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讀完了羅伯特.費希爾的《盔甲騎士:為自己出征》。
這篇童話(姑且這么歸類,但是這篇童話顯然是寫給成人看的,而不是給兒童看的),是我的朋友極力推薦給我的,正好昨天晚上沒有別的讀書計劃,就打開了這本書。
沒想到一看便欲罷不能,故事雖然簡單,幾乎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一個騎士,為了脫下身上的盔甲,去找尋真理之路。但是在作者幽默詼諧的筆調下,讀者很容易便被故事所吸引。
不知不覺間,在閱讀時,我仿佛也進入到了故事之中,與騎士一道上路,痛苦騎士脫不下盔甲,無法與愛人觸摸的苦惱;歡喜騎士在同伴們的幫助下,通過三道難關,最終脫下了盔甲的喜悅。
故事雖然簡單,講的道理卻很深刻,讀完之后,讓我只覺得唏噓不已,不由得感嘆萬千。
我們每個人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騎士一般,在成長的過程中,往自己的身上不斷的穿著盔甲,最終,再也脫不下來,將自己本來的面目深深地藏在盔甲下面,再也不讓別人看到觸摸到。
就像三字經上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
人在剛剛出生之時,其實并不是本性純善,只是因為少年之時,天真爛漫,一切事情不懂得遮掩,都是將自己真實的面目展現給世人。因此,讓人覺得是善良的。
但是,隨著慢慢的長大,我們也在生活中逐漸的學會了,不能將自己的一切都展現給別人,如果自己事事都被人看透,最終將會很容易受到傷害。
年少時我們沒有太多的欲望,所想要的只是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而隨著年齡慢慢長大,欲望也會逐漸增多。
就像故事中的騎士,會陶醉于擊殺惡龍,解救公主,接受世人的歡呼。
美人,名譽,權利,金錢。年齡越大,我們越想要追求這些外在的事物,因為這些外在事物能夠帶給我們心理的滿足與快感。
所以,人生便迷失在對這些事物的追逐中,最終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去追逐這些東西。
而身上的盔甲,便是在追逐這些事物的時候所慢慢穿上的。
城堡與公主是我們追逐的目標,而惡龍就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障礙,這惡龍,有可能是競爭對手,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同伴。
正因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惡龍,所以我們要用盔甲將自己緊緊的包裹,到最后,即使最愛的人,最親的人也無法穿透盔甲觸摸到我們。
盔甲保護了我們,同時也將我們與這個世界隔開。
但是更可悲的是,“與惡龍纏斗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騎士自己并不知道,其實隨著盔甲不再被脫下來,他也慢慢的變成了惡龍。原來他所愛的人,也成為了被他禁錮的公主。
這可能也是我們在現實中所深有感觸的經歷。
我們經常在面對陌生人時一副笑臉,因為生活要求我們在社會中必須戴上這樣的假象。
而當我們面對親人家人時,往往卻毫無耐性,在家中也經常容易脾氣暴躁。
因為我們在社會上面對著惡龍,回到家,又把惡龍的咆哮帶回到家中。
這層厚厚的盔甲有辦法脫下來嗎?想脫下來時又該用什么方法?
故事中給了我們啟示。
那就是“真理之路”。
通過“寂靜之堡”、“知識之堡”、“志勇之堡”,尋找到真實的自我。
為什么是“寂靜之堡”、“知識之堡”、“志勇之堡”呢?
因為當自己獨處時,才有機會去審視自己;擁有了足夠的知識,才能夠從知識中得到啟迪,去剖析自己;將內心建設的足夠強大,才有勇氣去面對心中的惡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