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產品介紹
產品名稱
春雨醫生 android v8.2.6
產品定位
春雨醫生致力于利用移動互聯網的科技手段幫助人們掌握健康、延緩衰老、治療病痛。并且,春雨醫生正努力給整個醫療體制建立一個更自由的生態,這不僅會讓個人獲得健康,也可以讓老百姓的“看病難、藥價高、保險虧”等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2.?結構圖
3.?功能體驗分析及優化
可以說,春雨醫生從功能上和體驗上有一個綜合性的進步,既有了一個醫療應用應該有的功能,這點超越了丁香醫生,而體驗上超過了平安好醫生。如果說,從最近這幾天體驗的醫療類產品來看,春雨醫生,是我比較推薦的,以一個PM的眼光,比較推薦的。
核心功能
找醫生:春雨醫生,針對常見的科室和癥狀都有名醫作證,而且通過科室的表格形狀排布,圖片加文字的展示方式,讓用戶比較容易找到需要看的科室。進入科室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醫生列表,包括名字、科室、職稱、醫院、擅長科目,價格,購買過人的人數,進入醫生詳情頁,有醫生的簡介、關注、送心意(類似于賞)、各項咨詢的費用,推薦熱度、患者印象、粉絲數,服務人數、收到心意、醫生詳情、用戶評價、心意墻、醫生話題。圍繞醫生,春雨醫生是敢作敢為的,評論順帶著可以預覽問題,給人的感覺都很真實,數量很多,質量很高,而平安好醫生就是一路的謝謝、好評。包括展示,服務人數,粉絲數和收到打賞數,都可以提現一個醫生的服務態度和行醫技術的。而用戶也可以直觀看到。從某種程度上說,春雨醫生,打破了傳統醫生在醫院里面關起門來做事的風格,而是敞開門,用市場經濟的方式,厲害的醫生、服務好的醫生,就應該獲得更好的經濟利益,獲得更多人的心意,就應該排名靠前。
優化:1、收費略貴啊。雖然人們對看病還是舍得花錢的,但是,對于互聯網上花這么貴,不知道用戶接受么?
2、既然可以位置分類,說明有做O2O的趨勢,那么可以做醫院分類展示。
3、醫生的資料展示維度,還可以多元化一點,比如行醫時間、成果展示(非學術)、獲獎情況、醫生所在醫院的情況的展示等等。平臺做好資質審核。
4、醫生詳情頁展示的原型,我覺得還需要改動,講粉絲數等數量應該提到個人信息下,而個人信息就在頭像那邊點擊進入,不用單列詳情。用戶評價,還是分好評、中評和差評來分類。既然敢敞開門做醫療服務,就敢讓消費者評論。
特色功能
自我診斷:這是春雨醫生非常有意思,也是別人沒有的功能,里面分為5種分類,而這個功能的目的就是讓用戶不想花錢,而且病情不急的情況下,自己去查一查相關的知識。其中包括,癥狀自診、自測工具箱、疾病庫、化驗解讀、藥品庫。而,其中,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癥狀自診和化驗解讀。疾病庫和藥品庫,都是一些相應的知識,和提到這些關鍵字的問答,用戶就可以圍繞疾病或者藥品來獲得一些必要的信息。
而癥狀自診,最有意思的是,用一張人體圖,讓用戶去點擊,哪兒不舒服,然后圍繞這個部位,再去細化有哪些癥狀,然后再去推出可能的病癥和相似的問題,每個病癥的有多少相似的病例,然后跳轉到疾病庫去,其實就是讓用戶自己去查到一些常見的病大概的疾病是什么。雖然,這樣的診斷方式,不是很權威,但是,確實一種方法,在互聯網什么都方便快捷的大背景下,這的確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化驗解讀:該功能真的是抓到了用戶的一個痛點,經常醫院給我們一張體檢單,上面全是數字,然后告訴你那些超了,那些低了,其實一般的用戶拿到過后,是懵逼的,這一個指數到底代表這什么?我到底哪兒有問題?用戶醫療知識的匱乏,也是在這些地方有所體現的。而,由于信息的不對等性,導致醫患矛盾,相互不理解。而這個化驗解讀,至少解決了一小部分問題。我可以知道體檢的一些異常的指標的原因,和可能的問題,然后再去有針對性的解決。
優化:1、癥狀自診,應該加入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技術,讓用戶輸入病癥,然后通過關鍵詞和大數據來列出可能疾病列表,通過優先級來排序。而且要加入年齡和性別的因素。目前疾病的關鍵詞還太少,需要擴充。
2、化驗解讀,目前解讀的類型還太少了,功能需要擴充。
3、自我診斷,可以做成春雨醫生的一個特色功能,形成一定的技術壁壘的東西,而醫學需要大數據來支撐,這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就可以讓用戶能夠快速的得到病癥的結果和大致的解決方法,并且推薦靠譜的醫生,直接一鍵掛號等服務。當這些一條龍服務做好了之后,才是真正完善的醫療平臺。當然,做完這些是需要一定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