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這一具血肉之軀,只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間旅館,你還會用心的去裝飾它嗎?又是一年,有多少人心滿意足,有多少人焦慮重重,我試著接受生活的多面性,接受自己的多面性,既能接受用心做事的自己,憤怒不安的自己,也能接受懶散只想玩樂的自己。對自己的接納和認可多一點,把自己更當人了之后,才能在逆境時給自己一個深深的擁抱。
力薦好書《原則》
ask yourself:is it ture? 問自己:這是對的么?
你最親密的人,他們的價值觀和你一致么?你的內心最珍視的是什么?
我想花錢,那就得賺錢。
浸泡式學習方法:提出問題,給出解答,提出更多問題,直到得出結論。
當處理不知道的事時——去不斷的收集信息
實現成功其實就是簡單的接受現實,應對現實。
人生最棒的事:有意義的工作;有意義的人脈;有趣的經歷,吃得好睡得好,聽歌,各種新點子,性等其他基本需求和令人愉悅之物。
賺錢要考慮提供社會之需,適應環境變化——需要洞察力和推理能力
成功人士和平庸人士——最重要的品質:學習能力,適應能力
學了卻沒有改變生活, 那其實就是根本沒學會。
只刷一遍,金句太多,淺談幾點。
原文:
“不要混淆“目標”和“欲望”,這很重要。
目標是你真的想實現的東西,而欲望是你想要但會阻礙你實現目標的東西。我之前解釋過,欲望一般是一級效應。例如,假設目標是身體健康,欲望就是吃可口但不健康的食物,這個是一級效應。這種結果不利于你實現健康這一目標。所以單從結果來看,目標是好的,欲望是不好的。你想做成天宅在家里看電視吃薯片無所事事的人,這對于我來說真的完全沒問題。但如果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最好就別撕開薯片包裝袋了。 ”
其實,如果一個人真的覺得無謂他人評價,自得其樂就是理想境界,我都是相當支持的。最大的問題,并不是求而不得,惑而不解,或是在追逐目標時的各種困境,而是,每天被欲望驅使,沒有目標的生活,簡而言之,不知道想過怎樣的生活,也不知道自己想活成什么樣子。
在人生原則部分,雖然大大小小的原則很多,但是我覺得人生原則的第三大部分很重要,這一部分叫做“極度開放”——正是因為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局限性,所以我們需要開放地聽取他人的意見,尤其是反對的意見,而且最好是你身邊的高手提出的反對意見。我們大多數人生來具備的特質,既會幫助我們,也可能傷害到我們,根據用途而有別。程度越極端,特質帶來的積極或消極影響就相對應越大。例如,創造力很強、目標很清晰,善于把握大局的人可能就會在生活細節上吃虧。而重實務、關注具體任務、能完美處理細節的人可能不怎么有創造力。
因為我們思維的特性,很難兩者兼顧。而成功人士與平庸之輩最重要的區別就在于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達爾文自傳曾說過:在大自然的歷史長河中,能夠存活下來的物種,既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而是那些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能感受到大環境的變化并適應是一種能力,主要是洞察力和推理能力。
這個社會追求效率,讓人們都希望自己成為多面手,樣樣精通。然而如同文中所表達,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學習改善提高是無可厚非的,但我們應該適應環境把自己擺在合適的位置,而不是強求自己去處理可能你真的一輩子也不擅長的東西,就像一定要歌唱家去參加體育比賽一樣??梢哉垖I人員分包解決的問題,你和自己較勁死磕,浪費的只是自己的時間,得不償失。
人生原則的最后一部分,叫做:進行有效決策。達里奧重點介紹了一個決策工具,叫做“可信度加權決策法”。橋水基金自創立起,就奉行所謂的 idea meritocracy,也就是“優秀想法至上”的原則,而不是“權力至上”的原則。想要讓最優秀的想法脫穎而出,第一步肯定是所有人把想法拿出來給大家看,第二步就是大家互相批判,提出不同的意見。
這讓我回想到我們在進行很多決策時,通常是一人獨裁,或者民主決定,大多數人都覺得集體投票最為合理,而沒有想過,這只是一種情感上的舒適,照顧了個人感受,而不是決策上的最優。從書中讓我明白,決策時應該極度開放,集思廣益,跳出個人的感情因素,允許互相質疑辯論,老資格不一定就對,新人不代表就沒有好點子,但是涉及專業問題時相關領域的高手建議可優先考慮。
在財富自由這個問題上,我想,我們學習理財,學習一切能夠提高我們財商,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和獲取財富的知識。然而,一個人對財富的態度真正成熟,洗練,也是時間和經歷慢慢灌溉成熟的過程。我更為喜歡冥想者的這句話:對真正滋養生命,加速成長的,是內心里真誠的喜悅和熱情。當人秉持著喜悅和熱情去生活時,他讀書,思考,做事,交友,都充滿了熱情與能量,都能讓他感覺到自己是在活著,在慶祝生命。而這些慶祝的喜悅能量,也就漸漸結成了一個人在生活方方面面的豐碩成果,不僅僅是事業和財務上的回報,也必然帶來友誼,情感,心靈等全方位的回報。
“人將自己置于忙碌之中,不過是麻木的踏實。真實,是從內心深處生出的不羞恥也不懊悔的平和和喜悅,才是真實。”有什么事情,是不帶有理想,使命,成功等等光環,是讓我愿意無論多貧窮富有,任何情況下都由衷的喜愛,愿望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持續做下去的呢?這是我在思考的問題。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順從你心,無問西東?!迸c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