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工作遇見難度,你越想快速完成,便越是行差踏錯;寫策劃沒有靈感,你越是強迫自己冥思苦想,便越是思維閉塞、緊張焦慮;遇事暫時找不到解決辦法,你越是焦急慌張,越是適得其反,造成混亂。時代發展的越來越快,我們也越來越不敢停下。就像清華教授向東感慨的那樣:整個社會似乎陷入了一場“忙碌癥;但人就像一根皮筋,繃得越緊就越容易斷。
? 列寧曾說: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會休息才是提升工作效率的第一步。
? 的確,給自己留個喘口氣的時間,才能夠高效有序地將事情處理好,生活和工作也才會如你所愿地推進和發展。
? 汽車大王福特曾說過:只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有如沒有剎車的汽車,極為危險。的確,一個人也像機器一樣,如果一味追求效率,不懂得停下來休息的話,就只會適得其反。想起姐姐曾給我分享過的一段經歷。有年暑假,她和一個同樣都是985碩士在讀的女孩一起進入一家銀行實習。為了爭取轉正,姐姐每天都在拼命工作,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幾乎沒離開過座位。而且,她還經常加班熬夜到晚上十二點。
? ? 而另一個女孩每天都是準點下班,上班期間也經常借著喝水的理由溜出辦公室。中午休息時,她也是不到上班時間,絕不踏入辦公室。可令人驚訝的是,實習結束后,上級領導卻決定留下那個女孩。
? 姐姐后來和那個女孩聊天時才明白:原來她每次溜出辦公室,都是察覺到自己的注意力開始下降。為了保證效率,她才溜出辦公室休息一下,放松放松心情。這種張弛有度的工作節奏讓她效率更高、人更從容,也能留出更多的空閑時間來提升自己。很多時候,拼命工作不是能力的體現,會休息才是。
? 20世紀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接手一個生鐵搬運工廠后,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給員工提了三點要求:
1. 強制大家每小時休息5分鐘,即使并不覺得累;
2.將每天的工作時間從10或12小時減少到8.5小時;
3.確保大家在工作時是專注的,高效的。
這三點要求看似很簡單,卻奇跡般地提高了工人效率。
? 以前,工人平均每天可以處理大約12噸的生鐵,他接手后,每天卻可以處理大約48噸的生鐵,并且不覺得疲憊。
“會休息”對于“高效率地工作”,就像充電器對于手機一樣,必不可少。
想要高效率地工作,就要先先學會高效率地休息。
? 真正厲害的人,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不是工作時的拼勁兒,而是休息時的“懶勁兒”。前進是種能力,但會暫停卻是一種智慧。
《最成功人士周末做什么》的作者勞拉·范德克姆曾說:
? 你需要為周一做準備。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利用周末讓自己恢復活力,而不是弄得筋疲力盡或者感到失望。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 周末為了完成工作日剩下工作推掉了一切約會,周一上班時,雖然完成了工作,但是質量不行,整個人也異常疲憊。由于周末沒有休息好,新的一周工作效率也不高。到了周五下班又沒有完成工作,于是陷入了死循環。真正的高質量休息于是越寫越煩躁,越寫越不像樣。
每每發現自己狀態不好時,他就立即丟開工作去鄉下散步,放松心情。
再次回到案前寫字作文時,反而會覺得精神百倍,原本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可以輕松做到。
這個經歷讓他明白了,不止寫字作文是如此,任何事情想要做好,就必須在開始時確保自己精神飽滿。
在他看來:
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休息,休息不僅是為工作蓄力,而且有時工作必須在休息中醞釀成熟。
就像《狼圖騰》里說的:
身體是生存的本錢,休息是狂奔的前奏。
棒球名將康黎· 馬克,每次比賽前都必須睡個午覺,否則到第五局時就會精疲力竭。
但如果有午休的話,哪怕只有短短五分鐘也能夠讓他賽完全場,絲毫不會感到疲勞
,從來都不是浪費時間,而是身心的蓄能期。作家朱光潛就曾分享過自己這樣一個經歷。他寫作碰到意興不佳時,心里越想寫好就越不順手,但又不肯放下。
? 于是越寫越煩躁,越寫越不像樣。每每發現自己狀態不好時,他就立即丟開工作去鄉下散步,放松心情。再次回到案前寫字作文時,反而會覺得精神百倍,原本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可以輕松做到。這個經歷讓他明白了,不止寫字作文是如此,任何事情想要做好,就必須在開始時確保自己精神飽滿。
在他看來:
? 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休息,休息不僅是為工作蓄力,而且有時工作必須在休息中醞釀成熟。
就像《狼圖騰》里說的:
? 身體是生存的本錢,休息是狂奔的前奏。棒球名將康黎· 馬克,每次比賽前都必須睡個午覺,否則到第五局時就會精疲力竭。但如果有午休的話,哪怕只有短短五分鐘也能夠讓他賽完全場,絲毫不會感到疲勞。
? 事實上,科學家通過對大腦的研究也發現,休息狀態下的大腦和工作狀態下的大腦一樣活躍。當我們在休息時,大腦的一些區域甚至會更活躍,一些區域間的連接水平更高,而這些更強的連接通常預示著更強的認知能力。而越沒思路,越要冥思苦想時,越容易適得其反。我們的身心與大腦就像橡皮筋一樣,你繃得越緊,反而越容易斷。工作沒思路時,不如先放下它,給大腦一個緩沖期,也許就會有新的發現了。休息,不是某一種單一的方式,而是一個讓你獲得更好狀態的代名詞。學會休息,不僅是給疲憊的大腦一個蓄能期,也是給忙碌的生活一個緩沖期。學會蓄能,才能高效放能;學會緩沖,才能時刻保持良好心態。
楚占占曾在《人性的弱點》中說:
休息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人的休息其實是對身體上某些損失的彌補。有時我們會覺得人生太短,時間太少,想達到的目標太遠,于是拼命地低頭趕路。可越是想要成功,而忽略了休息,只會得不償失。一個人只有學會了高質量休息,才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獲得無可替代的財富與資本。越厲害的人,越會休息,越愛自己的人,越看重自己的休息時間。那如何成為一個會休息的人呢?不妨從以下幾點做起:
1. 堅持早睡,養足精神
? 在當代大部分人的生活中,熬夜似乎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習慣。
? 但早睡卻是會休息的人的共同特點,俗話說:晚上放縱,白天萎靡。
? 在合理的時間入睡,是保證睡眠質量的第一步,也是學會休息的第一步。
? 早睡早休息,讓生活和身體的狀態逐漸步入正軌,不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更好地投入生活與工作。
2. 培養一項愛好,喚醒對生活的熱情
? 興趣愛好,就像生活中的調味品。當你感到疲憊時,可以讓你快速恢復元氣;遇到困難時,可以幫你短暫抽離。在面對高速運轉的生活,有人喜歡澆花,有人喜歡讀書,有人喜歡運動......
? 找到一件能讓你完全放松自我,全身心投入進去的事情。在全情的投入中感受快樂和平靜,用靈魂的充實,來調節工作中的疲憊。
3. 交替工作,為大腦松綁
看了很多名人的工作習慣,我發現他們總是會工作一段時間后就去做一會其他事情。
? 看似不夠專注,但這其實是一種休息方式。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能保持高度專注的時間只有53分鐘左右。
? 所以想要保證工作效率,就要給大腦一個放松緩沖的時間。比如:工作一個小時,就起身活動一下;或者把手頭的工作完成到一個段落以后,去做另一項工作,給大腦換個頻道,放松一下。
? 面對工作學會適當的“分心”,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率。
? 楚占占先生說:久走不歇,愈走愈慢。越厲害的人,越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畢竟,偶爾“偷懶”,才能長期工作。
? 有所成就的人,就是把別人看似努力但并沒有效率的時間,用在了休息上。盲目趕路,不如放慢腳步,看看沿途風景;無效工作,不如高質量休息,給身心做個“SPA”。
? ? ? ? ? ? ? ? ? ? ? ? ? ? ? ? ? 作者:楚占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