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10月7日,國慶檔四部大電影都看完了,除了9月16號提前觀閱的《心花路放》已經寫過,這是另一部很想說點什么的電影,《痞子英雄2》沒什么可說的,《黃金時代》也不是我能說出什么的電影,只有《親愛的》,因為結尾差點淚奔,總覺得情緒需要宣泄。

選擇看《親愛的》,可不是因為很喜歡趙薇或者導演陳可辛,實在是小伙伴說這部電影真的能讓人淚奔,我以為自己淚點足夠高,總想試試。一個人去看的電影,坐在后面,買了爆米花和可樂,安安靜靜的等著。
電影講述很自然流暢,不像《黃金時代》那樣亂,誰都能說兩句。一開始的視角是失蹤孩子的田文軍一家,然后變換到撫養孩子的李紅琴,一個是生的難舍,一個是養的情深,這條線展開的本身就注定會很虐心。在劇中趙薇的演技不得不提,作為她回歸銀屏的首部作品,她也是滿拼的,全程的家鄉方言,高契合度的詮釋了一個農家婦人的形象。然后是黃渤,各種深情演繹,動不動哭的稀里嘩啦,讓人不忍直視。當然還有佟大為,很久沒看他的電影,發現他愈發的年輕了,在劇中輕描淡寫的再現了一個血氣方剛小律師的形象,他是唯一一個沒有原型的角色塑造,卻具有最耐人尋味的人格魅力,一開始的為錢折腰,到后來的不畏規則,這一變化合乎情理卻又出人意料,歸根到底,無非是人間真情感染所致。我喜歡這個痞子氣十足的角色,因為他在自己的困難面前,還有著自己的道義和評判是否的標準,他說:當這個社會人人都學會換位思考,這個社會會好很多。

音樂上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很緊湊的,因為劇情動不動煽情的原因,我有點習以為常。但結尾真的差點淚奔,當電影戛然而止的時候,放出了《親愛的小孩》這首片尾曲,再加上放出了電影原型的錄影,那一刻真的覺得自己繃不住了。郁結之心,何以解開,緩了下,離開電影院,好好想想,再次聽到這首歌,突然覺得生活不易,生不易,活更不易。每個小孩的命運,都不該被陌生人左右,當初該有的幸福,原本就很脆弱。電影中那個人販子說:我不拐小孩,太缺德。

電影反思了很多,尤其是關于養母李紅琴,在撫養權上,社會沒有給過她機會,世人的冷眼,輿論的一邊倒,沒有人記得換位思考,養育之情,不敵一紙文書,一個農民,又該如何給自己希望?高夏的存在合乎情理,即使他自己活的不易,但他明白一個母親的期頤,即使是養母,也有滿滿的愛。
感謝這部電影,也許很多人會從此明白善待每個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