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他們很久以前希望她能寫篇文章,數年過去了,她本也想寫,也寫不出來。
? ? ? ? 一次飯桌上,突入而來的多層情緒引起她的軀體反應,不能語言表達,身體語言觸發同桌上的朋友產生焦慮情緒,他們看得出來這次軀體反應比較明顯,為了避免這種尷尬,咨詢師讓她馬上離場。
? ? ? ? 這特殊情況,必須要專業咨詢師來引導和處理,很慶幸引它出來了,又很不慶幸不能及時處理。曾經老師有帶過它出來的,能很好的收了,…
? ? ? ? 狀況一,她早知道這個朋友會介紹一個阿姨給她,只是遲早的事,非預料之中,這場合僅想在輕松聊無關緊要的事情吃個飯就好了,卻非一整場合早有安排好的飯局。安排中的安排,感恩好意的安排,然而也是安排里面。不能破壞這好意,更多的驚訝不在于這合情合理的安排。
? ? ? ? 狀況二,她的另外一個職業即將結束,阿姨努力嘗試把她轉到她身邊繼續下去。她知道這也是出于好意。人脈資源很豐富,真的豐富嗎?真的要這樣用嗎?前段時間有位客人稍微提醒了一下身心靈修行者需要這個產品嗎?這個一問,馬上問出了修行程度,如果懂就懂,不懂是癡,貪嗔癡的癡。也在不久前她與一個小年紀客人妹子聊天,問妹子真正愛的是什么。妹子聽到愛,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愛情。愛,如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但不能沒有空氣,看不到感受不到不代表沒有愛。愛也僅非愛情。她問妹子最愛做的事情是什么。愛的程度是不能不做這件事情,即使再困難再孤獨寂寞無援也要把這件事做好,哪怕是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完成。愛一個人也如此。最后她引導出了妹子的最愛---咖啡。即使妹子說了再多的明星和好聽的民謠,但從行動和細節而且她是無意識到她最愛的就是喝咖啡,即使花上好多錢,好多時間,走多遠的路都愿意每一家咖啡館的咖啡都喝一下,而且是美式咖啡。這就是愛。只是更多的想著眼前怎么賺更多的錢去養活自己,再想去做自己愛的東西。其實她能做自己愛做的事情也能養活自己,多讓自己最愛的陪伴身邊。阿姨并不懂這人脈資源豐富的背后,為何人脈資源豐富,這只是出于自己的目的性而得到這個贊美的定義。跟之前的那個阿姨也一樣的初衷。真的關用金錢能拉動人心,只是愛的程度不一樣而已,對于大部分職業人,只是從一個不那么愛的職業換到另外一個也不那么愛的職業,只希望能賺更多的錢去做自己愛的東西而已,整一個邏輯思維和現實行動完全矛盾的無意識行為里頭,默默的只能插一句,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更多的是癡,貪嗔癡的癡。
? ? 狀況三,他們已經提示了一下她,伴侶的功能性交換,在選擇期間多觀察這一點,外界的功能性交換未必是自己愛的。也提示了潛意識想通的無法解釋的狀況。這位也許是在她考慮的伴侶之一中,他曾經所提到的部分營銷個案中,在潛意識想通的另外一個人無意識的這些案例全部發了給她。兩個人是不認識的,他們都是無意識的。另外一個人是修行者,同時無意識帶她進來修行。直到輪到老師,觸碰到這怒嬰那一刻起,然而也喝下了舍利子。如果兒子沒有康復可以出家成功,那么要凈化這怒嬰,就由怒嬰代替出家。而另一個朋友早在兩三年前讓她用佛學禪宗經商。……這一提醒,筷子都掉地上了。
? ? ? 狀況四,也略提醒了法眷侶。修赤子之心。修行,更懂愛是什么,幸福是什么,我是誰,我要做什么。主要還是她修行還不夠,很淺薄。她很愛畫畫,但不會用畫畫去盈利的,咨詢師再三提她繼續深造,不要太重金錢,把潛力埋沒了,未來選擇的伴侶也可能是金錢上的利益關系。她實質上的行動是把所有條條框框都扔了,把藝術融入商業里。她不單愛畫畫呢。也是潛能開發的一個小階段,在重創中死亡再復生,置于死地而后生。多看重創和死亡,上帝給誰都是公平的,得到什么必然失去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