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閔花蘭
今天第一次聽到一種說法,對的對面不是錯而是贏。剛開始我是不太理解,按照常規的想法對的相對面本應是錯,怎么會是贏?
我們在討論一個話題或講一件事,比較喜歡表達,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或者一定要爭一個對錯出來才算了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你和愛人在一起聊天,聊到一個話題,可能只是隨意的攀談,但有一方重點不在為了增加雙方的溝通機會,一直在糾著本身這件事的對錯。
我覺得很多女生會有這樣的體會,當對方將一個“理”占了,辯論贏了,可他輸了對方的感情,輸了和諧,我們會發現不想跟對方再多做交流,心想:你能爭,你凡事都得論個對錯,那我不和你說,少和你交流總行吧。
大家都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而是講愛的地方。我想這是有道理的。
有些時候,對錯真的沒有那么重要,況且在不同場景不同環境下,某種說法看法并不是真相,并不能輕易下判斷對錯。學會聆聽,學會與愛人共情,你便贏得了感情。
一個懂得經營,懂得智慧的處理這個問題的人,并非原則的事情,誰對誰錯又有什么關系。每個人做事得想清楚目的,你想要獲得什么樣的結果?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你便不管不顧,一味圖自己舒服,爽了,而傷害了親密關系。
同樣的道理,在工作中也一樣,為了達成目標,個人的想法可能需要妥協,需要隱忍,需要顧全局。在目標面前,個人的觀點,個人的立場要有所妥協,達到團隊的共贏。
當我們想爭執的時候,我們不防問問自己:爭執的目的是什么?要證明自己是對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去爭個對錯對整件事情,對整體目標有沒有影響?
事情的對錯自在人心,每個人心里都有一竿稱,很多人嘴巴上不說不爭,不代表他沒有想法?不代表他沒有立場?不代表他沒有原則。相反,他是一個清楚自己底線的人,所以他才能夠包容,包容在底線上面的所有不同意見,而無關于對錯。
包容就能大度,我們便贏得了尊重,敬意。
世上沒有事情有絕對的對錯,不同立場,不同處境,表現出來是不同的認知,如我們常常能換位思考,那么對“對錯”真就沒有那么在意,也能理解別人,這樣我們便贏得別人的好感,親近。
其實不總是去爭對錯的人是目標清晰的人,他不會太在意一種形式上的過程,對于不同的意見報以微笑,這只不過是前往目標過程中出現的漣漪,不必為它太過分神。
專注目標的人更容易獲得贏局!
看似不爭對錯,其實都是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