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點,跟陳胖子一人裹了件外套,去買火鍋食材。
她在寒風中,吸了吸鼻涕,笑,「誰能想到,剛在朋友圈發(fā)了美艷照片的我們,大半夜出門只為買點湊合的火鍋食材呢?」
在厚重的鏡片后面,她的眼睛并不如朋友圈照片上戴隱形時的神采奕奕。
卸了妝沒有假睫毛和眼線,眼睛小了一圈,下垂的眼角也透露出一絲疲憊。
一頭長發(fā)已經(jīng)被隨意地盤了起來,只剩凌亂的幾縷碎發(fā)隨風晃動。
從她鏡片的反光中看到我,也是差不多的邋遢模樣,不禁笑道,「是啊,誰能想到我們現(xiàn)在跟流浪漢也沒什么區(qū)別了呢?」
此時距離我們上一頓飯,已經(jīng)過去20多個小時了。
為了拍好今天的這組照片,我們從起床開始化妝、弄發(fā)型,趕到選定的場地、尋找合適的角度、參照物、背景,趕回家修圖最終把照片上傳到各個社交平臺。
每次跟陳胖子一起拍照,我才能真正看到一名攝影學生的日常,而這不過是這條路上很小的一步。
陳胖子是我高中同學,也是我的御用攝影師。
高中畢業(yè),我跟很多人一樣選擇了一所排名高的綜合性大學,而她不惜冒著被大家評論「野雞大學」的風險,在洛杉磯一所藝術(shù)學校讀攝影。
也許是從小的孤傲,也許是得天獨厚的審美,也許是出身在攝影世家,陳胖子從Instagram到loft,從朋友圈到微博,都保持著她獨特的風格和作品。
她的朋友圈總是我微信一千多個好友中,最特別的那個。
不僅因為她充滿個人特色的作品,還因為她其他時候的生活也很豐富,爵士舞、藝術(shù)展、做甜點、配音、文字,每一個還都是我朋友圈里前10%的水平。
而此時此刻,陳胖子聳了聳肩,「微信好友都覺得我過得很有趣,但其實并不是。」
我本想反駁,但她轉(zhuǎn)過身好像無所謂的樣子,讓我把那句「怎么會啊」咽了回去。
想想自己來洛杉磯跟她過的這個周末,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她不是在拍照就是在修圖,要么就是在看一些喜歡的攝影師的作品,才發(fā)現(xiàn)她的生活其實單調(diào)的無趣。
但恰好是這種無趣,才讓她能夠不斷的磨練自己的專業(yè)技巧,最終在朋友圈展示出出彩的作品。
網(wǎng)上很多人看了陳胖子的作品,都私聊她說她是個很有趣的人。
「但不是的,人們只是看到他們想看到的。」
「有趣嗎?不見得吧。」陳胖子說。
這讓我想起來上一次跟佳佳吃飯。
佳佳是我朋友圈的白富美之一,身材好顏值高。
朋友圈要么是網(wǎng)紅下午茶的拔草,要么是在美術(shù)展跟某個藝術(shù)大師的合影。
我曾經(jīng)一度羨慕,她可以過這樣夢幻中白富美的生活。
上次跟佳佳吃飯,說到暑假實習,她跟我抱怨自己最近一個月快忙瘋了。
在上海一家投資公司實習,每天睜眼閉眼就是數(shù)據(jù)報表excel,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
實習回家,晚上還要自己在租的房子里學GMAT,準備下個月的考試,然后申請研究生。
「除了朋友圈發(fā)的照片,其他時候都在忙。」佳佳說。
聽完她的抱怨,我目瞪口呆:白富美不應該是每天除了喝茶逛街就沒別的事了嗎?
佳佳家里的條件也完全可以讓她過這樣的生活啊。
她笑,「有些東西呢,只有自己親手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我可不止生活在朋友圈!」她朝我眨了眨眼,說道。
那一刻,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之前是多么膚淺。
更感受到一絲恐懼,這才叫出身比你好、活的比你精彩的人,還比你更努力。
而那個宅在家里懶得洗頭,看到白富美曬下午茶只會感嘆原生家庭的自己,真的太low了。
經(jīng)常看到有人說,朋友圈太讓人焦慮了。
大家動不動就參加精英論壇,走紅毯電影節(jié),照片都是跟大佬名人的合照,身材凹凸有致的人晚上還在健身,周末總是妝容精致逛美術(shù)館,連做個飯都好看的像是米其林水準...等等。
好像大家都在努力維持自己的人設,活的高大上。
當然也有人一語點破,那些光鮮亮麗的朋友圈背后不過是同樣的邋遢和狼狽。
我卻覺得,那些朋友圈光鮮亮麗的人,其實活的也一樣出彩。
他們不一定有趣,但會不斷在生活中磨練自己的能力和技巧,然后選擇最好的那部分展現(xiàn)在朋友圈里。
或許有人覺得他們活的虛假,但連自己社交里的基本人設都不維護的人,真的會過得更好嗎?
所以,愛發(fā)朋友圈的人,并不可恥。
【本文系作者吉蕾授權(quán)發(fā)布,首發(fā)【簡族】自媒體,版權(quán)歸作者與簡族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