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離上篇文章又有些時日了,可我還沒想到寫些什么。想想,就寫些最近的狀況和一些想法吧!
這幾天,我們酒店連續進來兩個會議,工作是滿負荷地轉,而下班后,我和同事還接了點私活——到外面小酒店做房。
我們酒店與外面小酒店似乎同步,當我們酒店生意好時,外面小酒店的生意也好。
外面的小酒店,只有生意好時才有多余的房給我們做,平常沒有。
因此,生意好時,我們會累一點,幸虧不是天天有做的。
接私活是現錢,自然要劃算些,可奇怪的是,我卻并沒有想象中的興奮與快樂,反而心里總有些不安,自始自終牽掛著一件事——寫作!
我身邊的幾個同事,都有第二職業,有的刷單、有的做微商,有的做兼職。
同事們做的這些事情,不僅變現快,而且還不用怎么操心。
而我寫文章,不知算不算“第二職業”?也不知我寫的東西能否稱為“文章”。反正,我的功夫與精力全都花在這方面。
我的四周,放眼望去,似乎沒有一個與我是“同類”,我就像一只孤雁,獨自飛行,想找個討教一下的人都沒有。
以前,一門心思照顧孩子,沒時間做其它的事情,同事們賺的再多,我也不心動、不羨慕,盡管我的生活不怎樣。
而現在,孩子們都不在身邊,時間相比以前,要寬裕得多,寫作又陷入迷茫,一些想法自然而然地走進了眼里。
誠然,寫作門檻較低,只要識得一些字,一支筆,一張紙,人人便可堂而皇之的進行“創作”。
老師經常一遍又一遍地鼓勵我們:莫言是小學畢業,沈從文也是小學,著名作家陳登科,只讀了一年多私塾。可他們一樣在文壇上叱咤風云、家喻戶曉。
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些名人,得經過多少年的磨練才有今天!
不可否認,寫作門檻低,可成本卻很高。
前幾天,聽老師講捜集素材的四個要素:一,記錄生活;二、寫日記;三、記錄夢境;四、多看新聞。
開始學習寫作以來,我寫的所有東西,好像都只對應著第一條:記錄生活。
曾幾何時,覺得自己寫的東西單調、乏味,微不足道,盡是一些宵小之事,總也不能從身邊的人和事中跳出來,寫一些與社會接軌的東西。
不像別人,寫的大氣磅礴,蕩氣回腸。自己曾一度喪失了信心。
但現在反過來看,正是這些平平常常、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才讓我感受到生活中蘊藏著的些許樂趣。
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讓我擁有一雙與眾不同的眼睛!讓我看到了什么是生活,發現了生活的真、善、美,知道怎樣面對生活。
史鐵生說,寫作是為了活著。
我想,這句話可能是針對某一特殊的群體而言,或者,這就是史鐵生本人的寫照。
這句話或許也可以這么說:寫作是為了某種意義而活,比如:寫作的快樂!
據說,簡書里作者多于讀者。成千上萬的寫作生力軍,或許他們心里似明鏡一般:一個時代里沒讀過多少書,而能出人頭地的沒有幾人,“唐僧肉”不是人人所能擁有。
但即便如此,簡書上寫作的千軍萬馬,依舊筆耕不輟,燈枯油盡地寫著,他們為了什么?
這不就是為了快樂而寫嗎?!
于是,我想,如果我不能從其它變現的渠道中感到快樂,那我還是老老實實地學寫作吧!
哪怕成不了名,成不了什么家,也糊不住口,哪怕如咪蒙大神戲謔地那樣:“如今的公眾號寫作和天橋上貼膜的沒什么區別。”
我也愿意。
寫吧!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有不斷地寫,才能從復印機的日子里,發現生活中五顏六色的萬花筒,才能讓心靈真正得到肆無忌憚的快樂!
齊帆齊寫作課第四期
齊悅夢想社群第二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