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開始學習非暴力溝通的4要素之一,觀察。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創造聯結
昨天我們講到了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為了創建聯結,注意力放在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上。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從知道到做到。比如有人向你抱怨,我們會下意識去選邊站,或想盡辦法把對方拉出痛苦,或者給對方分析原生家庭。我們會慣性去幫助對方解決問題。
而同樣,如果我們也把非暴力溝通當成工具,用它來解決問題,我們就很容易去忽略彼此的連接。
所以,NVC首先是為了創造連接,因為當連接建立了,愛自然流動了,解決之道可能就會自然呈現。就像太極里面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NVC先是用來滋陰的。NVC相信:你是你解決問題的最好資源,你的內在神性可以指引你。關鍵是先聯結,先往情感賬戶里存“情感“,讓對方感受到愛。否則沒有流動的資金,很容易破產。
邀請你到生活工作中和語音練習來實踐和體驗吧。
1.為什么以“觀察”作為四要素的開頭(注意力的運用)?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注意力運用的方式,提倡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四要素,特別是感受和需要上。
實際上,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面向。同樣是30分鐘,如果是別人家孩子看電視,可能這時間就是30分鐘,可是如果是自己的家還是看電視,感覺是三個小時,有人說一分鐘有多長,就看你是在廁所里面還是在廁所外面,我們內在的壓力和期待是否影響了我們的觀察呢?
我們可以去核查一下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哪里,你是否會更多注意力給到自己的痛苦和匱乏,更少的注意力給到生命的美好和已滿足的需要呢?你是否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別人的幸福上呢?你是否對陌生人更多寬容,而對家人更苛刻呢?
我們常忽視生命中被滿足的需要。
例子:有些老外跟我說:“你生活在中國真幸福。”我感到驚訝,不解。當她向我解釋她所在國家的治安生活問題時,我意識到我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
NVC讓對方明確闡述觀察:你看到/聽到/想到什么呢?是哪一句話哪一個場景哪一個想法引發了你的情緒呢?
這個注意力的引導,就能把對方沉浸在回憶或故事中帶出來,回到當下,并去找到刺激源。
2. 什么是評論?
你又9點睡覺了。
你怎么總是遲到?
你只在看電視而沒有去寫作業。
請問大家聽到上述的話,有什么感受呢?以上是“觀察”嗎?也許你會反問“又9點睡覺,只在看電視沒有寫作業”難道不是觀察嗎?
“又,總是,只是”,在使用這些字眼時,你可以問下自己的心:在你開口之前,你是否帶著情緒?是否先入為主?你的用詞是否隱含了指責。
什么是評論呢?評判就是,我們看到一件事情(觀察)會產生很多的想法和解讀和情緒,你只表達這種想法解讀和情緒。
3.什么是觀察
什么是觀察呢?何時,何地,何人做了什么具體行為,或者說了什么具體的話。即,我們的鼻眼耳鼻舌身意所看到聽到聞到嘗到觸到的吧。
也稱之為:攝像頭視角
假如我們的眼睛是一臺攝像頭,然后你用語言去還原攝像頭所拍到的人事物。
假如你描述完了,旁邊剛好有一臺電腦,這臺電腦能聽懂你的描述。
因為每個人身體的感受度不一樣,NVC的觀察更多指的是眼睛和耳朵的看到和聽到;我們也可以觀察想法,比如:我對自己說,我的想法是。從而區分你和你大腦的評論,做自己大腦的見證人。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例子: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說:“你看了一晚電視,連作業都沒做。”我們認為自己說的是一個客觀事實。嘗試翻譯為“觀察”:從7:00~9:00,我經過你房間3次,看你坐在電視機前。
4.關鍵是:區分觀察和評論
為什么要區分?
因為我們使用的語言是一種有缺陷的工具。當我們用一種靜態的語言去描述,變化著的世界動態的世界時,對我們來說就是一種挑戰。
什么意思呢?絕對化的評論就是靜態的語言,它將我們禁錮在簡單的評論里,這會格式化一個人,我們更容易把對方看成是一把椅子,一個工具。
而非暴力溝通是一種動態的語言,他不主張絕對化的評論,他看見一個活生生的動態發展的生命。
不區分觀察和評論,人們將傾向于聽到批評。
例子
課本的例子:歐文是一個差勁的前鋒。
當我們聽到這句話,我們會覺得這個人技術就是差。他被格式化了。
觀察:歐文在過去5場比賽中沒有進一個球。
當我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內心可能想關心他:最近是不是發生什么情況?
如果我們的溝通沒有區分觀察和評論,對方就更容易聽到批評,也就更容易起爭執,說話人自己的需要更難得到滿足。
你也許會問,這種負面的評論不可取,那正面的評論,比如夸獎和贊揚呢?
如果你沒有區分觀察和評論,夸獎也會變成毒藥。比如你對一個小姐姐說,今天你穿新衣服真漂亮,她或許會開心,但也許會納悶:難道我不穿新衣服就不漂亮嗎?也許她還會鄙視:為什么我只穿新衣服你才注意到我,你就不能注意到我的內在嗎?
我們是否在為簡單的評論而付出巨大的代價呢?這值得思考。
有天,我出門準備開車時,發現車被圍堵了,喊旁邊正澆樹的大爺三次,沒有回應。
內心升起評論:“這人怎么這樣?沒聽見我的話嗎?”
試比較:“當我喊了三聲之后,對方在澆樹,是不是對方沒有聽到呢?我感到納悶。”
后來我選擇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結果發現這位大爺是聾啞人……當時我感到慶幸,沒有因內在的評論而去指責對方。
有次我對兒子說:“你經常尿床!" 我兒子就躺在地板上哭著控訴:“哪有!”當我說這句評論時,我的心情如何?我如何看待兒子?我和孩子的關系如何?我有傳遞出來給孩子的愛嗎?
試比較:“媽媽看到,這周二,周五晚上床上有你的尿,是不是這兩晚睡覺前喝太多水,或者有其他原因嗎?”
問大家一個問題,當你學了非暴力溝通有沒有不敢開口說話的,因為自己一開口說話都是評論。大家可能有誤區:認為觀察是對的,評論是錯的。
非暴力溝通不講對與錯,評論和觀察不是對立面。非暴力溝通提倡的是區分觀察和評論
魯米:在對與錯之外有另外一片田野,我們在將在那里相遇.
非暴力溝通就是為了讓你把注意力從對錯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它不主張絕對化的評論,而主張你把評論放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作為評論人的你對評論內容負責。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評論的。
5.總結
今天主要講了兩大點:一是注意力的運用,二是為什么區分觀察和評論?
當大家開始在區分觀察評論的時候,可能會挫敗,連話都不知道怎么說了。
因為有數據表示,一天之內我們會有2萬次的評論,可能是評論自己,也可能是評論他人。
給自己足夠時間練習非暴力溝通。當我們開始去覺察到自己在評論時,去看見和接納自己,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非暴力溝通不只是公式,單純表達四要素,它意味著注意力和思維方式的轉變。
從今天開始,我選擇更多去觀察,而不是評論;我選擇更多覺察自己的評論;我選擇去接納自己目前還沒有能力作出觀察。
強調:團體互助和小組練習很有必要。只有浸泡在練習場中,讓比你經驗豐富的同學帶領你,你的頭腦和身體才會明白:你是在評論還是在觀察?
分享:真實的故事。為了不評判學生,這位老師這樣做.....
在某婚宴中,一位中年男士認出他小學的教師, 于是上前恭敬的說: 老師,您好!您還認得我嗎?
老教師: 對不起、我實在記不起來。
學生: 老師您再想想, 我是當年在課室里偷了同學手表的那位學生。
老師看著面前的這位學生, 還是搖了搖頭說: 我真得認不出你。
學生: 當時您叫全班同學站起來,面向墻壁,再用手帕蒙上自己的眼睛,然后您一個個搜查我們的口袋。當您從我口袋里搜出手表時,我想我一定會受到您的譴責和處罰,一定會遭到班上同學的鄙視,也將在我人生中烙下不能磨滅的恥辱和創傷.... 。
但是事情并不是如我想像的,您把手表歸還給物主后,就叫我們坐會原位繼續上課。一直到我畢業離開學校那一天,偷手表的事從來沒有被提過或被傳過。
老師, 現在您應該記起我了吧。
老師微微笑說: 我怎么會認得你呢? 為了同學之間能保持良好關系,為了不影響我對班上同學的印象, 當時我也蒙上自己眼睛來搜查學生的口袋。
學生聽了,緊緊抱著面前這位老師,師生倆就這樣彼此默默擁抱著... 擁抱著。
作業:
千聊鏈接:
實踐題1:請將你的想法或者昨天作業某場景 的“那句話”,改寫為觀察或者區分觀察和評論。比如:
-“我太懶惰了!”
改:“今天下雨,我一整天都沒有出門。”
客觀題:請觀看視頻,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什么是觀察?什么是評論?各用視頻中書店老板的視角各舉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