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題目比較有意思,Predictably Irrational,可預測的非理性。這個題目聽上去就沒有那么怪誕,吸引眼球了。
書,整體比較散,總共十三章,每一章討論一個事情。先引出一個問題,然后假設預測人們會怎么反應,再用實驗驗證,最后再討論??瓷先?,很有實驗派的風格。但社會心理學上的實驗,究竟需要多大樣本,是否建立因果關系,還是只是相關關系。我無法評斷,所以對其中的結論并不能全然接受。
對個人而言,比較深的啟發就是,再一次,在自己的大腦里印下幾個大字“人是不理性的?!倍乙庠负托袨椴灰欢ㄊ窍喾?,就像永隔一江水里唱的“我的生活和希望 總是相違背”。因為意愿在東方100米,行為卻是向西,這是因為能力不足。但值得安慰的是,能力是可以培養的。
首先,意識到自己、他人,所有人,都可能是不理性的。
這種不理性是出于比較,還是因為錨定,或者是被免費誘惑了,都不重要。因為我們對自身的認知有限,或者說是認知能力有限,我們就是無法精確地控制自己,做出最理性的決定。
承認這點,接受這點,面對自己的不理性。學會質疑自己,學會保持距離,學會給自己留下犯錯的余地。接受失去,接受期望落空,懂得給予自己正面獎勵。
其實也不用抱著一定會變得更加理性,或者必須要變得更加這種理性這種信念。人就是一個復雜的動物,僅僅是去觀察,記錄,調整,預測,再調整,不是已經很有意思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