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讀《出師表》而不動心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而不動心者,其人必不孝。”
吾曰:讀《曾國藩家書》而不動筆者,其人必無獲。
讀《曾國藩家書》真的會很自覺就動手做筆記,今天把以前讀《曾國藩家書》做的筆記重新看了一遍。依然收獲滿滿,筆記做了還挺多,覺得他太智慧了。修身的必讀書目。
《曾國藩家書》主要是記錄曾國藩和他的弟弟妹妹之間的往來書信。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從書信可以很親切的感受到他對兄妹的殷切期望和敦敦教導。有時他也在書信中表示弟弟妹妹不要覺得他煩,愛之深,責之切嘛。他經常是把自己的一些經歷和反思以及過程中犯的錯誤通過書信分享給其他兄妹。希望給他們一些啟示和告誡。
摘錄一些給大家欣賞。
關于讀書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且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 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爾治經之時,無論看注疏,看宋傳,總宜虛心求之。其愜意者,則以朱筆示出,其懷疑者,則以另冊寫一小條,或多為辯論,或僅著數字,將來疑者漸晰,又記于此條之下,久久便成卷佚,則自然日進。
看書應有所擇有所得。熟讀而深思之,略作札記,以志所得,以著所疑,則余歡欣快慰,夜得甘寢,此外別無所求矣。
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請求乎誠正修齊之道,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操習乎記誦詞章之術,以圖自衛其身。
關于為學之道
予思朱子言,為學譬如熬肉,先須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溫。
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
用功譬如掘井,與其多掘數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諸弟但須日日用功,萬不必作嘆老嗟卑之想。譬如人欲之京師,一步不動而長吁短嘆, 但曰京師之遠,豈我所能到乎?則旁觀者必笑之矣。吾愿吾弟步步前行,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計算遠近而徒長吁短嘆也。
其致功之處,則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誠意。格物,致知之事也;誠意,力行之事也。
關于師友
師友夾持,雖懦夫亦有立志。
蓋求友以匡己之下逮,此大益也。標榜以盜虛名,是大損也。
或師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視為等夷,漸至慢褻,則不復能受其益矣。
關于治軍打仗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息,既要精到,又要簡捷。
治軍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其他
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勞則善心生,佚則淫心生。
凡與人晉接周旋,若無真意,則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飾以將之,則真意 亦無所托之以出, 《禮》所稱無文不行。
少年不可怕丑,須有狂者進取之趣,此時不試為之,此后必將不肯為矣。
凡言兼眾長者,皆其一無所長者也。
應以慎獨主敬求仁習勞相勉,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于逸而憚于勞,古今之所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