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歐陽崇一
故良知常覺、常照
這封信主要說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良知并非由見聞產生,但見聞卻是良知的作用。因此良知不滯留在見聞之上,卻也離不開見聞。日常生活中,見識應酬何其繁多,但也不過是良知的發用流行。除了見識應酬,也不存在別的良知可以實現,所以只是一件事。如果把良知和見聞分開談,那就不是知行合一了。
第二,天理不容思想。我們平時的思考如果摻雜私欲,那就不是良知本來面目。思考的是非、正邪,良知都能夠知道,一旦有了私欲思考,良知就不明。
第三,做事符合道義就是致良知,道義不在心外,而在心內。在心安的情況下做任何事,都是致良知,哪怕不見效果;在心不安的情況下做任何事,都不是致良知,哪怕你功高蓋世。
第四,你無法控制別人是否欺騙你,但你能控制自己不去欺騙別人,不去欺騙良知。只要良知不欺詐便是真誠,故而無法容忍欺詐,遇到欺騙便能覺察;良知自信明白,故而無法容忍不誠信,遇到不誠信便能覺察。歸根結底,我們若想不被別人欺騙,就先掌控自己的良知,良知能識別一切。
本文抄錄自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