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屠龍刀為何物。
江湖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屠龍刀,妥妥就是那個時代的核威懾。
要問屠龍刀屠的是什么龍。
這個問題,且聽我慢慢與你道來。
最為主流的龍,分為兩種。
一種是我們的祖先,牛耳鹿角鷹爪蛇身,能大能小,能升能隱,騰云吐霧,飛行原理推測是磁懸浮或反重力。
這種龍,也叫做中國龍,使我們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文化圖騰。我們稱自己為龍的傳人,我們望子成龍,實際上我們周遭各國傳統文化中的龍,也統統都是中國龍。
日本龍是中國龍,
越南龍是中國龍,
泰國龍是中國龍,
韓國龍……
咳,
應該是韓國龍吧……
還有一種,來自西方的龍,它們目露兇光,愛好財寶和公主,長著一雙大翅膀,靠空氣動力學飛行。
這種龍,也叫歐洲龍。他們的命運通常比較悲催,在神話故事中,他們經常被各路英雄花式吊打虐殺。
而作為一個英雄,屠上一條龍通常會讓他們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因此,屠龍之技妥妥成為了歐洲英雄們最酷炫的一種愛好。
總結下來,東西方兩種龍,根本就是不同的生物。我們的龍好,西方的龍壞,我們的龍領先西方至少一個時代。
由此看來,謝遜手中的屠龍刀,屠的是歐洲龍咯!
可是謝遜那個時代,人們知道“歐洲”是何處嗎?
別急,繼續聽我講。
在謝遜生活的那個年代,有一位出生在威尼斯名為馬可·波羅的國際友人,在神州大地旅行了幾年后,回去寫了本世人皆知的暢銷書(實際上是他口述別人代寫的)。
在這本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御花園的中央有一片美麗的小樹林,大汗在林中修建了一個小亭,亭內有數根美麗的裝飾著黃金的圓柱。每根圓柱上都盤著一條龍,這些龍,頭向上承接著亭子的飛檐,龍爪向左右張開,龍尾向下垂著,龍的全身也涂著金漆。亭頂和其它部位一樣,是用竹子做的,油漆得很好,可以防潮。”
看著很熟悉,是不?
這段文字描寫的,顯然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中國龍。
《馬可波羅游記》火了之后,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對于書中描寫的這種他們沒見過的生物,他們使用了dragon這個詞兒來指代。
從此,東西方這兩種沒啥淵源的神話生物,就這樣稀里糊涂的合體了。
歐洲人這么蠻干,這并不是第一次。
仔細想想看,在歐洲各國的故事中,龍的形象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有的龍能噴火,有的龍能吐冰,有的龍有三個頭,砍了一個還長一個……
其實呀,歐洲的龍也是一個糾結的雜合體。埃及、赫梯、美索不達米亞……甭管來自啥文明,凡是長得有那么點兒意思的神話生物,到了他們那里統統都被稱作dragon。
反正這些文明已經不存在了,沒人懟他們。
可我們中國人不一樣啊,我們可是龍的傳人,龍和dragon這攪成一團粥的翻譯,沒少引起交流上的誤會。
記得前幾年有個新聞,有個美國小姑娘來中國交流,中國孩子邀請她一起劃龍舟,嚇得她哇哇大哭。
這么可怕的船,誰敢坐啊!
額......這就很尷尬了
這不今年兩會,
委員岳崇都提出要改一下
龍和dragon之間的翻譯方法,
把中國龍英譯成loong,
西方的dragon漢譯成拽根。
要我說,這樣似乎也不太合適。
比如謝遜那把屠龍刀萬一屠的是歐洲龍,
那豈不是以后得叫“屠拽根刀”了呀。
仔細看,萬一,我說的是萬一哦!
我可沒說謝遜的屠龍刀屠的一定是歐洲龍。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