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MONO貓弄”體驗報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y清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5.04.02
目錄
1.引言
有人說: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
MONO說:不用遠行,在這兒你就能看到世界
體驗環境:
機型:iPhone5S
APP版本:3.0.2
2.產品概況及發展歷程
2.1一句話介紹mono
一款有看點、高逼格的、聚合多種類型內容的閱讀APP
2.2特色
顏值高。視覺及交互提高產品文藝氣息和逼格
內容豐富,博學有趣。包涵視頻、音樂、雜志、文化、畫冊等多種形式,更有冷知識、新思維多元化信息
貼心推送。新內容推送不打擾,幫你養成閱讀習慣
合作媒體路線。篩選整合了多家自媒體的精華內容,文章質量高,偏文藝,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優
2.3融資情況及發展歷程
創始人原豆瓣設計師于向飛,團隊6人,未融資 ,MONO是一個試圖保護閱讀趣味的實驗。
2013年1月。它胚胎初成。在這個最早的想象里,它擁有人格,每天從成千上萬的信息流里挑選優質內容,為閱讀降噪。
2013年7月。這個實驗正式啟動。那時它被稱為“明線”,將自我趣味匯聚成不斷下拉的內容線,下一條永遠未知。
2014年9月。它成為了一家公司,初次擁有了“MONO”這個名字。
2014年10月9日。MONO 1.0上線,30個造物主在這里撰寫“有趣”的定義。發布的第一條日簽里,村上春樹在談論“愛情”;第一條詩歌在談論“少女的身體”;第一條勃艮第則在談論“藥”。
2015年1月22日。MONO 1.5上線,擁有了B面,以承載更多被它挖掘到的有趣內容。
2015年4月。MONO的造物主超過100位,組織了第一次線上抽獎,收獲4391條評論。
2015年9月1日。MONO 2.0上線,發布了87個專題,來整合數量急速膨脹的內容條。
2016年.這個實驗的第一階段宣告結束,MONO迎來自己的3.0。
我們在漫長的一年中飼養起了MONO的第一個人格,它敏銳甚至挑剔,但富有趣味且毫不吝嗇。在3.0里,每一個站都將是它的下一個人格,由你來培育,最終代表你在這里撰寫“有趣”。
2.4重大迭代版本
貓弄mono自2014年9月上線以后,在AppStore共更新19個版本。分析整個迭代過程,貓弄還處于摸索發展階段
1.產品初期,發布的第一年,作為聚合內容平臺,貓弄更新頻率基本每月更新1到2次,主要在產品打磨,擴展功能,修復bug,開發安卓市場,拉去更多的用戶
2.2015年9月,貓弄集中于開拓更深層次的用戶需求,滿足用戶更高級的情感表達及情懷需求,不斷提高用戶接觸點的交互能力及個人情感表達方式
3.探索更多的商業模式,包括廣告投放、移動應用推廣、內容合作及媒體外聯。信息發布平臺向內容聚合平臺探索。
2.5產品數據
2.5.1用戶增長情況
MONO貓弄上線四個月,在無推廣,純用戶自然增長條件下,下載達到6萬,日活近1萬,登入AppStore首頁推薦
至今包括安卓下載量達到千萬,產生百余位造物主,200多個專題
2.5.2APP數據
2016年3月6日,貓弄下載排行中國總榜1475,雜志趣聞排名第110左右,生活類排名228,根據app
annie數據,貓弄近三個月下載排行較為平緩,略有下降趨勢,分析跟AppStore首頁不推薦有直接關系。貓弄在數據方面沒有什么可喜的地方,也還好,畢竟是小眾產品
2.6小結
一款產品,最終呈現在大眾面前的格調及后續的發展與產品創造時的背景和創造這款產品的團隊是密不可分的。不得不說于向飛作為資深設計師的情懷使這款產品具有工匠打造的藝術氣息。MONO名字取自高端雜志Monocle,就是想讓用戶找回雜志時代用戶可以將閱讀領域延伸到未知領域、開拓眼界的功能,并且讓用戶看有限的內容,降低用戶選擇的門檻。
然而即使是這樣一款產品,最初也難逃現象級產品的宿命,本著一顆“殺死時間增長見識的快速消費品”的理念,卻陷入現象級產品經常遇到的增長陷阱,無法保持初期高速增長的勢頭,內容過于文藝、空洞,導致用戶沒有滿足好奇,開拓眼界的需求。當然,貓弄團隊對此也在不斷開拓新的內容產品,對于如何召回用戶也有一些突破,于向飛在36氪采訪中,提到了將會通過大數據進行個性化內容推薦和個性化訂閱。
3.產品體驗
3.1戰略層
3.1.1用戶及需求
MONO的用戶人群定位:有時間,愛折騰,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文藝青年。
人物畫像:
關鍵詞:新奇、追求品位、碎片時間
小小,24歲,大學生,日常主要上課及閱讀,愛攝影、喜歡音樂。由于大學課程較緊張,沒有大塊時間閱讀。性格樂于分享交流,炫耀及表達自己的情感。
小天,29歲,互聯網公司UI設計,需要平時新鮮的靈感補充自己的創造體系,作品才有活力。但由于上班工作時間緊張,經常加班,只能擠出碎片時間去充實自己。喜歡電影、音樂,文藝小資青年。
從人物畫像可以做如下推斷:
痛點:內容產品平臺過多,用戶難以取舍,不能滿足用戶對冷知識的獵奇態,用戶的年輕態,有品位的追求;信息發達隨之而來的是信息過度傳播,人的精力有限,用戶在網上經常會出現信息過載現象;讀者沒有大塊時間去篩選內容,只想獲得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非浪費時間去篩選自己需要的內容。
場景:上班途中(公交,地鐵,出租車),工作休息時間,課前及下課休息期間
3.1.2產品目標
在資訊閱讀類APP層出不窮的情況下,普通的APP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用戶需要的是能滿足他們好奇心的資訊,新奇,有意思,有品位已經成為一部分人追求的方向。MONO是一款覆蓋面比較廣的資訊閱讀類APP,包含了文化,藝術,生活,科技等多方面內容,走的是合作媒體路線,篩選整合了多家自媒體的精華內容,文章質量高,偏文藝,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優,成為移動時代代替雜志的精品閱讀。
Slogon:用有趣定義自己,看世界。保持年輕的唯一方法,就是不丟失對世界的好奇
l基本需求(干貨):保證精華內容,提高單篇質量
l中級需求:干貨的逼格,獵奇態,專題性,多樣性,文藝偶爾冷門;碎片化推送
l高級需求:分享性,高格調;獨家定制;交互體驗高逼格,用戶所有接觸點流暢;個性化閱讀
3.2范圍層(主要功能)
【精選推送】
a該APP每日早9點的貓糧、下午5點的下午茶和晚上的睡前Story都會為用戶定期推送當日編輯整理好的文章,養成用戶每天固定時間的閱讀習慣。
b點擊右上角圖標進入推薦頁都會看到每日的更新內容。
優化建議:
1、目前資訊類APP都慢慢注意到PGC的重要性,作為靠內容發展的APP來說,內容本身顯得至關重要。但在看文章過程中,發現有些文章選得并不是非常好,要想持續發展,需要組建強大的編輯團隊,和更多優質的媒體資源合作,保證文章質量。
2、關于推送時間和推送內容。本APP的推送內容大多數涉及到優質的圖片以及音樂、視頻資源,這些資源只有在WIFI條件下,才能有更好的效果,能否增加一個功能:在使用流量時,盡量推送文字資源;在使用WIFI資源時,才推薦相關多媒體資源,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推送時間:有待斟酌,是否應該早9點晚5點推送。
【我的訂閱】
用戶可通過進入各個專題頁,進行定制喜歡的專題。新版改版,首頁即用戶訂閱內容,充分降低用戶瀏覽選擇門檻。
優化建議:
目前的個性化定制頁感覺名存實亡。由于各個專題的名稱都比較特別,其實用戶也是憑個人感覺進行專題的篩選,并不準確。是否可以考慮增加一些算法功能,找到用戶的偏好,讓專題主頁在使用過程中做減法,越來越簡潔,越來越符合用戶的喜好。
【發現】
點擊底部發現,可以獲得視頻、音樂、畫冊等專題,關注主編推薦及入駐造物主及個人創建小站,并支持申請建站,自制海報及日簽,打造爆款事件,通過社交分享進行傳播
3.3結構層
MONO將產品的精品內容與讀者高階需求分享性、獨家定制、高逼格結合,再次印證mono的定位---用有趣定義自己,看世界。給逼格用戶更有逼格的內容。
3.4框架層
MONO保持了豆瓣慣有的框架風格以及閱讀類內容展現方式,根據《用戶體驗要素》一書理解,可理解MONO為信息型功兼功能型框架,具體框架如下:
3.5表現層
3.5.1視覺UI
不得不說MONO這款產品,由設計師主導,打造產品中具有工匠藝術的氣息,在UI上完勝市面上大多閱讀型app
?色彩篇
MONO摒棄了如網易新聞這類突出的警示紅色,使用深色的主色調輔以抹茶綠、海藻藍的按鈕和白色、深灰色的文字,顏色風格屬于冷色調,采用簡潔明快的黃色和半透明的黑色為主色調,給人一種明朗的感覺,營造出一種適合創作的安靜、文藝的空間。
?ICON篇
使用M O N O字母簡單線條的圖標配合文字,未使用大多產品的擬物化。圖標為浮層化并為透明底色,使內容界面更加突出。
?布局篇
段間距,行間距,字間距都更大,而邊緣間隔較小,才能找到更好的表達。大量使用湖綠色的菱形塊兒來構造頁面,布局美觀、一致。利用大量的卡片式設計,美觀大方。
?文案篇
1.在使用的時候,有很多打動人的系小細節,細致而貼心,比如:意見反饋叫【和我們聊聊】、刷的太快時,會有【不要太快嘛,體力...快不行了】等等
2.排版中使用了大量圖片,且一幅圖占滿整個橫屏,很大氣的感覺。標題內容“這個世界瘋狂,沒人性,腐敗。您卻一直清醒,溫柔,一塵不染。”、“在記憶之井邊,我澆灑你的影子之花,我將死于它的芬芳。”瞬間感覺被文藝了一把
3.5.2交互UE
1.初見動心,質感滿分。大部分頁面使用了splashscreen技術,很動感、跳躍,各個界面跳轉流暢,全程的你只需要滑動和點擊,而且滑動過程有種“彈力感”,不至于太過干澀
2.每次下拉切換到另一條,總有種讓我滿懷期待的感覺。在單個文章頁和下午茶頁面,交互效果明顯,感覺與用戶有明顯的互動。但比較不足的就是,下午茶頁面是向下滑動,別的頁面都是向上滑動,會導致有一定的用戶學習成本。在單個文章頁,向下拉動閱讀文章時,底部的操作按鈕會隱去,用戶讀書沉浸感很好。在下午茶頁面,保證了一屏顯示一個內容,用戶下滑時才能看到下一個內容,增強用戶的閱讀成就感。
3.綁定手機。注冊登陸后,當你卸載,再次下載,會自動登陸賬號
3.6小結
從MONO戰略層到界面展示,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稱為良心之作。然而再完美的產品也有遺漏的問題。
?戰略層
貓弄走的是合作媒體路線,也就是說他們刊發的大部分是其他自媒體的文章和內容,純原創較少。對于那些會喜歡貓弄內容的人來說,可能早已經關注了這些自媒體,讀過了他們的文章,那么就沒必要再在貓弄上看一遍了。不比知乎和豆瓣,貓弄背后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容生產社區,如果不把握好的話,有可能走近內容匱乏的窘境。
?范圍層
1.推送時間問題:早9點晚5點,我猜想MONO團隊想湊這個時間,讓用戶在到了公司坐下和一天工作完成收拾回家收到推送,并啟動閱讀,那么問題來了:①到了公司用戶一般不會開始看MONO吧,所以我覺得9點應該在早一些②晚5點白領下班的用戶應該是少量,如果MONO想讓用戶在移動的碎片時間,回家途中閱讀,那么應該考慮WiFi下自動緩存,畢竟多圖對流量和加載要求高。
2. mono主要是在向用戶推薦內容,但是從上面的結構圖看,其實相較于之前的版本,mono后來的版本,正在逐步鼓勵用戶主動尋找內容。導致用戶存在一種焦慮感,感覺很多東西需要閱讀,卻又讀不完。用戶不想自己選擇,按照《don’t make me think》,請不要讓用戶選擇,篩選應該是app做的事情,而不是用戶,你篩選完了,給用戶看就好,別的,用戶不管。
3.關于個性化推薦,我倒覺得適可而止,畢竟從信息到知識,尤其是碎片化閱讀的過程,用戶需要形成自己的體系,如果向今日頭條那樣,那么MONO讓用戶又回到了起點,也無法解決MONO所說的求知,滿足用戶對世界的好奇
4.社交功能略顯雞肋,入口很深,作為一個閱讀app大家互相評論交流文章可以,為什么不可以回復別的用戶的評論,而要采取單獨開對話的方式呢?既然是評論,就是一個交流的地方啊,你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去保證評論區的文明等,但是不能關掉這個功能。而對話的功能,會不會造成騷擾?提倡弱社交
5.每天的更新沒有幾個人能夠全部看完,不管你是真的文藝青年還是偽文藝青年,所以為了能夠使每篇文章有更高的到達率,又保證推送的多樣性,可以適當減少今日推薦的更新篇數,畢竟你還有上午茶下午茶。
?表現層
應用內大部分的操作依賴手勢交互,交互效果堪稱「炫酷」,但是復雜的交互往往會增加用戶的學習成本,有些高門檻的交互與大眾的水平相違背,比如下午茶的滑動方式,適當的改變目前的純手勢的交互操作,在保持應用原有風格的基礎上,適當做出調整和讓步
瀏覽過的文章在分類里依然可以看到,而并沒有做過一些特殊的視覺、交互上面的處理,像這種情況,在一些新聞類的APP屢見不鮮
4.競品分析
4.1主要競品
4.2差異化亮點
隨著移動設備越來越普及,將傳統的閱讀搬到移動平臺上,以搶占用戶碎片化時間的應用也層出不窮,MONO與同類產品相比,差異化和核心亮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炫酷」的手勢交互效果,比如漸變文字、滑動彈力感等
不得不說MONO的交互創造了移動終端的新交互方式的大門,很少有閱讀產品敢于大范圍的應用交互,畢竟這對于用戶來說,學習成本還是偏高,固有的習慣難以改變,并且導致閱讀時間、加載時間過多占用。但是當你用上了這款產品之后,你會發現你不得不愛上它的交互,因為這不僅是一種酷炫的體驗,也使整個瀏覽內容顯得更加的流暢
?獨家創作有MONO風格的內容
通過用戶創作來提高用戶粘性,引導用戶分享,使得MONO保持了新用戶的留存,并推動用戶病毒式傳播
5.輿情分析
所有版本共1511條評論,其中五星好評1355條,平均分4.5左右
差評主要原因:閃退;改版用戶不適應;陳舊手機不能使用等。同時說明,MONO作為小團隊創業的產品,在測試階段有著一些小問題,有待提高。
6.推廣運營
?切入點
輿論:交互最牛逼的產品,交互設計教父。用戶直指產品目標人群中產品經理及UI等,畢竟我也是因為這個了解到MONO這款產品
內容:用戶最初使用這個app的驅動因素,肯定是對內容的認可(不排除一部分是被人安利了好看的界面),而能夠長期留下來的,一個是對單篇內容的認可,尤其是發現推的內容越來越符合自己的口味,但是同時也能讓我一點點突破自己的關注圈
核心優勢:極致交互
?應用免費及AppStore首頁推廣
?用戶傳播:強大的創作分享,讓被分享人產生好奇
7.商業模式及未來發展
目前來看,觀察MONO官網商務合作,應該是瞄準廣告市場,無論是硬廣告還是軟廣告,甚至有些造物主就是廣告主
未來發展:①拓展更多的平臺,畢竟windows和iPad作為造物主編輯后臺還是很方便的;②是否可以考慮回歸原創,掌握內容源頭,馬云曾說過未來是“內容+數據+渠道”的;③處理好信息“有限”和“無限”,給用戶最好最精華的,而不是讓用戶焦慮的去瀏覽選擇;④看過《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人,都知道碎片化閱讀很難形成知識體系,現在也沒有一個很好的產品去改變這個網絡閱讀的現狀,如何通過MONO去教育用戶,讓用戶深度學習,我覺得是可以通過專題學習來嘗試的,有了主題性質閱讀,所有用戶碎片時間也有了歸屬,同時,用戶也有了“舍棄”的標準;⑤原創內容自建讀物,集合出版
8.總結
作為小眾的興趣閱讀產品,MONO通過其優雅的質感交互、新奇的內容、極具工匠精神的藝術氣息,為自己在爭奪用戶碎片化時間打好了基礎,是一個很有特色并值得下載體驗的APP,但當用戶體驗感過后,沒有原來的新奇新鮮感,如何留住用戶,是MONO需要持續優化、創造的。功能上,給用戶最好、最新奇的,降低用戶主動選擇,減少不必要的功能,使產品更簡潔、更清晰;視覺交互上,減少用戶高難度學習成本,減少煩亂與冗雜;內容上,新奇的冷知識不接地氣,散亂,聚合型平臺內容沒有聯系性,只是將獨立的內容丟給讀者。,做好內容推薦,內容管理,給用戶“有限”的內容,創造“無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