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把《行尸走肉》第二季看完了,順便把第三季也看了兩集。看完都零點半了,想著三點還要起來看歐冠巴薩對馬競,于是趕緊睡覺,順便調(diào)了三點的鬧
鈴。這一睡著,就做夢了,夢見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們被僵尸咬了,然后我把他殺了。接著我就哭醒了,此時剛好兩點五十五。看完球賽再次睡著了,早上六點半才起
床。
上次針對美國僵尸和中國僵尸?大概做了一個對比,今天沒事,就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為什么出現(xiàn)在國產(chǎn)電影里的僵尸都穿著清朝的官服。于是開始搜索,下面請聽我來給大家分析:
清朝中葉著名文學家袁枚在作品《子不語》把僵尸分成八個品種: 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游尸、伏尸、不化骨。還有一種說法是僵尸分為留個級別,分別是:白僵、黑僵、跳尸、飛尸、旱魃、吼。具體來說就是:
白僵,是指尸體入養(yǎng)尸地后,一月后渾身開始長茸茸白毛,他們行動遲緩,非常容易對付,它極怕陽光,也怕火怕水怕雞怕狗更怕人;
黑僵 ,白僵若飽食牛羊精血,數(shù)年后渾身脫去白毛,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幾寸長的黑毛;
跳尸,黑僵納陰吸血再幾十年,黑毛脫去,行動開始以跳為主,跳步較快而遠,怕陽光;
飛尸,由跳尸納幽陰月華而演變,飛尸往往是百年以上甚至幾百年的僵尸;
旱魃,飛尸吸納精魄數(shù)百年之后,相貌愈發(fā)猙獰,可謂青面獠牙啖人羅剎,還能變幻身形相貌迷惑眾人;
吼,也就是最后一級僵尸,也是最高級的。
大家想想,國產(chǎn)僵尸片一般都是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左右,距離清朝不過100年,對比上面的僵尸分類,清朝的尸體經(jīng)過白僵,黑僵,再到跳尸階段,剛好也 就100年左右,所以,我們在電影里面看到的這些僵尸主要是以跳尸為主,明朝的或者早期清朝的這些跳尸要么就被道士消滅了,要么就變成了更高級的飛尸。所 以我們在僵尸片中也偶然能看到某些飛尸,并且他們都很厲害。
至于為什么這些僵尸都穿著官服,我覺的,很可能是因為平民的墳在還沒尸變的時候就已經(jīng)被刨了,尸體可就都被狗給叼了,沒法變成僵尸。而當官的墳墓當時沒人敢去刨,所以他們變成僵尸了還穿著他們的官服。而為什么平民的墳被刨了,可能是因為下面的原因:
為平民的墳在還沒尸變的時候就已經(jīng)被刨了……
平民一般都沒什么貴重陪葬品,誰這么無聊去刨墳?
我覺得還有兩個方面,一是墓葬結(jié)構(gòu)。平民墓葬一般比較簡易,尸骨很快就腐化了。官員的相對講究防腐技術,反而讓尸氣郁結(jié)造成事變。二是墓葬選址。平民大多 沒那么將就,入土為安,差不多就埋了。官員死了講究風水,福兮禍所依、物極必反的原理,福地轉(zhuǎn)兇的可能性非常大,特別是周邊環(huán)境變化、盜墓活動、仇人報復 等等因素的影響。
以上純屬瞎掰,僅供閑聊使用。切不可隨便引用,否則后果與本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