妹,因祭祀不合于禮,不成歸妹之禮。
愚案:刲,刺也。曰女曰士,未成夫婦之辭也。女無實承于筐,未歸也,士無血刺于羊,未昏也。柔承剛,虛而無實,終無所利也。
編者直接認為上六指未能成婚,虛而無實。士、女行廟禮,卻一個承虛筐,一個刺羊無血,是禮不成,故婚未就,有名無實,終無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