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通過瀟瑩的介紹,加入了一個時間管理的群,加了一位時間管理的踐行者吳宜航。認真閱讀了他最近一段時間的朋友圈和簡書文章,學到了很多。又遇見一群優秀自律、極致踐行的伙伴們,感恩遇見。這也是2018年最后幾天最美妙的遇見,因為由此會展開一場奇妙之旅。
葉武濱老師的時間管理100講,我今年上半年就聽完了,甚至手寫了很多學習筆記。但是,一直沒有踐行過。這個需要自我檢討。學以致用,學了不用,等于白學。
昨天我就知道今天會有開班典禮,寫的時間是6:10到7:10,我沒有想到的是,早上,而不是晚上的6點到7點。今天早上還賴了一下床,到6點40才起床打卡,而且上班還遲到了1、2分鐘,非常地不應該。
其實,按我們平時的節奏,鬧鐘上到6點20,這個時候起床最好,洗漱一下,規劃一下今天的安排,然后6點50出門,時間非常寬裕。但是,每天都是鬧鐘響了之后,還要在床上賴上10多分鐘,所以導致早上上班總是特別匆忙。這個壞習慣,得改!
其實,早起的習慣,我從暑假開始,是堅持了幾個月的。那時候,每天都是6點之前,大概5點40起床,然后打卡,做10分鐘的健身操,讀繞口令10分鐘,讀10分鐘國學,感覺確實神清氣爽,精神充沛。只是,天氣漸冷,我才恢復到了早上6點半左右起床。
葉武濱老師說了:爛開始,沒關系,堅持下去,就會有好的結果。
說到日記,我還是很驕傲的,我迄今為止,應該有寫了10年的日記,主要是記錄生活,偶爾會寫一些感悟。只是沒有像葉老師倡導的那樣,每天規劃,檢視,總結反思啊。這個,可以改進,提高,發揚光大。
葉武濱時間管理100講
01【緣起】葉武濱說時間管理
易效能時間管理的葉武濱。過去3年,一直專注時間管理,30多個城市,300多個講座。學員數量,網絡排名,都在第一。
因為易效能,讓很多人,效率更高,壓力降低,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去旅行。
得到回饋,非常開心。發愿要服務更多的人,告別生活的忙亂。
每天6點鐘。如果覺得課程有價值,就去學習10堂精品課。
邀請易效能優秀的合伙人和教練,一天加入一天,沒有加入,就說明已經加滿。祝愿大家生活更美好。期待大家的互動。
德魯克:時間是一個人的稀缺資源。
02【早起】美好的一天從如何起床開始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晨之計在于起。
成功人士都有一個習慣:早起。
曾國藩說:早起是治家之本,晚起是敗家之兇德。
富蘭克林,過著晚十早五的生活。每天問自己,今天我要做些什么?
叫醒我們的不是鬧鐘,是夢想?
你有沒有想過,與日出一起起床?
(1)用窗簾。不拉窗簾,天亮了自然就醒了。
(2)用精油、香味來喚醒自己。
(3)用音樂,用一個舒緩音樂的鬧鐘。
(4)去做一個淋浴。可以用熱水從腳,到腿,到上身,到頭頂。你想著顏色,五顏六色,一直到頭頂,變成光。
03【反思】成功人士都有寫日記的習慣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蘇格拉底說:沒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過。
日本的一位作家,《晨間日記的奇跡》。
寫晨間日記。
寫了7年的日記。絕大多數是早晨寫,少數是白天的碎片時間寫,或者晚上補上。
我有夢想,所以我堅持寫日記。不想把有限的精力,花費在無關的小事上。
會花三分鐘的時間。用印象筆記。當天的日記,地點,會記錄當天的天氣。今天的溫度。年度目標,要實現的夢想,看看這個月的青蛙,我們永遠要去做有積極影響的重大的事情。會想想今天要做些什么?對昨天發生事情的感悟。日復一日,做到對自己的反省。也記錄了生活中所有的美好。把過去的事情,轉換成未來的下一步。
04【計劃】人生不予在做多少事情
時間無法管理,透過管理自己的習慣,來達成對時間的管理。
德魯克老先生:時間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稀缺性資源。時間管理排在五項管理中第一的位置。
20%的事情需要自己 做,80%的事情,不需要做,或者委托別人做。二八法則
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情,而在于把重要的事情專注做,用心做,做到極致。
史蒂夫科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間的4個象限。做第二象限,重要不緊急的。做未來的事情。這就叫做計劃,叫做未雨綢繆,叫預則立不預則廢。要事第一,要事優先。如果每天早上起來吃一只大青蛙。青蛙,代表有挑戰的事情。《首先吃掉那只青蛙》,倡導每天吃三只青蛙。忙碌的人,沒有靜下心來進行規劃。
見林觀木。宏觀,微觀。既有戰略性又有戰術性。
在緊急與不緊急之間,做到一個平衡。
05【計劃】大腦是CPU不是硬盤
如果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呢?
GTT?搞定。《搞定1》《搞定2》《搞定3》
管理事件。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聰明的大腦。
中國的三大哲學思想體系,儒釋道。活在當下。佛經,心猿意馬,大腦每時每刻都有無數的念頭,想著很多事,就會焦慮。
大腦對于細節,隨著時間的流逝,是越來越不清晰的。一旦是不著急的事情,事情一多,就很容易忘記。
大腦是一個思考問題的器官,而不是記憶的器官。記憶是大腦的低級功能。思考是大腦的高級功能。
我們來總結一下:要做好事情,就要專注,活在當下,不分心。
管理自己,不能靠大腦,必須靠另外一個系統。把大腦里所有的想法,全部寫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把所有的事情寫下來,我們的大腦就清空了。
不用大腦來記憶,要用非常可靠的工具,用手邊的。比如手機。紙筆還是不夠方便,容易丟失。當你隨時能夠記憶,大腦就可以專門用來思考。
我們用一個流程,而不是用一個理念。
06【計劃】管理事件的核心是事件的分類
人的欲望很多,想法和點子很多。我們要寫下來。
事情太多,做不完。怎么辦呢?學會對事情進行分類。通過管理自己的人生目標。
管理時間的核心,就是管理事件。對事情進行分類。
1、第一種,很時間有密切相關。特定時間要做的事。用日程來管理。比如講課,不能提前,不能退后。日歷,就可以。比如做飛機,講課,不能爽約的。這種事情,不能安排得很多。不然不容易更改。
2、我們還有大量其他的事情。對時間的要求并不高,在一個截止日期之前做就可以。可以放在清單當中。用清單系統來管理。標上截止日期。不能太多。
3、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太多時間的要求,比如給父母打電話問候,比如出去買個不急用的東西,充電費,加油等,彈性更大。未來的某一天完成就可以了。不過,越快做越好。也用清單。
07【計劃】什么樣的計劃才能趕上變化
把事件分類,根據情境做安排。
比如堵車的時候,做什么?比如冥想,閉目養神,看看我的清單,電話清單。調出需要打的電話。打開清單,選擇當下適合的事情來完成。
1、日程表。日歷上的時間少,但必須嚴謹,按計劃來執行。
2、有截止日期的清單。不能太多,保持嚴謹。截止日之前必須做。
3、沒有截止日的清單。主要按照情境來分,按照情境來做。
安排過多的日程,應對突發事件,就會焦慮。
如果安排得少,就會比較從容。
保持嚴謹,但不失靈活性。
80%的事情,放在情境中去完成。
不能靠大腦,因為大腦不善于記憶,不善于管理多且復雜的事件。所以,只要我們把事件都記錄下來,進行分類。然后才能完成日程表上的事件,其次再完成按情境完成的事情。大腦很難做這樣的管理,所以用外在的工具,紙筆,手機,電腦等。信息時代,還是手機最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