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從專家”設的圈套,你掉進去多少個了?
4、喜好---為什么廣告片中的普通人越來越多?
5、承諾一致---為什么志愿軍可以輕易洗腦戰俘?
6、社會認同---為什么邪教成員排隊自殺?
核心節點提煉
一、喜好
1、什么是喜好原則?
我們更愿意答應那些我們認識或喜歡的人所提出的要求。
2、影響喜好的兩大因素?
2.1外界固有的屬性有三個
①、外形漂亮
②、相似性、熟悉原則(感知流暢性)
③、與你相識(接觸或關聯)
④、贊賞你的人
2.2與自己相關的環境因素
①、喜好自己的人
②、與自己有共同目標的人
③、與美好事物相關的人物(愛屋及烏)
3、生活中,如何運用喜好原則?
投其所好,能更有效搞定客戶,運用內因和外因雙重因素快速簽單。
同時,反向過來,不能因為供應方的“奉承”、“恭維”而陷入其中,而忽視最為重要的“產品”本身。
二、承諾一致
1、什么是承諾一致原則?
人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們做出了選擇或者采取了某種立場,我們就會由于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按照承諾說的那樣去做,在這樣的壓力下,我們會想法設法的以行動證明自己先前的決定是正確的。
2、為什么我們會不知覺地遵循“承諾和一致”?
言行一致是一種固化的一種優秀人格特質,老祖先曾曰“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遵循了,向好之心,反之,表里不一,這人有病。
一旦做出了某項承諾,從內心和外部兩個維度,會有一種自約效應,會不假思索的按照先前的承諾去做。
3、生活中,運用承諾一致原則?
正面積極引導自己和小伙伴,激活言行一致做出有效承諾。
做事情,部署任務,非命令式口吻,“必須”、“應該”等字眼,更為“要是這樣做,你覺得如何?”。
對待領導,常說,“沒問題”,“我可以的”!
反面以6大招數,快速識別套路,遵從自己的內心,如若不必,婉言快速拒絕。
每個人,都有一顆向好之心,言行一致的君子,人人渴望成為之,我們可以正向的自律和影響身邊的人,同事,也要反向應用避免落入“順從專家”的圈套。
三、社會認同
1、什么是社會認同?
每當我們判斷事情正確與否,更多會參考別人的意見。研究表明:“95%的人都愛模仿別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發起行動。
做5%的人,更能影響別人,而非苦口婆心的說教。(行勝于言)
2、社會認同的的4種型號?
①、動物腦本能(原始的獸性)
置身群體中,會自動調動動物腦模式,受情緒控制,更容易“作惡”,表現為:快速決定(占隊)、獲得認可、積極看自我
②、不確定性
不確定的事,喜歡依照別人怎么做。我看你,你看他,形成惡性循環式的“多元化無知”怪圈。
③、旁觀性
需要幫助的人,被發現人越多,那此人被幫助的概率越低,均攤到圍觀者的個體義務占比越低。如若不責任到人,將幾乎無效果。
④、小眾反作用
3、生活中,如何運營社會認同原則?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對社會認同的反應方式的表現是無意識的,條件反射的順從,這樣導致一些偏頗,偽造的言論、證據左右我們的行為。
所以先要學會幾招防身,同時規避“多元化無知”
社會認同還告知我們,從眾心理而非從屬人數多的群體,而是心儀所向的群體,人是社會性動物,不論群體大小,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和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