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是否需要上幼小銜接,一直是有爭議的話題。還沒有經歷幼升小的家長在眾說紛紜種中比較迷茫,上幼小銜接,顧慮一般有兩點。一是怕提前學習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倦,最終于有利于學習的初衷相背離甚至適得其反。第二點是做家長的都很在乎孩子的儀式感,覺得不能完整地從幼兒園畢業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先來說第一點。這也就是選擇幼小銜接機構時,對教學目標和教育理念的考察。有的機構,乍一看學了很多:拼音學得非常快,一天學很多字,還要求寫許多的作業(有的幼兒園的作業就很可怕),數學號稱學到多少以內加減法,甚至小學二年級的課本內容都學了不少。這樣的結果,可能孩子真的“厭學”,因為總在拼盡全力,總在完成任務,總沒覺得自己真的很厲害。作業則早早學會了敷衍,因為那么多作業,不潦草要好多時間呀!娃們都賊精著呢!
所以家長在考察幼小銜接機構時,最好全面了解教學側重點,聽聽一下畢業數年孩子家長的經驗之談。
而我個人的理念是,幼小銜接階段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點:
一、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學習是個漫長的過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開始就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那這個啟蒙教育就太失敗了。如何能對學習產生興趣呢?讓孩子在學習中體驗成就感啊!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自己能做好的事才會更感興趣,如果每每受挫,那自然會畏懼,知道完全失去興趣。比如我每個星期給孩子們進行一次小測試,由淺入深,娃們從不懵懂到漸入佳境,即使表現不是特別好的娃,也會及時得到鼓勵,結果一到周五孩子們就歡呼雀躍等著“考試”。
再說第二點,孩子的幼兒園畢業的儀式感。誠然,每個階段儀式感都很重要。很多上幼小銜接的娃,都會參加幼兒園的畢業照、畢業典禮。這一點其實不難做到。何況各幼小銜接機構也有Ta們的畢業典禮,也是滿滿的儀式感,所以這一點真不必顧慮。
那么是不是孩子必須正兒八經地上幼小銜接班呢?也不是。我一直認為,最好的幼小銜接來自于父母,并且父母完全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情。
那從那幾個方面著手幼小銜接呢?
第一、閱讀習慣的培養。
這是我反復強調的一點,閱讀習慣可以從嬰兒期開始培養。當孩子咿呀學語時,有選擇地堅持閱讀(這在我另一篇文章中詳細解讀過),并且每個階段的閱讀內容及方式也各有不同,做到這一點,孩子一定獲益匪淺。
二、學習習慣的培養。
幼兒園時期是一個孩子最無憂無慮又輕松快樂的時候,沒有學業的要求和壓力,孩子多數是以“玩”為主。但并不代表這個時候不需要培養學習習慣。最簡單的比如說重要的事先做,放學第一時間寫作業。這一點等孩子入學乃至長大后,家長才會深有體會。
三、學習能力的開發。
人們常說天賦二字,的確,學習真的有天賦優劣之分。可天賦全是“天生”的嗎?個人認為不是。無論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是羅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等,都是可以介入開發的,這是一個龐大的課題,家長們可以多方學習。
四、規則意識的建立。
作為一個啟蒙教育者,見到太多幾乎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時間能做什么事等等,全然不知。這當然不是孩子的錯,而且家長沒有建立孩子規則意識的概念。等到孩子逾越規則和邊界時,孩子一定會承擔相應的后果,而我覺得,家長才是承擔責任的主體。
五、與人相處的能力。
入學后,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孩子(大多老師都不止帶一個班),老師沒有那么多精力調節孩子之間的矛盾,孩子首先得學會怎么跟人相處,其次,遇到矛盾和摩擦該怎么解決。這關乎孩子在學校是否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否能快樂的上學,真的非常重要。
六、認真書寫的習慣。
小學低年級階段,書寫是衡量學習態度非常重要的指標。經常被老師表揚的,不一定是成績最好的,而且書寫工整和守紀律的孩子。眾所周知,得到表揚越多的孩子,學習積極性也越高。
以上這些,如果家長做不到,那還是建議把孩子交給專業的老師,讓孩子能順利完成幼升小的銜接。起跑線不是孩子做了什么,而且家長規劃了什么。
順便打一波廣告:楊老師小私塾2020年幼小銜接春季班、秋季班已經開始預報名,名額有限,希望給孩子最專業(學科和啟蒙教育、成長引領)的幼小啟蒙的家長可以多關注!
我是日記星球828號星寶寶,我正在參加日記星球第39期蛻變之旅,這是我的第38篇原創日記。
我是一名資深小學語文老師和家庭教育的傳播者,希望能多和同行以及家長們一起探討交流!日記一事,日悟一理,用文字溫暖自己,堅持日更,期待自己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