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有人叫他管子,聽起來有點像罵人,就像稱孫武為孫子一樣。
一來不好聽,二來對他的評價并不統一,孔子的學生曾經多次就管仲這個人向老師請教,這位老師一會兒說好好好一會兒說不好不好不好,我們引用一下原文吧:
?、僬f他是個人才:“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br>
?、谡f他是個仁德的人:“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br>
?、壅f他是個圣賢,不然我們這些人到現在還是個少數民族,蠻夷之人呢:“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br>
?、苷f他是個氣量狹小的人:“管仲之器小哉?”
?、菡f他是個鋪張浪費的人:“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
?、拚f他不懂得禮節:“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diàn),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連孔子都模棱兩可,所以我們還是叫他管仲吧。
那么這個管仲到底是個什么人呢?
管氏,姬姓,名夷吾,字仲。齊國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
他的父親雖然當過官,然而中道中落,他不能算是官二代,更不能算是富二代,倒是可以說的,實際上是官一代和窮一代。
我們先來看看他的人品吧。
他有一個好朋友叫鮑叔牙。
為了改善生活,他們倆一起合伙去做生意。
我們假設他們倆一起租了幾十畝田用來種,稻子成熟的季節,管仲說:“我們先說好怎么分配吧,先難不難對吧?”
“對的?!滨U叔牙回答。
“你放心,一人一半算公平吧?!?br>
“算公平。”
“那好,我要稻子的上面一半,稻子的下面一半歸你?!边@是管仲的計算方法,很公平吧?
到了第2年,鮑叔牙不記教訓,還繼續跟他合伙做生意。
這一次,管仲自己不好意思了,說:“為了公平起見,去年我要了上面一半,今年我要下面一半吧,上面一半歸你,公平吧?”
鮑叔牙回答道:“很公平。”
結果這一年,地里種的是紅薯,收獲的時候鮑叔牙的車子拉了好幾車上面的紅薯藤回家。
管仲也去當兵吃過皇糧,基本上他吃起飯來是第1名,但是每次打起仗來他也是第1名---倒數第一,人家往前沖,他往后沖,大概是想掩護往前沖的士兵吧。
管仲還曾經當過幾次的小官,但是每次總是被撤職。
我給他的評價是這個人貪財,這個人貪生怕死,這個人辦事不力。
鮑叔牙給他的評價是:“管仲不是貪財哦,那是因為他家境實在是太貧窮了,他多拿一點,我愿意;管仲不是貪生怕死哦,那是因為他家里還有80歲的老母親;管仲不是辦事不力哦,那是因為他沒有遇到合適的咱們才華的機會?!?br>
不管真實的情況是不是這樣子的,這樣的朋友才是真朋友,當管仲終于輔佐齊桓公成了天下霸主的時候,管仲不無感慨的說:“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親,知我的是我的鮑叔牙呀!”
這就是成語故事里面的管鮑之交---人生有這么一個知音,一直寬容你,一直愿意相信你,夫復何求?鮑叔牙是一個寬厚的長者,他的福報蔭及子孫,如果去安徽的棠樾牌坊群,那里都是他的后代,經商和當官,運氣和口碑都很好。
繼續說說這兩個人的話題吧。
齊國內亂時,齊僖公之后,繼位的是他的大兒子諸兒,是為齊襄公。他當政時國家混亂,他的兩個弟弟分別出逃國外。
公子糾在管仲、召忽的保護下前往魯國,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保護下,前往莒國。
齊襄公被公孫無知,第二年公孫無知又被雍林人殺死,齊國公室討論再立國主。
小白和糾分別得到消息,從各自的避難地日夜兼程趕往齊國。
為了阻止小白先回國,管仲快馬加鞭,一馬當先前往小白回國必經之路攔截。
見小白車馬,管仲張弓搭箭,向車中的小白射去,正中他的腹部,小白應聲而倒。
于是管仲陪著公子糾慢吞吞的向齊國出發,誰知到了齊國卻被攔截在外,原來當時公子小白中箭倒地,劍只是射在公子小白的帶鉤之上,帶鉤是古代貴族專用的褲帶,小白反應特別快,當時倒地裝死,蒙混過關。管仲走后,小白帶人,日夜兼程趕往齊國成功繼位。
管仲只得帶著公子糾退回到魯國。公子小白派人發話讓魯國國君將公子糾殺死,并將管仲和召忽交出來,送到齊國,傳話的人說,公子小白對給公子糾出主意的管仲和召忽兩個人咬牙切齒的恨,要將他們親手殺死。
魯國國力比齊國差的太遠,只好殺死公子糾,召忽也在魯國自殺了,管仲被送回到齊國。
原來這是鮑叔牙的主意?;貒蟮墓有“滓獛U叔牙為齊相,鮑叔牙推辭了,他說道:“如果只是治理一個國家,我沒有問題;如果想要輔佐你,治理天下,做一番霸業,非管仲不可,他的才智比我高的太多?!?br>
公子小白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將管仲弄回國內,不計前嫌,拜為齊相。
在管仲的改革之下,齊國國富民強,越發強大,正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天下莫不歸齊??鹬?,齊國獲得周王室的官方認可,成了春秋諸侯國的霸主,公子小白稱管仲為“仲父”---仲就是第二,有個成語叫伯仲之間,齊桓公這個干爹沒有白認。
對于齊桓公來說,打天下靠叔牙,治天下靠管仲。這個管仲確實有治天下的才干。
他打起尊王攘夷的大旗,打擊北戎西狄,匡扶正義,力保大周河清海晏,開辟了東周式微以后國家的全新局面,功不可沒。
他的許多策略都是開創性的,鮑叔牙沒有推薦錯。
楚國一向以蠻夷自稱,想要楚國擁戴他這個霸主難度是比較大的。
沒有想到的是管仲略施小計就搞定了強楚。
這一計你必須知道,其中的教訓是便宜貪不得,做事要三思。
楚國山林麋鹿多,人見怪不怪。
春天到了,管仲讓齊桓公以市場三四倍的價格向楚國收購麋鹿,楚王非常喜歡,到手的便宜不撿白不撿,白花花的銀子不要白不要。
全國老百姓總動員,滿山去抓麋鹿,快速致富。
齊國還在暗中到楚國和他周邊的國家高價收購糧食。
齊國中央電視臺,天天播報到楚國收購麋鹿的新聞,但是他們收購糧食的事情卻從來不報道。
等到秋天來了,齊國忽然關閉了和楚國邊境的麋鹿貿易,發重兵攻打出國。
楚國頓時手忙腳亂,兩眼一抹黑。
因為全國到處忙著抓捕麋鹿,把一年的農時都給耽誤了,雖然錢是有了,可是莊稼一點沒種,政府的糧庫撐不了幾天,急忙到民間去收購糧食,發現早就被齊國人收光了,趕緊到周邊的國家去買,發現早就被齊國買光了。
這仗還怎么打?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還沒打,楚國就已經一敗涂地了。
吃了我的給我加倍拿回來,喝了我的給我加倍送回來,還要向我表示為奴為婢心悅誠服。
買鹿就制服了楚國,這就是《孫子兵法》中說的:上將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管仲搞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這個管仲搞經濟,搞軍事,搞政治,搞外交,都是一把好手。
齊國管仲臨終,齊桓公來探望,問你身故之后,誰為齊相好呢。
管仲回答道:“你的下屬你自己知道?!?br>
“易牙這個家伙怎么樣?”
“易牙這個家伙不怎么樣,把他自己的兒子煮了給你吃,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愛,怎么會愛大王您呢?”
“開方這個家伙怎么樣?”
“開方這個家伙不怎么樣,自己父親去世他都不回家,連自己父親都不愛的人,難道他會愛你這個君主嗎?”
“豎刁這個家伙怎么樣?”
“豎刁這個家伙不怎么樣,不惜揮刀自宮,連自己身體都不愛惜的人,難道他會愛你這個君主嗎?這三個人千萬不要用,千萬千萬?!?br>
連我都看得出來,這三個家伙不能用,這些名字都太奇怪了,一聽就是壞人的名字。
但是管仲去世以后,晉文公最后還是重用了這三個人,弄得死無葬身之地。
? ? ? ? 這三個人是看起來像好人的壞人,而管仲是一個看起來像壞人的好人。
管仲是一個揣摩透了人情世故的人,所以他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