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隨Grace老師在進行潛意識探索的旅程中,讓我漸漸有點理解了老師曾說的一句話:“探索潛意識中與父母的關系對你的人生是極其極其重要的一件事。”
為什么這樣說?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走向,都與自己對這個客觀世界的主觀感知有關,換一句話說:我們內在的“世界觀”創造了自己人生的主觀現實。而如果我們能夠發現自己的哪些主觀感知出現了偏差,我們就有機會改寫自己的外在現實。
我小學有一次在班級聯歡會上唱歌時,因為調起高了,結果高音時上不去,憋的臉紅脖子粗,當時自己恨不得找個地縫鉆下去。那次經歷的打擊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不擅長唱歌的人,以后我再也不在公眾場合唱歌了。后來大學期間興起了卡拉OK,我和好朋友第一次去嘗試唱卡拉OK,沒想到自己竟然唱的很好,從那以后,我再也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不會唱歌”的人了,現在的我K歌時還敢去挑戰《青藏高原》呢。
那我們的內在“世界觀”又和父母有什么關系呢?
我們與父母的關系模式對我們內在世界觀的影響無處不在。人剛出生的時候對自我,對世界的認識就像一張白紙,而父母和重要養育者就是在這張白紙上最初寫字的人。
如果我們在幼小的時候,在表達需要(包括物質需要,精神需要)時,能夠得到父母的積極回應,我們的潛意識就會接受到一個信息:“表達需要是能夠被回應和滿足的”,我們在日后的人生中,有需要時會自然的去表達,而不是壓抑。反之,如果我們在表達需要后,要么被拒絕,要么被忽視,甚至被責罵,那么我們的潛意識就會收到這樣的信息:“表達需要是沒用的甚至是危險的,可能會被拒絕或者被傷害,不要輕易去表達需要”。那你想象一下,這個人長大以后,他與外界的互動中,有多少需求的表達是被壓抑和屏蔽的?在他的親密關系中,有多少溝通和互動是言不由衷的?
另一方面,我們每一個生命就像一棵大樹,大樹是需要樹根的支持和滋養的,而父母和家族就是我們生命之樹的根。我們和父母在關系上越和諧,我們越能夠連接到生命底層的那份支持與愛的能量。但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由于自身各方面的局限,不可避免的會在無意識層面也對我們造成一些或深或淺的傷害,這些傷害可能會阻礙我們去和父母更親密的連接。也阻礙我們從父母,家族中接收到愛與支持的滋養。
那些過去發生在原生家庭中的創傷有辦法療愈嗎?
幸運的是,答案是“有”。
現代心理學領域發展出很多科學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療愈過去的創傷,比如薩提亞家庭治療,海靈格家庭排列,艾瑞克森催眠等等,都可以帶我們與身體連接,與潛意識連接,用更有創造性的視角去重新認識過去那些存儲在身體中的負面情感體驗,建立新的神經通路與情感體驗,喚起我們潛意識深處對給予我們生命的父母的那份感恩的能量,也就可以重新連接到那份生命最底層的愛與支持的能量。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關系之中,關系的質量就是我們生命的質量。與伴侶的關系,與孩子的關系,與朋友的關系,與同事的關系,與金錢的關系,與事業的關系……
而這些關系,很多都來自于我們與父母的關系的投射,我們與母親的關系,很大的影響我們的親密關系(與伴侶,與孩子),與權威的關系(與老師,與老板)。而我們與父親的關系會影響我們與事業的關系,影響我們與勇氣,力量的連接。
那如果自己覺得和父母關系挺好的,還需要療愈嗎?Grace老師說,與父母的關系永遠都可以更好,是沒有上限的。就像我們永遠都可以追求更成功,更幸福,也沒有上限是一樣的。
改寫人生劇本,先從改寫自己與父母的關系劇本開始,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