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美美與共”,這是和美課堂最真實的寫照吧!3月28-29連續兩天精彩呈現,讓每一個參加的人都收獲滿滿。
一、“五實”課堂
葉瀾教授認為一節好課的標準要: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在兩天的學習中,每一節課都是真真實實“五實”課堂的展現。
在日常教學中,很多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往往喜歡把提前準備好的教學環節拿到課堂上進行表演,看似一節課順利流暢,幾乎完美無暇,但實質上根本發展不了學生的思維。 在兩天的專家展示課上,我們沒有看到的每一節都是平平常常、真真實實的課。例如俞正強老師執教的《線的認識》一課,他就利用一根線,圍繞線的不同形態展開教學,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這個空間里進行思維的碰撞、相應的討論,相互地生成許多新的結論。例如褚冬生老師的一節二年級《乘法口訣》復習課,圍繞幾句乘法口訣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理、看、算、想”四個活動,讓學生明白了乘法口訣的含義和價值,發現口訣的特點、規律,通過拓展讓口訣得到應用并感悟口訣魅力。
二:深度教學
如何把握教材,進行深度教學,這是我們一線教師備課最難把握的一個度吧!在教學研討的時候,很多教師認為“深度”就是給孩子出一些難度大的題,或者將知識延伸到后期的知識教學段里。怎樣看待知識深度, 站在什么立場上理解深度教學的性質,如何把握知識的內在結構及其與學生發展的關系進行深度教學,的確是一個大的困難。
在俞正強老師的《線的認識》教學中,他對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1、認識線的屬性,認識線的分類特征,掌握與線相關的概念。2.經歷抽象概括,去偽存真的認識過程。比較我們教參中的教學目標我們就會發現,俞老師制定的教學目標比教參中的目標明顯多了一個知識點,就是認識線的屬性。對于什么是線的屬性,估計大部分教師都沒有去認真思考過,而只是把教學重點放在認識線的分類特征和掌握線的概念上。而俞老師卻讓學生在一節常態課中,知道了“線無區直、線無粗細、線有長短”的屬性,對線的認識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認識。
吳正憲老師執教的《百分數》一課,她根據百分數的產生來源,將《百分數》納入統計與概率范疇,賦予它統計的意義。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她的教學更注重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百分數首先是一個統計量,是數量之間進行比較與判斷的一種表達,可以用來對數據刻畫,能夠表達隨機數據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幫助人們進行比較和判斷。
兩天的觀摩和聆聽中,和美課堂中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教學思想和對數學課堂的熱愛、對數學教育的研究精神,都讓我萬分敬佩!這次外出聽課學習,我在賞閱別人精彩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以名師為榜樣,轉變教學思想,做到課前解讀教材,落實課改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努力構建有價值的課堂。業余時間要多看教育專著,多做筆記,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爭當一名學習型、研究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