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往事》外二篇 曾經王謝空悠悠(上)

奶奶與她的一雙兒女

唐·劉禹錫在《烏衣巷》一詩中有句經典:“舊時王謝堂前燕”,其中“王謝”兩大顯赫世家的典故,后泛指曾經的名門望族。

陜北的何氏家族在民國早年就已地產無數,長工短工一大群。何臺則與何七虎一母同胞,弟兄七個,也是當地有名望的“王謝”大戶。老弟兄分家另過后,何臺子生育兩個兒子,即何文明和何明珠。未等兩個兒子成人,老婆英年早逝,家境日漸衰落。等到何文明、何明珠弟兄倆長大成家時,何臺則也走向了沒落。兩個兒子另立門戶,每家分了幾畝薄田,另加三顆元寶,他便撒手人寰上路走了。

爺爺奶奶給老何家扛長工、打短工半輩子,互相知根打底。作為父母總想給女兒找個好點的人家,因此,就將女兒許配給了何臺則次子何明珠。

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爺爺奶奶“走西口”,在巴嘎淖爾剛剛站穩腳步,卻被賊咬一口,洗劫一空,不得不折返口里,繼續給老何家攬工受苦糊口度日。

在神木老家住了一年多,爺爺奶奶想返回口外的巴嘎淖爾看看,心急火燎正在趕路。忽見身后塵土飛揚,只見一干人馬,馬蹄聲如疾雨般追上來,打頭的正是奶奶的準女婿何明珠。

爺爺一看何家人多勢眾,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他順手從車上拉起一根絞錐棒(捆綁固定物品的工具)。一邊是何家搶婚的一幫人馬,一邊是勢單力薄的爺爺奶奶。一場械斗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奶奶知道爺爺那個火暴脾氣,火氣上來真敢一棒下去鬧出人命,她沖著爺爺力喊三聲:“王存良,不要命了?躲開!”

說時遲、那時快,她把小腳上穿的那對實納鞋一把脫掉,朝著人群便扔,然后解開裹腳布,攥在手里,赤裸著一對“三寸金蓮”,踉踉蹌蹌跑向這群“搶婚部隊”。手里的裹腳布有好幾尺長,迎風飛舞,嚇得何家一大幫五八尺男子漢“王八吃西瓜,滾的滾來爬的爬”.......

這是我在《家族往事》第14章描述的《搶婚》一幕。后來,奶奶略施一計,成功逃婚。這個被搶的少女便是奶奶的長女,我的姑姑,那年才十二三歲。幾年后,爺爺奶奶遵從鄉俗,信守諾言,依然把閨女嫁給了何明珠。

爺爺奶奶一生生育無數,但存活下來的只有姑姑王香則和父親王子庶一雙兒女。

父親根紅苗正,是正宗的貧下中農。五零年政府在家鄉辦了一所學校,奶奶力排眾議,堅定地將父親送入學校讀書。高小畢業后,父親被鄉上看中參加了工作,成為一名國家干部。

六一年,部隊從地方選撥了幾名干部入伍父親又一次被幸運女神眷顧,成為當年最牛逼的人 民 解 放 軍。

姑姑則不同。因生不逢時,在黎明前夕便嫁給了姑父何明珠。

何明珠弟兄倆靠父親留下的幾畝薄田自食其力。 五二年,劃分階級成份時,姑姑和姑父被定為富農,成了永世不得翻身的“四類分子”。

姑父何明珠,與世無爭,老實善良,窩窩囊囊一輩子,是方圓出了名的善人。去爺爺奶奶家吃一頓飯都很拘謹,爺爺奶奶喊住罵住才勉強吃一碗。一輩子只知道干活兒受苦,從不惹事生非。加之,受人民管制,不管誰說,指東不敢到西。人們常拿他開玩笑,一次,有人看見一對青年男女在一個僻靜處談情說愛,便指著何明珠說,一只鷹踏住一只兔,你快去看看。何明珠信以為真掉頭便跑,結果飛了鷹,跑了兔,拆散了一對男女的好事。何明珠回來,一群人則捧腹大笑。

何明珠是出了名的老受孫。生產隊遇到沒人愿意干的活兒,何明珠便挺身而出,從來不吭一聲。每年春天的搖耬下種、住在飼養院喂牲口等活兒,幾乎都給何明珠承包了,因為他不僅實在,而且是勞動的好把式,大家信得過。因長期超負荷的體力勞動,加上營養不良,不到五十便像個小老頭,渾身毛病,所有的關節都變了形、都在疼痛,睡覺哼哼呀呀能叫喚一晚上。

他的這種積極的表現和任勞任怨的態度,博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六十年代初,何明珠“富農分子”的帽子被摘,成了“摘帽子富農”。所以,他從沒受過批斗,更沒挨過打。

姑姑也是個主見不強的大善人,六十年代,姑姑被拉出去批斗過幾次。第一次去批斗會現場嚇得哭哭啼啼不敢去,最后還是奶奶陪著自己的女兒去了現場。當有人上臺揭發批判姑姑的“罪行”時,奶奶突然站了起來,沖著年青人高聲說道:“唉,孩燕兒,批判也得說理,她有甚罪?你不知道,你大最清楚,你干脆回去問問你老子,再上來批判也不遲。”從此,每逢批判會,姑姑只是個陪樁,從沒挨過打,只是受了一些氣而已。

姑姑長著一對“解放腳”,因為從小纏腳,解放后兩只小腳也得到了“解放”,但留下了終生殘疾。在大集體勞動,多數都是蹲著或跪著在勞作,加上長期的營養不良,自己生育了一女一子后,便得了子宮脫垂,從此,不再生育,病,折磨了她一輩子。

由于自己內心不夠強大,主見不多,日子過得捉襟見肘,是我們當地出了名的最貧窮的富農。

那個年代,大家都不富裕,貧困戶一抓一大把,國家每年給一部分救濟糧或救濟款,用于扶貧救急。貧下中農都能享受一點國家的救濟,而姑姑是貧困戶中的貧困戶,因為她是富農,從來沒有享受過國家的救濟待遇。

俗話說,“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就因為自己嫁給了何明珠,這個根紅苗正,窮人出身的姑姑卻被“富農分子”這頂帽子壓了整整三十年,政治上排擠,生活上窮困。

奶奶常對我們說:她這輩子辦了一件錯事,就是把女兒嫁給了何家。她經常告誡我們:“找對象可不要看窮富,人有出跳比甚都強,好后生脊背上背得銀錢不知有多少!”因此,姑姑的命運就成了奶奶一生的牽掛。

姑姑和奶奶同在一個生產隊,住在一起有住在一起的好處,也有住在一起的煩惱。姑姑的一舉一動,奶奶抬頭不見低頭見。俗話說:“眼不見心不煩。”看著自己的女兒遭罪,奶奶能不管嘛!她常說:“老王家不知哪輩子欠了何家的債,還了幾輩子還不清。”

事實確實是這樣,爺爺奶奶從成家起就給何家攬工受苦。解放后, 姑姑一家生活更加困難,窮困潦倒,奶奶拉扯了一輩子,沒甚給甚,遇到什么難為之事,都得爺爺奶奶給做主撐腰想辦法。到了何明珠的后代,我和父親還是照樣在拉扯。

姑姑生育一女一子,女兒大名何長俊。從小姑姑對她也是供書念字,讀了四年書輟學。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找了一個姓郝的人家。婚后小日子雖然清貧,但兩口子恩愛有加,雖苦猶甜。

然而,好景不長,過了幾年,表姐嫌人家窮,死活不和人家過,到處胡跑亂逛。姑父、姑姑明知女兒不對,但從小嬌生慣養,任性放縱,他們說上根本不聽。奶奶不得不親自出馬,不知把她這個外孫女教訓過多少次。

奶奶說:“窮沒根,富沒種,人有出跳比甚都強。你老何家過去可也有錢來啦,這盞會兒咋就窮了?我看人家郝家女婿能說會道,挺好的后生,哪陣兒不如你?金花配銀花,西葫蘆配南瓜。你以為你是九天仙女?”說得表姐臉紅一陣、紫一陣,無以對答。

有一次,父親回家,專門把這個外甥女叫來,父親也是大動干戈,脾氣上來,急等上去給幾個耳光,何長俊哪敢給父親頂嘴,讓父親訓得嚎啕大哭。

經過這一番折騰,何長俊再也不敢胡跑亂逛了,一心一意回去和女婿過日子,成全了一家人家。

兒子何耀偉,是姑姑磕了一萬個頭才求得的一子。那時姑姑生了女兒以后就不生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可急壞了姑姑、姑父倆口子。

奶奶求火焰天神(王家的祖神)給出個主意,火焰天神讓姑姑每天晚上星全的時候,朝住北斗七星磕一百頭,連續磕一百天,送子娘娘肯定會給你送一子。果然,姑姑連續磕了一百天以后,有了身孕,一家人樂得耀武揚威。因此,出生之后起名“耀偉”。

姑姑、姑父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兒子耀偉身上,看能不能出人頭地,耀武揚威地活兩天。那時候窮,但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因此,對兒子更是百依百順,嬌生慣養。到該上學的年齡,姑父傾其所有供孩子念書。

記得有一年,有點糧食全部供何耀偉上學了,老倆口家里揭不開鍋,就到場面(堆草的地方)打的吃草籽,也顧不來能吃不能吃,連草帶籽磨成面蒸的吃窩頭,結果吃得差點要了何明珠一條命。

有天,何明珠大便下不來,臉憋得通紅,媽媽老子直叫喚。姑姑沒辦法找了一根棍子從屁眼兒里往出掏。眼看何明珠就要斷氣,急得姑姑央告鄰居找我們大隊的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也沒好辦法,眼看要命,只能上手從屁股里慢慢地一點一點往出摳,終于,夾掏帶灌通了,何明珠才保住一條老命。

何耀偉和我同在一個學校念書,比我低一年級,七三年初中畢業,那時高考制度取消,畢業后無路可走只能回鄉務農。

父親那時已調到達拉特旗武裝部工作,是武裝部的一名科長,手里有點人際關系。每次回老家,姑姑、姑父總是曉說念叨,看父親能不能拉扯一把。父親也覺得自己就這么一個姐姐,她們大字不識一個,在農村受苦受難已成定局,但在她兒女命運的安排上,父親還是千方百計想幫一把,改變一下何家的命運。

那時是計劃經濟年代,正式工,城市戶多少人求之不得!是農村青年改變命運的唯一通道。然而,這條道比蜀道還難!但何耀偉憑借父親的幫助,輕而易舉地得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為了安排何耀偉,父親絞盡腦汁,不知托了多少關系,走了多少“后門”,最后還是以自己離婚為由,向組織謊稱是自己與前妻所生。沒想到父母親離婚這出悲劇,卻成就了表弟何耀偉!親外甥變成了父親的“親兒子”,何耀偉落戶順理成章,與我成了“親弟兄”,從此,何耀偉改名“王何耀”。

時間到了1976年,父母要爺爺奶奶搬離家鄉來達旗頤養天年。何耀偉也懷揣夢想,非要逃離那個沙巴拉爾,到外面尋求一條出路。后經父親多方聯系,先在達拉特旗罕臺國營煤礦給找了一份臨時工作,后被正式安排在達拉特旗國營酒廠,成為一名國家正式工人。

不知是何家祖上沒那個德行,還是本人沒那個福分。何耀偉被安排在酒廠工作了四十天,還未轉正便徹底瘋了!

這個原本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美好的夢想即將點燃便被病魔無情地澆滅!有關何耀偉的瘋魔人生,將在另一章聽我細細分解。

(未完待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2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24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285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48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28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78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1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98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16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4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2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3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1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1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3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39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5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何家派出一幫人馬,在西口路的半道上把爺爺奶奶一家截住堵了回來,何家騰出一間窯洞讓爺爺奶奶住下。害怕爺爺奶奶偷跑,還...
    沙_舟閱讀 10,565評論 195 500
  • 我的《家族往事》在《簡書》連載后,不少網友在評論區留言,詢問曾經栽贓陷害爺爺的劉八八結局如何? 這一問正好問出了爺...
    沙_舟閱讀 11,419評論 225 492
  • 在陜北神木老家住了一年多,思兒的情愫無時無刻不在敲打著奶奶的心靈。 “前半夜想兒睡不著覺,后半夜想兒淚圪蛋蛋拋。”...
    沙_舟閱讀 9,727評論 154 501
  • 我九歲離開媽媽,“回歸”到了奶奶家。奶奶送我念了書,識了字。 十五歲的時候,因為我的“罷讀”,念書中斷。爺爺奶奶勸...
    沙_舟閱讀 12,878評論 304 553
  • 劉八八一伙將爺爺奶奶幾年的打拼一搶而光,他又成了窮光蛋。在巴嘎淖爾這個少親無故的地方,即使楊恩寬不攆,他也沒有任何...
    沙_舟閱讀 10,964評論 225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