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能夠實現自己的霸業,使自己位于春秋五霸之中,除了靠自己的才智外,還少不了良臣的輔佐,而其中最出名的一位,也是我們今天所要講述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管仲管夷吾。
管鮑之交這個成語想必人們都耳熟能詳,它的典故出自管仲和鮑叔牙兩人之間深厚的友情,管仲的出身十分顯赫,是周穆王的后裔,只不過傳到管仲這一輩時家境就非常貧寒了,此時的鮑叔牙不但沒有嫌棄管仲,反而和他一同做起了生意,做生意的本錢鮑叔牙自然是出了一大部分,但是生意的收入卻是管仲拿了大頭,可是鮑叔牙并沒有因此生氣。除此以外,管仲做官多次被解雇,人們都對鮑叔牙說管仲是一個庸才,勸他不要再相信管仲了,但是鮑叔牙還是沒有對管仲失望,管仲在戰場上見戰況不好扭頭就跑,還屢次如此,照理說當逃兵總沒有什么理由可以為他推脫的了,可是鮑叔牙卻說管仲的行為都是因為家中還有一位等著他贍養的老母親,由此可見,這兩人的友情十分的深厚。
在往后的官場上,管仲和公子糾組成一隊,而鮑叔牙和公子小白組成了另一隊。迫于當時齊國的內亂,兩隊人馬迫于無奈出逃到其他國家,公子糾一隊逃往了魯國,公子小白一隊逃亡了莒國,然而天有不測風云,齊國大亂,齊國國君被殺,全國無主,兩個人在收到消息以后紛紛返回齊國,只要誰先回到齊國,國君的位置就是他的,公子小白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了勝利,成功坐上了王位,反觀另一隊人馬,只好又逃回了魯國,公子小白成為國君后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排排隊論功行賞,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這么長時間,在王位爭奪中又立下了不小的功勞,自然是首功,令人沒想到的是,鮑叔牙卻向公子小白建議重用管仲。雖然鮑叔牙的舉薦讓齊桓公十分不解,但是還是相信了管仲,向魯國討要管仲,魯國國君也意識到了管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并不想讓齊桓公得到他,本著我得不到你也別想得到的原則,魯王對管仲起了殺心,還好鮑叔牙足夠聰明,早就預想到了這種情況,派使者對魯王說,管仲是齊國的罪臣,齊桓公要親自審理他,如此魯王才放管仲回到齊國。
管仲一回到齊國,齊桓公就重用于管仲,管仲自然沒有辜負齊桓公,也沒有辜負鮑叔牙對他的信任,進行了一攬子的改革計劃,帶領著齊國走向了一條富強的道路。
首先改革的是中央集權的加強和行政管理系統的整頓,還提出來了對官員業績的考察,簡單來說官員的政績決定了他的仕途,政績高的官員官職也會有所提升,而那些政績不太高還逐漸下降的官員要不降職要不罷免,每位官員在這樣的考核機制下為了保全自己的官職只好盡心盡力地工作,齊國的國力也因此有所提升,在軍事上作為大國,軍事實力是最能震撼其他國家的實力,管仲擴充了部隊的數量,戰士的數量達到了三萬人,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要想讓國家富強,經濟也得有所改變,管仲認為要讓百姓了解禮節,懂得榮辱,首先要讓百姓們的生活富裕起來,而國家的發展首先也必須讓百姓的生活有所改變。于是發展農商,不斷生產,還提出了根據土地的好壞來征收稅款的政策,讓農產品的產量提升了不少,除此以外,由于齊國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大海,漁業和鹽業十分發達,管仲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優勢,免除了國內有關于漁業和鹽業的稅款,將魚和鹽出口到其他國家,發展國家的貿易,讓更多的資金流進了齊國。
管仲國內改革的好手,在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戰上也有所建樹,為了削弱楚國,管仲提議要用高價購買楚國的鹿,而鹿這種動物在楚國可謂是遍地都是都是,有著這樣的賺錢機會,楚國的老百姓們放下鋤頭,都跑去抓鹿了,與此同時,齊國派人在齊楚兩國的交界處收購了楚國大量的糧食,等到楚國的鹿賣得差不多了,錢也賺到手了,齊國立刻封鎖了齊楚兩國的邊界以此阻撓楚國人向外購買糧食,楚國的糧價水漲船高,大量楚國的百姓紛紛逃亡齊國,逃難者的人數甚至占楚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楚國的國力因此大大衰弱,不僅楚國受到了齊國的經濟制裁,代國、魯國和梁國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損失,代國生產狐皮,齊國便高價收購,使得代國國內的生產活動進展緩慢,等到時機成熟便不再買入狐皮,代國的老百姓沒有東西吃,國力大減,只好歸順齊國。
管仲最令人稱奇的操作就是設立了國家運營的服務場所——女閭,其中有性工作者七百多人,規模可以說是十分龐大了,管仲之所以建立的女閭,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而是從國家的角度為長遠著想的,當時的齊國社會階級分化十分嚴重,有權勢的人家里大多豢養著很多的女性,就導致工商農階級的男子數量很多,但是又沒有足夠多的女性,為了滿足這些人的需求并且不讓他們去騷擾別人,進而促進社會的穩定,才有了這樣的想法,通過增收相關的賦稅,還可以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其他國商人的往來更是加深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從長遠來看好處頗多。
管仲不僅促進了齊國的發展,更維護了華夏民族穩定,管仲所提出的“尊王攘夷”再一次讓周天子受到了列國的尊崇,面對游牧民族對齊國一次又一次的進攻,齊國也一次又一次的抗擊著他們。
眾多的歷史人物都是早年間勵精圖治,銳意進取,晚年卻荒淫頹廢,齊桓公也不例外,晚年的齊桓公寵幸奸臣,管仲曾告誡齊桓公不要輕易的相信這些人,可是齊桓公并沒有聽進去,管仲一死,齊國徹底陷入了亂局,管仲所建立的功業也因此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