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楊朱,字子居,又稱陽生,魏國人,戰(zhàn)國初期“楊朱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自由主義思想領(lǐng)袖及鼻祖。
? ? ? ? ? 他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 ? ? ? “一”很重要,一是數(shù)基;上段中“一”出現(xiàn)三次,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沒有數(shù)基,莫談萬物。
? ? ? ? ? 道生一,這個“一”可以是道德經(jīng)里的“有生于無”中的“無;”不可損一毫,奉一身,渾然一體,達至“無我。”
? ? ? ? ? 強調(diào)了自我的重要性,《莊子?知北游》中“昭昭生于冥冥,有倫生于無形,精神生于道;精神便是‘一’,無形無質(zhì)不可分割,不然和精神分裂無樣。”
? ? ? ? 莊子說過,道之真以治身,其緒余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我們身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貴為身于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矣。
? ? ? ? ? 他說:“即生則廢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將死則發(fā)而任之,究其所之以放于盡。”
? ? ? ? ? 既然活著,順其自然,探究想要的,等待死亡到來;面臨死亡,盡情發(fā)揮,任由發(fā)展,探究其追求,放任至盡頭。
? ? ? ? ? 有限的生命,追求自己想要的;有限的時間,珍惜當下,當下造就未來,得未來必須珍惜當下。
? ? ? ? ? 不求久生不死,不求速死,從心而動,任性而游的自然主義。
? ? ? ? ? 他說:“萬物所異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則賢愚貴賤,是所異也;死則臭腐消滅,是所同也。”
? ? ? ? ? 生命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死亡是所有生命的共同點,寓示著在自然面前,不會對任何生命厚此薄彼;大自然是一切的本源,生命才是大自然中的嫡長子,所以大自然對自己孕育的萬物一視同仁。
? ? ? ? 他說:“智之所貴,存我為貴;力之所賤,侵物為賤。”
? ? ? ? ? 智慧和力量的正確運作,以達和諧與平衡。
? ? ? ? ? 躁動御寒冷,清靜撫躁動,居中而左右有余,調(diào)和至中正。
? ? ? ? ? 居住在地,而不爭高;心懷寬廣,而不爭執(zhí);順天應(yīng)物,而不爭強;言之有信,而不爭巧;無為施政,而不爭功;處事有方,而不爭能;應(yīng)時順勢,而不爭先。
? ? ? ? ? 赤子無求無欲,不犯眾物,故,毒蟲之物,無犯之人也。
? ? ? ? ? 他說,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菙而隨之,欲東而東,欲西而西。
? ? ? ? ? 百羊合整為一,即一個整體方隊,讓五尺的孩童持鞭,能使這個方隊如臂使指。
? ? ? ? ? 曲則全,曲折行事,可以得到滿意的結(jié)果,《周易?系辭》中“曲成萬物而不遺;”萬物各有所向,各自不同,唯“曲”才能“周全。”
? ? ? ? ? 圣人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執(zhí)一以為天下牧。
? ? ? ? 他應(yīng)鄰居一句“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思緒良久,道:“人有濱河而居者,習(xí)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糧就學(xué)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本學(xué)泅,不學(xué)溺,而利害如此。若以為孰是孰非?”
? ? ? ? ? 大道以多歧亡羊,學(xué)者以多喪生;學(xué)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反一,為亡得喪。
? ? ? ? ? 五色使人目盲;馳聘田獵使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
? ? ? ? ? 莊子:“五色亂目,使目不明;目光追尋色彩的刺激,就會失去清明,不能識真。”
? ? ? ? ? 內(nèi)心放縱追逐,就會失去安寧,不能守中。
? ? ? ? ? 一味著重利益,積累財貨,就會走上偏邪小路,難行正道。
? ? ? ? ? 失清淡之味,相當于遠道,道本無味。
? ? ? ? “聖”字,指聽覺敏銳,聞聲知情,雙耳清靜,心神守中。
? ? ? ? ? 耳、目、口的常態(tài)為靜、清、淡,心的常態(tài)為寧;故,取其厚實,棄其薄華;選擇樸實,不居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