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他人的意見大概率有這兩種情況:一類是對某個人事物的意見或建議,二類就是對某個人事物表達不滿或者置氣發牢騷。針對不同的情況,我們如何應對?
首先,不管哪一種情況,我們都要坦然面對,無論對方說的對錯與否,既不要難以接受,甚至憤懣不已,也不要忽視沉默或者不理不睬。要從第三者角度或者中立的立場,來平靜如常的對待,這是個態度問題。
其次,對一類情況,要本著解決問題的態度,認真傾聽,全面分析,換位思考,客觀回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是作為一個管理人員或者同事或者朋友等該有的覺悟。這樣對工作的優化改進,或者是對相關個人成長的鞭策促進,都是有積極意義的。這更需要包容并蓄的態度和同理同情心,需要格局與境界,需要高位與遠光。
再次,對二類問題,可以區別對待。對于惡意重傷的,堅決反擊,有理有力。對于情緒宣泄的,既可以左耳進右耳出,又可以當一回出氣筒,視具體情況而定。對于誤解造成的,解釋清楚就好了。不管怎樣,一句話,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好,守住這個初心,一切都不是問題。
總體來說,于工作做事來說,對事不對人,一切都放到陽光下操作,在桌面上交流,站在政策制度的層面,即使過程或者結果有瑕疵或不足,你也贏了!
對個人成長來說,走大道走正道,有目標有堅持,學習提升,與人為善,更多的站在道德層面,修煉做人定力,不斷實現自我價值。
從人際關系來說,要有包容理解之心,寬厚仁德之氣,要站在仁愛的層面,秉持雙贏互利,做人做事才長久,創造和諧共生與積極奮進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