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得到」上訂閱了《卓老板聊科技》,好像找回童年玩具一樣,一邊聽一邊查一邊記樂此不疲。
我有一個朋友是色弱,分不清紅綠兩色,我非常好奇他們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因為他人太逗,問他的時候,不管他怎么解釋最后我都會哈哈大笑就跟撿了個漏一樣。
在他的描述里,我們覺得涇渭分明的兩個顏色,在他們眼里沒什么差別。但是這不代表他們的世界會很單調,我們覺得是相同的綠色,在他們眼里是有深淺變化的;我們認為是靜態的畫面,在他們眼里可能是動態的、流動的。我忽然才理解,為什么梵高的畫里,色彩有些偏執,更難以忽視的是那種顏色的流動性。
與梵高的情況相反的,是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他們的眼睛里有四色視錐細胞,這意味著他們的世界,比我們的世界要多0.99億個顏色。
這就要從生物遺傳基因和視覺細胞說起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老虎明明是黃底兒黑條紋,躲在草叢里難道就不顯眼嗎?或者為什么貓咪、狗狗都只有黃白黑三種顏色?甚至人的膚色也是?
真相就是: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是色盲。除了靈長類動物以外的其他哺乳動物,他們的眼睛里只有兩種視錐細胞。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是視網膜的兩種感光細胞,視錐細胞辨別顏色,視桿細胞識別弱光。
多數人有三種視錐細胞,可以分別紅、綠、藍三個顏色,100級色差,那組合出來的顏色就有一百萬種。就如上文提到,大多數哺乳動物只有兩種視錐細胞,所以他們是分不出綠色的,碧綠的草叢在他們眼里就跟枯黃的干草差不多,一只黃底兒黑條紋的老虎藏在草叢里,絕逼不好發現的。
既然綠色在哺乳動物眼里是一種不存在的顏色,那么綠色的皮毛就是不重要的基因突變,便不那么重要。而且綠色也有可能被食物鏈下端的作為“食物”的動物識別出來。
再往前推呢,在恐龍時代,那是爬行類動物統治世界的時代,小小的哺乳動物只能在夜間出沒,所以顏色不重要,看得見才重要。因此哺乳動物的視桿細胞也比較發達。
而爬行動物、鳥類、魚類大多數是四種視錐細胞,但是視桿細胞不發達,所以夜盲癥嚴重。
所以,色盲色弱,也許就是那古老基因還未被自然選擇掉的那部分。
不過,全世界有1.6%的人,全是女性,她們因為遺傳到某種突變的基因,而有四種視錐細胞,也就是說他們看到的世界多了一種橙色基礎色。
那她們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呢?據說她們世界更發橙一些。有一位被科學家證實的“四色視覺”的人,美國加利福尼亞圣地亞哥的Concetta Antico,碰巧她是一位畫家。所以她用她的四色眼睛畫出了這樣的畫:
但是,你想過沒有,那個多了0.99億種顏色的繽紛多彩的世界,和多彩的畫,是在她眼中才多彩的。我們就算看到了她的畫,無論如何也看不到她眼中的世界。因為我們眼睛長得不一樣!那種無力感就好像一個活在四維世界的我們,根本無法理解活在五維世界是什么樣的生活!
再想一想,其實大多數的四色視覺的人,她們不知道自己是四色視覺,她們覺得世界本來就是她們看到的那樣繽紛。而我們也不知道她們的眼睛比較特殊,我們以為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一樣的,我們看到的東西是同一個,其實并!不!是!
那真實的世界是什么樣的?有一個標準答案嗎?
我們以為光的三原色是RGB,那是因為我們的眼睛比較落后。在四色視覺的人眼里,光就是四原色RGBO,所以,根本不關光的事兒,只是你的眼睛能識別哪一段的波譜而已。而我們的手機、電視顯示屏,無不是基于三原色,那這些顯示屏對于四色視覺的人來說,是不是有些委屈呢?各種照相機、攝像機、攝影機、掃描儀,以及打印機、印刷機、顯示器、投影機等等,都無法得到或重現正確的顏色。
到底是在哪個顏色后面,隱藏了我們所無法辨識的顏色?
所以其實,不關從意識層面如何說,“天下無心外之事”,每個人眼中的世界,從科學上來講,都是有差別的。就算都是三色視覺的人,也許由于眼睛細微的差異,所看的世界也有些許的出入。
我們看到的都只是映射而已。
最后再說一個更厲害的:清甜美味的皮皮蝦,它的眼睛有十二種色錐細胞。無法想象的我已經口吐白沫躺在地上。
day 111
部分素材來自卓老板聊科技《人們眼中的世界為什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