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結構:一、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 ? ? ? ? ? ? ? ? ? 二、用購書清單指名購書
? ? ? ? ? ? ? ? ? ? 三、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
? ? ? ? ? ? ? ? ? ? 四、通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
? ? ? ? ? ? ? ? ? ? 五、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小技巧
正文:
今天,我的同事W問:“姐,我們昨天才開完的會議 ,你的簡訊今天就上了單位的網站,你怎么能做得這么快這么好?”嘿嘿,我可是有秘密武器的哦,我把一本A5大小的筆記本遞給她看,她看完后說“你的筆記里有制作簡訊的方法,還有剪報,內容真多,你是怎么想到的呀?”我說:“這可是我學來的”,大家有沒有點好奇,我是從哪里學的呢?其實我做筆記的方法,是從一本書里學來的,這本書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寫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我看到有書友問:閱讀和筆記有什么關系嗎?是啊,閱讀和筆記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先來看看作者是怎么說呢?
一本隨處可見的筆記本可以幫你找到想讀的書,輔助你的閱讀,記錄你閱讀中的發現,或是回憶過去讀過的內容;可以把讀書生活的點點滴滴管理得井井有條;可以把讀到的信息以準確的形式轉變為你思想中的一部分。
看完這句話,大家對閱讀和筆記之間的關系有些了解吧,那么具體怎么做呢,這本書分別從五個章節告訴我們,分別是:
一、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在生活中,我們也許會買下很多不需要的書;也許會怎么也想不起來以前讀過一本書的內容、書里有什么名言;也許我們無法理解、吸收書里的內容,遇到這些問題,我們該怎么辦?作者告訴我們: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做筆記來改善。那么,我們怎樣運用筆記來改善我們的生活呢?
1.堅持做筆記,讓它成為我們的好伙伴 。
我想問一下大家,你們覺得讀書、做筆記難嗎?我個人覺得不難,難的是長時間的堅持一邊讀書一邊作讀記,那我們怎樣才能堅持下來呢, 作者和我們分享了堅持讀書和寫讀書筆記的竅門。
(1)養成習慣。也就是說我們要養成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的習慣,就好像我們有睡前刷牙的習慣,哪天突然不刷牙了會覺得非常難受。做讀書筆記也是這個道理,只要堅持,筆記能為你提供便利,讓讀書體驗更有意義,讓讀書生活更加快樂。
(2)放大讀書筆記的作用。做讀書筆記看起來是件費時費力的事,但從結果來看,這種讀書方法最有效率,能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因為當你想找一些名人名言時,會發現不須要重讀整本書,在讀書筆記里就能輕松找到喜歡的摘抄。
(3)創造別具一格的記錄方式。為了讓讀書筆記更方便自己使用、堅持,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樹立自己風格,讓筆記變得更豐富、有趣。比如說使用筆跡不同的鋼筆或鉛筆來做筆記,用粘貼的方式做筆記。
2.筆記的使用方法
我想做個調查,大家讀書時有沒有做筆記的習慣呢?有的請扣1,沒有的請扣2。看來有部分書友有不做筆記的習慣,大家不做筆記的原因有哪些呢?我看到有的書友說:做筆記好麻煩呀,還有太費事了,或者不知道怎么做筆記。其實筆記不只是有長篇大論、令人打瞌睡的那種,還有一種平易近人的:一句話讀書筆記。比如2018 年 6 月 5 日,我讀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比我想象中有意思。聽到這里,大家是不是覺得做筆記不再是件難事了呢。為了讓大家更方便的使用筆記,作者把筆記的使用方法分為四種:
(1)隨想筆記:記下平時的感悟。
(2) 購書清單:找到真正想讀的書。
(3)各種報道的剪報:盡情收錄感興趣的內容。
(4)讀書筆記:將讀后感轉變成文字保存下來。
作者告訴我們,通過這四種筆記使用方法,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記錄、隨手記下的感想和新聞報道等內容中獲得靈感,還可以參考筆記本里的書評、相關主題報道和過去寫過的感想,一連串的思考能更好地讓自己完成思想上的飛躍。比如說作者讀過一本關于相親的書以后,在寫讀書筆記時可以參考一個月前做的少子和老齡化相關的剪報。讀完剪報中的畫線部分,再去翻看這本書里關于少子和老齡化的部分,可能會發現之前粗略讀過的部分中竟然隱藏著如此重要的內容。
3.將讀書過程結構化
一般來說,我們閱讀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認真消化書中內容,使之對自己有益?還是享受讀書給自己帶來感官上的樂趣?而作者在書里告訴我們:
閱讀不僅是讀書,還要掌握有效率、有主見地選書和購書的方法,更要多閱讀、多參考那些記錄自己無數感觸的讀書筆記,并且能夠靈活運用其中的內容。
那么我們該怎樣進行閱讀呢?作者在書里介紹了五個步驟:選書、購書、 讀書、記錄、活用,也許你會覺得按照五個步驟讀書很麻煩,但是通過筆記選書,通過筆記記錄讀書體驗,用筆記做參考,通過筆記來回顧反思,這些讀書過程都在促進自己對書的理解,從而構成個人獨到的見解。
在這一章節里,我們了解了養成做讀書筆記習慣的重要性、筆記的使用方法和讀書經過的步驟,如果大家對這些知識有所了解,請回復一個6。看來大部分書友對筆記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來我們對閱讀的五個步驟來進行一一了解。
二、 用購書清單指名購書
什么是用購書清單指名購書?就是拿著列有自己需要書籍的清單到書店去買書,可是我們為什么要列購書清單呢?
1.掌握選書的主動權
大家想想,有些時候我們是不是會買些根本不讀的書,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看到一些書時,總會想“這本書或許有用”“這方面的知識一定要有啊”,然后不知不覺就拿起書走向了收銀臺,這就是沖動購買。我們怎樣才能避免沖動,做到主動性地選擇書籍呢,那就是 事前一定要做好計劃,列出一份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購書清單,我們拿著這樣一份清單去書店,要做的事情就會一目了然。具體的做法是:
(1)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書,或者是確認自己讀書的目的。比如說你想享受故事給你帶來的樂趣,那么可以選擇象《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傾城》這些受到廣大讀者喜歡的言情小說;但是如果考慮是為了要以后運用到工作或者興趣愛好中、方便傳授給他人、提高自身涵養,那么可以選擇一些商業或者實用的書籍,象《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就是能讓你學會如何有效讀書,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2)將你想讀的書、感興趣的事物,記錄到你的隨想筆記中。我想問一下大家對一件事的關注時間大概會有多長,時間為1天的扣一下3,時間為3天的扣一下4,看來部分人對事件的關注時間并不長。其實我自己也感覺到:不管對一件事有多關注、多感興趣,如果不馬上記下來,很容易就會忘記。所以作者建議:就算是一句話也好,把主題或關鍵詞寫下來,說不定就能讓你邂逅好書。因此,大家除了隨身攜帶以外,請在家里的每個房間里、枕邊、包里、上衣和褲子口袋等所有你能想到的地方都準備一支筆,這樣想到什么都能馬上記下來。
(3)列出讀書清單。列讀書清單,我想大家都會認為這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把書籍的名字寫出來就行了,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現在是不是存在不同作者同一書名、出版社不同、出版的期數不同,尤其是一些國外名著的翻譯者不同,書中的內容都會出現一些大大小小的差異,因此,在列清單時,我們要以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名這三大信息為主要線索,如果有一些類似“絕版”“來自……的推薦”或“工作參考資料”的補充信息,可以添加備注欄,當然,作者在書中還介紹有更為詳細分類方法,但有三大信息足以購買到想要的書籍。
通過列購書清單、做隨想筆記這樣的事前準備,我們就可以在書店里徹徹底底地掌握主動權了。
2.列購書清單的訣竅
我們知道了列購書清單的重要性,可是怎樣才能列出一份我們需要的購書清單呢?作者和我們分享了他的一些訣竅。
(1)用A4紙制做清單。就是把購書清單用 A4 紙打印出來疊好,收納在筆記本的最后一頁做為參考,這樣做的好處是,就算原來的筆記本用完了,也可以拿出粘貼清單或者直接夾在新的筆記本里。而且,去書店選書的時候,只要帶上印著清單的一張紙就可以了,輕松無比。
(2)找到能幫助自己找書的“樞紐書”。什么是“樞紐書”呢?簡單的說就是“書里推薦的書”,比如說我也可以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可以找《鎮魂:吉田滿與他的時代》《讓對方“聽進心里”的說話之道》《學習日本經濟》等書籍,同樣,也可以在這三本書中找到其它書,這種關聯就象“交通樞紐”一樣,因此我們以“樞紐書”為基準開始找書,讀書的范圍會不斷擴大。
(3)通過書評找書。書評是寫給沒有讀過某本書的人的文章,一般在書評里會先說明這本書的概要,之后就是評論者的感想了。所以只要讀懂前半部分,就能整理出這本書的主要框架或故事梗概,讀書評讓我們既能方便又快捷地獲得信息,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想讀的書。
3.購書時應注意對書的目錄和簡介的確認
列好購書清單后,我還需要對書的目錄和簡介進行確認,為什么我們要進行確認呢?作者以英語教輔為例,“這類書籍從正統輔導書到速成訓練,市面上的圖書數不勝數。如果不事先做好調查就直接站在琳瑯滿目的書架前,一定會不知道該選哪本,找到能真正派上用場的那本更是難上加難。” 又或者你對一本書的作者和內容完全不了解,當你看過內容簡介和目錄后依然無法理解書中的內容,以及作者的文風讓你無法接受,最后無法將書讀完,那你還會購買這本書嗎?因此,在我們購買成書籍之前,對書的作者、內容、實用性進行確認,然后再決定買不買。當然,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我們也可以在網上對書本進行確認,但直觀性就沒有在實體書店那么好了。
購物清單確認好后,我們可以去書店買書了,有書友說了,現在網絡很發達啊,我們可以到網上購書的,是的,購書可以分為網上和實體店購書兩種方式,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
(1)網上購書。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亞馬遜、淘寶、微店等APP的出現,我們能方便、快捷的在網上進行購書,同時,也能將購書清單進行網絡化管理,但我們會發現,由于操作太便利了,我們購書清單會越來越長,很可能幾個月就會達到100多本,給我們確認書籍帶來了難度,因此作者建議:“如果已經了解過書的內容,就可以直接購買收藏在清單里的書了;而對不了解內容的書,則需要去實體書店確認過實物之后再決定要不要買。”
(2)實體店購書。在實體店購書,你會體驗到網上購書所不同的感覺,比如會給我們留下“因為這本書太貴了,我曾經來看過很多次,最后終于買了,果然是值得的”“這本書總是賣斷貨,那時候是我打電話讓書店幫忙留下才買到的”,這樣與書相遇的點點滴滴。因此作者告訴我們:在實體書店購買的書,會給自己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對書本身的印象,自然也就加深了對書中內容的記憶。
用購書清單指名購書,其實是閱讀結構化五個步驟中的選書和購書環節,那么選書時應注意什么呢,就是通過列購書清單、做隨想筆記等一些購書前的準備,掌握選書的主動權,購書時要注意對的目錄和簡介進行確認,以保證能買到自己所需要的書。
三、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
我們學會選書和購書之后,接下來就即將進入讀書和記錄階段,也就是制作讀書筆記的階段,有書友問:我們制作讀書筆記有什么意義啊?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請大家先回憶一下,前面我們曾經講過什么是讀書筆記。(讀書筆記就是寫讀后感)看來,大家對讀書筆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是的,讀書筆記就是將讀后感轉變成文字保存下來的一個過程,那么,當你把記讀書筆記作為目標去讀書時,就開始了以思想輸出為目的的讀書,一邊讀一邊思考,提高了思想輸入的質量,就如本杰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的:“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所以說,制作讀書筆記是筆記讀書法中最精彩的部分,它能將你讀過的書變成為精神財富,保留下來。
1.制作讀書筆記的過程
好了,現在我們知道了為什么要制作讀書筆記,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怎樣制做讀書筆記,
(1)做好寫筆記的準備工作。
大家讀書需要做筆記時,會做些什么呢?(摘抄、畫線、做記號)是的,讀書筆記的做法有很多種,可以摘抄,可以在文章上畫線,可以用多色筆做記號,但是這樣一心兩用是很有難度的,因為在拿起筆的瞬間,集中在書上的注意力會被分散。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作者建議我們實施“篩選程序”,分階段把最重要的內容篩選出來,這個篩選程序分為三個步驟:
① 通讀。也就是在讀書時,一邊閱讀,一邊把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② 重讀。讀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幾頁重新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很好,就把那一頁另一個角也折起來。
③ 標記。再重新讀一遍折起上下兩角的幾頁,如果第三次閱讀后仍然覺得值得一讀,就用筆在上面做記號。
最后,再讀一遍③中的內容,把最后還是無法舍棄的內容抄在讀書筆記上就可以了。好了,聽完這個制做過程大家有沒有學會做準備工作呢?有的話,請回復一個數字3。
(2)制作讀書筆記。
嗯,看來大家都比較清楚做筆記的準備工作了,接下來我們來講講怎樣制作讀書筆記。在這書里,作者介紹了兩種制作筆記的方法,一種是“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另一種是“貼出來”的讀書筆記。
①“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什么是“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呢?簡單的說,是摘抄+評論,也就是閱讀一本書時,在筆記本上做一段摘抄,然后在摘抄的下面記載自己的評論。具體是這樣制作過程的:
第一步就是寫上六位數的日期,內容要用大一些的字體,寫得越清楚越好。每次換行都要留一行空白,而每個段落之間留兩行空白,寫起來會更輕松,還便于日后重讀、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
第二步就是摘抄,用圓圈符號來表示。首先,重讀一遍用筆做過記號的內容,嚴格篩選出自己認為可以多讀幾遍的部分。經過五六遍的反復閱讀,最后篩選出的內容不會太多。在這里作者提醒我們,摘抄時注意不要省略,要保持原汁原味。
第三步就是評論,用星星的符號來表示,即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寫上自己的評論,也就是一些對摘抄內容的感想、思考或補充說明。
大家聽完這個制做這個有什么感覺?嗯,有些書友說還是比較麻煩,那么有沒有簡單一些的呢,作者在書中給我們紹了另一種比較簡便的讀書筆記。
②“貼出來”的讀書筆記。貼出來的筆記,顧名思義就是將我們感覺興趣的東西粘貼到筆記本上,具體的做法是:
第一步,這種讀書筆記就是把下列“與書相關的東西”收集起,交把這些東西粘貼到筆記本上。
? 書腰:把書腰剪裁成適合筆記本的形狀后粘貼在筆記本上。書腰上不僅印有提示書中內容的關鍵句,還有作者的照片等信息,貼在讀書筆記上可以加深印象。
· 信息卡片:卡片上印有書名、作者和出版社等書籍信息,可以節省抄寫時間。
· 書簽:每個出版社的平裝書或新書中都可能夾著不同樣式的書簽。在書名旁邊貼上書簽會很醒目。
· 其他:也可以把夾在書里的廣告、宣傳單等與書相關的部分剪下來粘貼在筆記本里。
第二步,可以把書中的內容復印下來貼在筆記本里。因為復印件會比手寫件更便于閱讀,便于養成“一取出筆記本就翻看幾頁”的閱讀習慣。在書中做完標記以后,挑選一兩處內容復印下來并裁剪好,再把剪報粘……在筆記本里,
第三步,在旁邊復印件邊上寫評論或做標記,這樣做不會費多少工夫,卻把書中的字體、排版和頁面布局等元素都原封不動地留在了筆記本里,更加深了你對書的印象。
這個方法是不是更簡便一些了呢。
2.讓讀書筆記塑造你的生活
當我們做過讀書筆記以后,即使手邊沒有書,也可以留下與書交流過的證據。而且,當你看到一本本的讀書筆記摞在那里,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又或者,當你在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問題,也不需要再去書中找答案,翻開讀書筆記會更直接便捷一些,比如當你制作PPT時忘記了如何插入圖片,你是選擇讀原書,還是選擇看讀書筆記呢?我個人會選擇讀書筆記,因為讀書筆記會讓我較快較準確的找到所需要的步驟,節省我的時間。
筆記的制做方法和讀書筆記的作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理解呢?已經理解的書友給我回復一個6,看來大部分書友已經學會了,那么現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筆記的制作過程,首先做好準備,把需要做筆記的內容進行篩選,其次就是將所篩選后的內容記錄到筆記本中,并進行評論,最后,就是細細研讀,讓你讀過的書變成為你的精神財富。
四、通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
經過一路過關斬將,我們走過了有效閱讀的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四個環節,還有最后一個環節,大家還記得是什么嗎?(活用),看來大家都很用心,大家能說一說“活用”是什么嗎?(學以致用),是的,就是學以致用,是以讀書筆記為跳板,幫助自己進行原創文章或思想的輸出,那么在“活用”這個階段,我們該怎樣做,或者要做些什么呢?作者告訴我們:一是將讀書筆記收集、整理,建立一個能快速打開的數據庫,二是有效的思想輸出主要表現在為思想增色、提升寫作技巧和獲得創意等方面。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1.建立讀書筆記的數據庫
讀完一本書或者一些書之后,大家最常感到煩惱的問題是什么呢?是不是“想不起來為什么讀這本書”,或者“那個故事是在哪本書里來著”,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起去找讀書筆記來看看,可是我們怎樣才能快速的找到自己要看的讀書筆記呢?作者介紹了一個方法,那就是為自己的讀書筆記建立一個數據庫,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
(1)制作標記,也就是在筆記本上做記號。比如說,制作好《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就在筆記本的封面寫上“如何有效閱讀一書”的書名,或者這本讀書筆記是有關電影觀后感的,可以將電影票貼在封面。
(2)制作標簽索引,就是給筆記本添加一個目錄,并在相應的書頁上制作標簽。比如一本筆記本中有若干本書的讀書筆記,可以在寫完筆記后在扉頁上添加一個目錄,方便馬上找到想找的那一頁,再在相應書頁的邊緣涂一個小色塊,或者直接貼上紙膠帶當作標簽 ,正對書名所在的那一行。
如果你積累的讀書筆記不滿 10 本,用上面介紹的方法查找就足夠了,但是當你的筆記本超過10本以上,就要為你的筆記本在電腦上建立一個能快速打開的數據庫,將檢索數字化。
(3)將檢索數字化,也就是將讀書筆記輸入電腦的數據庫中。比如,我們將筆記本編號、日期、筆記類型、書名、作者、出版社作為輸入的格式,形式如[12]+[080811] +[ 讀書筆記] +《江戶 300 藩最后的藩主》+[ 八幡和郎] +[光文社],當我們想找《江戶 300 藩最后的藩主》的讀書筆記時,直接輸入書名,就可以找到它在第12本讀書筆記中。
如何建立一個讀書筆記的數據庫,不知道大家了解了沒有,如果有了解了,請回復數字3。
當我們建立好一個快速打開的數據庫之后,就為下一步的思想輸出打好了基礎,那么在思想輸出方面,作者是怎么做的呢?
2.通過重讀提高自我
(1)重讀。為什么我們要對讀書筆記進行讀呢?作者告訴我們:通過重讀我們的讀書筆記,可以不斷豐富自己的思想,讓我們自己變得更有深度。比如說,作者在不斷重讀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的《各種各樣的人》的原書和讀書筆記之后,得到了他的生活中重要的座右銘“雖然浪費了時間,但都沒有浪費人生”。
我看到有的書友問:要怎樣進行重讀呢?在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作者的方法:
首先,要為重讀筆記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就像出于好奇而翻讀舊報紙,為了消磨時間而翻看字典或圖鑒一樣,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信息。比如在自己的生活圈里選擇一個“重讀筆記時間”,睡前或是洗完澡以后都可以;
其次是養成重讀的習慣,比如規定自己“筆記本用完后一定要重讀筆記”;
第三,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重讀。比如說當你“想找些描寫暴風雨前壓迫感的語句。”時,就可以重讀讀書筆記,從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語句。而一些文藝小說類作品,僅僅是為了消磨時間,就沒有必要再進行重讀。
(2)寫書評,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好,當經過不斷重讀之后,我想問大家會不會想寫讀后感或者書評?如果會的請扣1,不會的請扣2。我發現有些書友說會,那么我要恭喜這些說“會”的書友,你已經具備了將“借來的”思考準確地轉變為屬于自己的東西的能力了。現在我看到有書友問,怎樣入手寫書評,其實很簡單,作者在這里告訴我們,書評就是將讀書筆記中的摘抄和評論,是按自己對書本想法和理解的重新組合。比如作者的書評:“食物的‘香味’到底是什么呢?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作者把老鼠比作‘苦行僧’,以此來形容它們對食物的自制力。”在這段話里,引號內的內容就是來自摘抄,其它的內容則來自作者的評論。現在大家還覺得寫書評困難嗎?
(3)信息重組,使自己獲得創意。當我們不再認為寫書評是件難事了之后,我們對讀書筆記的信息與生活中的信息相互重組,就會有一些驚喜的意外--創意。比如說在重讀如何制做蛋糕的讀書筆記過程中,突然想到能不能加點自己喜歡吃的紅棗進去呢?我想經過實際操作,最后我們就能吃到好吃的紅棗蛋糕了。
讀書筆記是一種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其實也就是說,在“活用”階段,我們要注意收集、整理讀書筆記,建立讀書筆記的數據庫,同時要學會將讀書筆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當中。
五、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小技巧
為了讓讀書體驗更加愉快、充實,讓自己更樂于堅持寫讀書筆記,作者介紹一些小技巧:
1.不要依賴網絡,多讀參考書、百科全書和名著。我想大多數人都讀過參考書、百科全書和名著,大家對這類書籍有些什么印象呢?我看到有書友說了:枯燥、乏味、難理解,看來大家有讀過這類書籍,但是,這類書籍知識點多,知識面廣,可以在不知不覺間就能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 為什么不能依賴網絡呢,雖然網絡使用起來非常的快捷,但經常會出現搜索的內容會偏離正題或是充滿冗余的信息。比如說我在網絡上搜索“簡書”,它馬上會出現360百科、圖片、PC端下載等等多余的信息。
2.由淺入深吃透難懂圖書。對于那些難懂的圖書,我們該怎樣進行閱讀呢?作者告訴我們,要采用由淺入深的方法,也就是說在讀古典名著或內容較難的書籍時,要注意先抓住軟肋。所謂“軟肋”,就是入門書或解說版,比如可以收集研究各種信息的參考書,還有各類書籍的圖解版和漫畫版,都是這樣的軟肋,而我們在這些簡單一些的書里找到線索后再去讀稍難的原版書。比如說《紅樓夢》這本書,在讀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電視劇、小人書,對這本書進行初步的了解。
3.在家里的每個角落放滿書。在家里的每個角落放滿書,有什么好處呢?那就是隨時隨地的方便看書,比如放在床頭的書,可以睡前看;放在沙發上的書,可以休息時看;放在玄關處的書,則是出門時攜帶著看。這樣做能讓書和讀書筆記得到更頻繁的運用,自己的讀書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在這一章節里,作者介紹的小技巧共有19種,因時間關系,我就不一一講解了。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主要內容:一是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包括有筆記的使用方法,讀書結構化,即分為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五個步驟的讀書方式;二是用讀書清單指名購書,也就是說購書前要做好計劃,購書時要對書的目錄和簡介進行確認;三是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成為精神財富,也就是制作筆記的準備和方法;四是重讀筆記提高自我,即通過收集、整理讀書筆記,建立讀書筆記的數據庫,學會將讀書筆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當中。
做好讀書筆記能讓讀書生活更加充實,還能提高找書、讀書和活用的水平,讓讀書生活更加愉快。寫讀書筆記可以改變讀書方法,而讀書方法的改變又會帶來思考方式的轉變。
如果你也想見證這段神奇的轉變,那就從現在開始,隨時把筆記本帶在身邊。就算是三言兩語也好,在筆記本里寫出自己的心里話。你會發現如此簡單的一個步驟,可以讓我們讀過的書不再被束之高閣,而是成為可以運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