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馬上就要放暑假了,打電話告訴爸爸買好了哪天回家的車票。放下電話,腦海中已經開始播放家里再熟悉不過的日常畫面了:
1)老媽沒玩沒了地訴說各種被人破害的事情。年復一年,總是叮囑我們在外求學和工作的人要如何小心這個可怕的世界。各個聽得焦躁不安,老爸更是暴跳如雷。家里人一致認為她有被害妄想癥,極度敏感。唉,心焦!
2)爸爸敦促我要積極努力進取,不要荒廢學業,一定要做出一番成就以光耀門楣。我每每聽得壓力山大,無能感隨之涌上心頭。唉,心累!
3)老媽幾乎每天都被老爸罵,他們之間時常爆發口舌之爭。聽得很難受。唉,心酸!
人都還沒有回家呢,腦子里面就已經自動預演了無數遍令我心焦、心累和心酸的場景。思鄉之情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焦躁不安和悶悶不樂。
02
又要放暑假了,之前電話里已經答應了媽媽:暑假會帶兩個孩子回家住一段時間。媽媽很開心,我心里也洋溢著溫暖。腦海里已經想好了要怎樣帶孩子在外婆家過一個溫馨而舒適的暑假:
1) 陪外婆一起去買菜,讓孩子們認認不同的菜。每個人負責選想吃的菜,每人限選一個拎回家,我負責教他們擇菜,并且大家一起動手。
2)陪外公一起散步、健身,讓老公講他當年的故事。每一個老人都樂于講令自己驕傲的往事。
3)看書,講故事。排練故事情節,孩子們自己做導演,我聽導演的安排,演某一個或兩個角色。
4)十分鐘練筆時間。大兒子練習寫字,小兒子自己隨便畫,免得搗亂。
5)自由支配項目:看電視,玩玩具,去游泳,去公園玩、請教外公下棋等等。
人還沒有回家,心中滿是溫馨畫面,恨不得飛回家去。
03
我非常在乎我爸爸媽媽的感受,在乎他們對我的評價,特別擔心和害怕他們會對我失望。曾經暗自發誓:他們的婚姻已經很不幸福了,我不能讓他們失望。所以,以前的我,只要想到他們就會變得焦躁不安。現在,想起他們,我內心淡定從容,對爸爸媽媽充滿愛和憐惜。因為我知道如何去拯救焦慮中的自己:
1)勇敢地溝通。爸爸媽媽吵架,我會主動介入,暫停他們的戰爭,不指責,不批評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尋求各種解決之道。不再向以往一樣,干站著著急和郁悶,甚至一不小心卷入口舌之爭。爸爸敦促我時,我會積極回應他的訴求,告訴他:我一直都在努力上進,從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我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2)提前演練。每次打電話回家之前,我都要在腦中演練一遍轉移話題的場景。萬一我媽說什么令我焦躁和生氣的事情,我就立馬轉移話題。這樣避免了不愉快的談話。跟我爸爸談話,我會先順著他,然后再提出我的看法和建議。自從這樣之后,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的電話交談都是很祥和的。
3)逐級面對焦慮源。我的父母曾是我心中的痛,面對他們我毫無章法,猶如困獸。我是他們的乖乖女,總是被動的聽著,聽著。心中無比郁悶和焦慮,想的永遠是如何去逃避這個焦慮源,能少回家就少回家,能少住幾天就少住幾天,盡量減少與父母的零距離接觸。但是,逃避不是解決之道。我也厭倦了逃避。我積極地尋求解決之道,看書學習:了解自己的情緒,疏導自己的情緒,如何去共情和疏導別人的情緒。自己變得淡定從容了,心中充滿了力量。我開始增加回家的次數,待在家的天數也延長了,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曾經雞犬不寧的家也變得溫馨了。
焦慮是常見的負面情緒之一,常常讓人坐立不安,夜不能寐。焦慮的人非常有必要去了解自己的焦慮源,學習勇敢地溝通,提前演練和逐級面對焦慮源這三種對抗焦慮的戰術,我已經成功地救出了焦慮中的自己,我相信,你也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