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這本書之前,接觸到最多的是時間管理這個概念,艾力的34枚金幣,番茄工作法,每天列清單,都嘗試過。的確對工作學習的效率提升是有明顯效果的,但是總感覺一天下來疲累不堪,因為總在追逐時間,總在想一天又要過去了,還有多少事情沒有完成,引發新的焦慮,看起來清晰完美的計劃往往就不能按時完成。
這次的桃共讀,小桃選擇了《精力管理》這本書。剛翻讀了幾頁,就感覺豁然開朗,時間是面無表情的,它分配給每個人都是24小時,然后永恒的流淌過去。而每個人的精力是不一樣的,有人可以連續工作幾天幾夜,晚上只睡幾個小時還活蹦亂跳,而有人可能伏案一個小時就會感覺腰酸背痛,精神渙散。所以精力管理這個概念是真正可以按需分配,結合時間管理讓自己達到最佳狀態的。
精力包括了體能,情感,思維,意志四個方面,它們獨立且相關聯。有技巧的精力管理是高度表現,健康和幸福的基礎。使用過度和使用不足都會削弱精力,它就猶如我們的生命一樣,有著起伏波浪的律動。在浪尖時,我們使用精力盡力拼搏,在谷底時,我們休養身心更新升級精力,就好像一系列的短跑沖刺。奔跑-休息-更快的奔跑-更有效的休息。
提高能力的辦法就是突破舒適區,不斷嘗試去觸碰和打破極限,然后進行有效的休息恢復。這個概念打破了我們之前思維中做事要全力一鼓作氣往前跑,休息就是懈怠浪費時間的觀念。事實上休息就好像電池充電一樣,可以賦予你滿格的能量繼續挑戰。
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保持精力高效的訣竅,就是建立精力儀式習慣。“儀式習慣”指的是定義明確,具有高度計劃性行為,自動把人們拉向某條軌道,不需刻意的努力和主動意識,優勢在于確保我們在非必要情況下盡量減少意識精力的消耗,讓它可以節省下來用在其他需要的方面。比如你的儀式習慣是每周鍛煉3到4次,那么你就會擁有一個很棒的身體。比如你在朋友和同事間人緣特別好,那么你的儀式習慣可能就是和善待人。所以建立良好的儀式習慣是精力管理的最有效方式。
管理精力有三個步驟目標—事實—行動。通常我們都會有著積極的目標,需要梳理和明確它。然后面對事實,盡管事實經常并不那么讓人感到愉快,很多時候我們甚至會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受害者,這就需要我們理性的面對自己。最后就是行動,用實際行動縮小“現實的我”與“理想的我”,目前的精力管理方式與未達目標所需要的精力管理方式之間的差距。我的目標是要養成鍛煉的習慣,現實是體能較差,再加上惰性,于是很難長期堅持。行動是選擇耗費體能較小的瑜伽,太極等運動,先養成每天半小時的運動習慣,用清單和睡前表格打勾來督促自己。
第八章的內容是明確目標—知道什么最重要才能全情投入。最近我參加的一個職業群里面,有一個生活優渥的媽媽提出了她的困擾。生活富足,孩子住校,丈夫忙著事業,她覺得自己的生活百無聊賴,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來,每天從早到晚就是躺在沙發上刷手機。這就是沒有了生活目標,也就失去了生命的火種和動力。這不僅悲哀,其實她自己也是非常難受的。精力對她來說是使用不足,剩余過渡,這就相當于長期不鍛煉的肢體會慢慢萎縮一樣,生命會變得無趣,蕭條,暮氣沉沉。
多么幸運,我們都有愛讀書的習慣。我們通過督促自己學習,通過參加“桃共讀”這樣的訓練營,不斷升級自己的認知,更新自己的知識,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每天都過得充實快樂。我覺得學習本身就是一件能讓幸福感爆棚的事情。
好好研讀和使用這本《精力管理》,配合時間管理的小技巧,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充滿了無限的動力,去腳踏實地的實現自己的每一個小目標,然后累積成一個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