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詩文
記賬這件事,在很多年輕人看來,是無用之舉。甚至一些人極其不理解,即便把所有花銷全記下來,對日常理財消費生活也并沒產生啥影響。如此一來,還記個毛??!但我相信,看過本文,你會對此重新認識。
01 ? ?記賬不是讓你“節衣縮食”,而是教你“該省則省”,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假設有兩桶水,其上各有一個旋鈕用于取水。一只桶是透明的,可以隨時看到桶里還剩多少水;而另一只桶是黑色的,你永遠不清楚水位在哪。然后規定,每月只定量給你一桶水使用。那么,你會選擇用哪個顏色的桶盛放?
當然用透明的了,不然我怎么控制每天的用水量呢?相信正常思維模式下,沒人會選擇黑色桶。講真,你每月的收入就像桶里的水,如果隨心所欲毫無計劃地花,就猶如那只黑色的桶,很可能沒到月末就用光了。而記賬則像一只透明的桶,你能隨時看到水位,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一來,為保證水可以用到當月的最后一天,你會時刻觀察剩余水位,并控制每次的使用量,甚至開始未雨綢繆地用其他閑置罐子儲存一些水,以備不時之需。顯然,記賬就是使收入與支出變透明,最終達到平衡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你需要一點點自我強迫,力求每筆開支都用在刀刃上。盡管記賬本身并不能讓人實現富有,但它卻能培養一個人受益終生的理財觀念。
最近,有網友在微信后臺給我留言,稱想開始理財,卻又陷于無財可理的尷尬。我第一時間回復她,問她之前是不是從沒記過賬?答案很顯然。在她眼里,記賬意味著要“節衣縮食”,可她不想活得那么摳兒。
是的。這是很多人覺得記賬無用的原因。但事實上,記賬并不是讓你“節衣縮食”,而是教你“該省則省”,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你需要通過每日記賬,清楚地知道資金流水項中,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又是“非必要支出”。理財上真正科學地實現節流,應該壓縮的是“非必要支出”項目。同時,合理利用金錢,也著重指的是要合理將“非必要支出”效用最大化。
比如,煤水電費、上下班交通費、一日三餐的食材費、必須要支出的一部分人情往來費,等維持正常生活、必要交際和人體機能健康運轉的花銷都屬“必要支出”。除此之外,諸如旅行、美容、休閑娛樂等多屬“非必要支出”。我們在理財最開始,要做的就是將“非必要支出”項下的開銷壓縮,或做隱性投資之用。比如減少休閑娛樂支出,將省下的錢積少成多進行金融投資,或用于投資自己,待技能提升后,更快速實現開源。
02 ? ?記賬除了記流水,更要記“余額”
事實上,記賬不只為省錢,它還有個更大功效,就是讓你對資產規劃有一個初始和全盤的認知,一旦在20幾歲,形成了這一認知,將對你今后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讓你更好地應對疾病、意外、通脹率。所以,記賬除了要記流水,還要記“余額”。
怎講?當你通過流水式記賬(或稱為收支記賬),掌握并控制好個人消費習慣后,流水便出現了愈來愈多結余。當結余出現后,你就要開始步入更詳細的記賬階段——記“余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記錄資產。而這,也恰恰是資產規劃的雛形。
譬如,當逐漸積累的月結余不再以現金形式存在,而是以基金、P2P 、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等形式存在時,你就要記錄對應的收益與虧損。同時持續觀察所投資的產品,并通過相關公開平臺或網站,進行同類產品的橫向對比,以適時做出更好的調整。
我本人從接觸理財的第一天起,就是以記收支流水入手,逐漸過渡到記錄非現金資產。通過持續的記賬,并在記錄非現金資產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按風險等級為資產歸類為“無風險資產”、“中低風險資產”及“中高風險資產”,并在每一資產歸類項下,進行投資種類間的有效配置。不覺間,已經通過記賬,嫻熟進行個人及家庭資產規劃了??墒俏疑磉吅芏嗤g朋友,始終還停留在記錄收支流水階段,對于“余額”的處置,不過是機械地放在貨幣基金里,以為這便是理財規劃的全部。總之,記賬不是死記,死記不如不記,我們應該從中學會對資產的全盤規劃,讓人生各個階段都活得踏實、有安全感。
至于資產規劃,接下來我還會詳細講述,希望對親們有更多借鑒。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我,你們的老朋友王詩文。下期見!